小說創作技巧 費啟宇

費啟宇作品區

版主: 費啟宇

在小說內容方面計有主題、人物、故事、觀點、情節、語言、景物、時間、情感、結構
與技巧。
首先我們來看主題 ? 有人認為主題是否受到約束 , 在於作家本身的人生觀呈現。有人贊成任何作品都要有主題 , 否則作品實淪為一些堆砌文字的垃圾 , 變成毫無意義 , 除非那個作者沒有自己的人生觀。
在創作方面 , 小說家不同於別人之處乃在於他所表現的東西 , 不外乎是藉故事、人物、情節等 , 用迂迴或隱喻方式表達 , 有時有弦外之音之妙 , 尤其在中、長篇小說裡面 , 有好幾個不同主題、呈現多元化局面 , 而小說家面對多元化、全方位的人生百態 , 不能作主觀的判斷 , 究竟誰對、誰錯 ? 全由讀者用智慧去判斷。
在作客觀的了解方面, 我以前年囊括奧斯卡多項大獎《阿甘正傳》為例來作說明 , 裡面探討親情 ( 阿甘與母親 )、友情 ( 阿甘與丹中尉 ) 、愛情 ( 阿甘與女友 ) 、國家民族 ( 參加越戰 , 代表乒乓球隊比賽) 、奮鬥 ( 求學 )等所謂人外有情 , 劇中有戲 , 正是阿甘這部電影成功之處 , 這是由不同的主題組合而成的故事,皆有其詮釋不同且獨立的主題,值得大家一再探討。
另外我再舉一個例子 , 以一個心理測驗來作探討 , 是以主題中的「角度」問題來作說明。這例子是這樣的 , 有一位女子長得很漂亮 , 同時愛上三個男人甲、乙、丙 , 而這三個男子也很愛她 , 只不過這女子已和甲男子訂婚了 , 結果有一天下大雨 , 她要渡河去找甲 ( 因為有很重要的事非去不可 , 假設甲先生生病好了 ), 到了河邊看到乙 , 他是個船夫 , 他說河水暴漲要過去很危險 , 他可以冒著生命危險帶她過去 , 不過有一個條件 , 就是要同她做一夜夫妻 , 那女子為了甲 , 只好委曲求全答允了 , 辦完此事到達彼岸見到甲 , 那女子向甲坦白 , 甲很生氣決定取消這門婚事 , 那女子痛苦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自殺。但丙男子說沒關係 , 那女子雖然已非完壁之身 , 但他心胸度量最大仍愛著她 , 娶她也不在意。
請問你這四個人你最同情的是那一個? 最討厭那一個?當然,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 , 我並不是說孰是孰非 , 而是提供一個思考空間 , 提出一個角度問題 , 你以什麼觀點來看這個敘述呢 ?到底同情、討厭、欣賞誰呢 ?我想甲、乙、丙、女子都有支持者 , 這就是主題與角度的問題了。

(A)在結構方面 , 計有三頂 , 茲分別說明如下
(a)主題結構:主題本身要環環相扣 , 內文不脫離主題。
(b)語言結構 :什麼人說什麼話 , 例如大學教授說話文縐縐的斯文有禮 , 有時說話會引經據典 , 還夾雜著英文用詞 ; 而工人可能說話比較直接、粗俗 , 外表上不太注重打扮甚至有些吃檳榔口出穢言 , 所以什麼樣的職業就有什麼樣的話語。
(c)敘事結構:這裡是指故事的安排和時間安排先後順序 , 我留在後面再講。在許建崑先生的小說技巧瀏覽中 , 他的小說定義計有:
小說= 散文 + 虛構 + 故事
= 故事敘述技巧 + 寫作目的
= 情節 + 人物
= 情節安排 + 觀點敘述 + 表達技巧 + 人物描繪 + 人物對話 + 主題 + 風格調子

其實小說迷人的地方便是文中有動作和對白 , 只要把握這兩點抓得穩 , 就不離譜了。唯
有動作和對白生動 , 筆下的人物就活躍起來 , 隨著你的編導 , 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目標 , 也可以將時空轉變 , 比如說在現實人生中 , 某甲在某項目輸了, 可是在小說裡卻可以改變成他贏了 ; 某乙失戀了 , 可是在小說裹 , 可以說他戀愛成功 , 他要結婚了。
日本有位作家名叫村上春樹 , 他寫了一本書名叫《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 , 在文中他述說在某一條街遇到一位長髮飄逸、神采飛揚的漂亮女孩 , 和他從對面走了過來 , 令他回想過去是否也曾和她交往過 ?可能有卻又想不起來 , 彷彿似曾相識 , 像隔壁鄰家的女孩那般清新脫俗 , 令人看了羨慕他有如此美麗的際遇。
也許村上春樹是虛構裡面的情節 , 但卻因觀察入微 , 寫來格外生動似乎每個男人心目中傾心長髮蕩漾的女孩典型 , 在浪漫唯美的際遇中呈現 , 只是卻擦肩而過留下遺憾 , 看完後 令人回味無窮 , 不禁大嘆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

(B)小說的形成與佈局
在形成方面是開端→發展→變化→高潮→ 結束 ,亦即寫文章的起、承、轉、合的運用 ,
若以佈局的六段式來表示則為:

(a)開頭:.好的開始必須撞擊力很強 , 就像一個事件很吸引人 , 如同拍電影一樣一開始就要有吸引人看下去的衝動 , 比如主角遭遇某種困難 , 解決 ( 次危機 ) 產生對立 , 才能引導下文。寫小說和散文不太一樣 , 必需要有佈景、對話、情節、動作這樣才會引人入勝,有些散文只是景物的描寫 , 並沒有主題 , 比較不好看。
有些作家寫鳥類、花、動植物的觀察。固然寫的很詳實很有意境 , 也許含有隱喻、擬人化 , 不過再怎麼說仍是缺乏人性的生命力 , 畢竟多寫些人的心態變化 , 對於社會的現象才有所貢獻 , 亦即發揮文以載道功能。倘若一開頭寫得好 , 寫得內行人看門道 , 外行人看熱鬧 , 這也是不錯的發揮。
然而小說評論家可從內文中看出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再加以一一評析 , 發現若寫得好可探
討的東西很多 , 有時連作者自己也意想不到,竟有那麼多的東西可以討論值得回味。

(b)發展:採取演繹方式漸漸發展 , 此時次要人物登場 , 主角在沈思中找到自以為是的方法想去解決問題。

(c)糾葛:主角與配角產生衝突、鬥爭 , 一定要有正反兩面的糾葛 , 才有戲劇張力 , 亦即主角展開行動 , 但卻和問題產生衝突。

(d)頓挫:主角受挫、邪惡抬頭 , 可以安排主配角打架 , 配角打主角打得七暈八素 , 讀者才會同情 , 想去了解為什麼會失敗 , 如何轉敗為勝 , 頓挫之後才有轉機。我們看過洛基這部電影 , 如果一開始洛基和對手打拳擊 , 一拳就將對方擊倒在地 , 那有什麼好看的 , 反而一開始被打的暈頭轉向 , 回去閉門思過好好再練武功 , 等到正式比賽亦即電影在接近尾聲前,再接受挑戰 , 可是一開始也要被對手打得稀里嘩拉地才有看頭 , 等被對方每打一次又站起來 , 再打一次又站起來的時候 , 甚至打到對方手軟心慌時 , 洛基才猛然揮拳將對方擊倒 , 就在這時全場的觀眾情緒無不沸騰起來帶動高潮 , 也都鼓掌起立叫好致敬 , 當然 , 片子就在接近尾聲達到共鳴的地步後結束。

(e)焦點:故事有了轉機、高潮頓現 , 經過衝突、心理掙扎 , 爭執中決定成功或失敗 , 也藉此帶動高潮 , 為結局鋪路 , 也許在事件上有了峰迴路轉的極端轉變。我們常在電視劇的片頭和預告片中 , 常常看見兩人大打出手 , 或一人甩另一人的耳光 , 被打的那人便摔坐在地上 , 這動作比較有震撼 , 會引起觀眾的視覺注意 , 原來是要在那麼寶貴的秒數中強調片中的精華 , 藉以達到宣傳的效果。

(f)結局 :結局急降結收 , 餘留讀者有臆想空間 , 要他自己去猜 , 以快刀斬亂麻、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 , 讓讀者在腦海裡留格回味無窮。結局最好短些 , 幾句話就可結束 , 作者最好不要再加個人的敘述 , 以免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 反而弄巧成拙。

(C)小說切換以及經營型式
(a)時間切換:如果覺得「今天清晨」這四個字太俗 , 可以用其它句子代表 , 例如他醒來聽到早班的火車 , 或是其他形容詞替換 , 端看作者的巧妙運用了。

(b)情感切換:如果一個人表現空虛、寂寞的心情 , 我們可以這樣寫 , 他獨自低著頭走在落葉飄零的林間 , 颯颯的風吹在落葉上 , 落葉迴旋在他那沈重的腳上。可以感覺到這一幕的鏡頭和背影 , 從落葉中表現感傷。
我以前常去一個名叫「紅毛港」的地方 , 那是一個離別的港口 , 在夜晚我走在劃過海中央的堤岸 , 覺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議 , 一半是內海船舶停靠處 , 一半是外海 , 是遠洋貨輪離開港口的隘道 , 每當貨輪離去發出鳴音 , 那聲音聽起來十分淒迷動人 , 我走著走著看著一輪明月好大掛在半空 , 我的影子就映在堤岸 , 有如侏儒般的瞬動 , 風很冷 , 潮浪輕拍堤岸 , 那種感覺就彷彿情感上的寫照一樣 ,情景已代替我內心想說的話。
再舉一個例子 , 前幾天我和內人一起去台南安南區的鄉下, 那是她成長的地方 , 為了去找她的童年 , 我們一起踩著農田的田埂上 , 此時有農人在整理種著落花生的田地 , 田埂兩旁長得是青翠的甘蕉 , 地上有燒焦的甘蕉殘渣化作春泥更護土 , 我們踩越過有泥濘的沈重腳印 , 只見蔓藤糾葛 , 我見狀 , 央求內人讓我背她走過去 , 一起走過這條難走的路 , 不久 , 來到曾文溪口 , 看到竹筏的馬達聲音拍拍作響 ,水鳥悠閒掠過水面 , 不遠處的「國勝大橋」跨過七股、安南區兩地 , 車子南來北往十分熱鬧。此時六點的夕陽又圓又大 , 照在濃濃的水面染成金光。
我靜靜傾聽內人的故事, 不禁想起父親曾說他約三十五年前是這管區的警員 ,( 那時我還沒有出生 ), 這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很苦 , 有些人是將西瓜藤當作菜炒來吃的。我想 , 父親當時的年代 , 比我現在還年輕 , 這裡的一草一木已遠離他有三十六、七年了 , 而內人也在這個地方成長三十多年 , 若能以父親當年的心情來描述這一齣故事 , 相信在情感的切換上我是比較強烈些。

(c)時空切換:我要舉例的是有關一篇名叫《春日大吉》的小說 , 原著為Kim Yory Ik , 是描述一個韓國貧農小女孩與父親之間的微妙情感故事。亦即那小女孩寫得一手好書法得到眾人的肯定 , 無奈父親是名酒鬼 , 將她的姊姊送給地主作奴牌。我看了很受感動決定模仿改編成《流轉》這一篇小說 , 將故事移到台灣 , 這名小女孩改成會打珠算 , 父親是賭鬼是一位懦弱無能的人 , 開始時父親從對地主屈膝卑微到向權威抗爭的心路歷程 , 讀起來不免鼻酸 , 無非只是藉著表達個人對佃農的關懷 , 以及該女孩的奮鬥努力 , 終於改變了父親積弱不振的態度 , 反而轉為積極進取 , 這是我個人時空切換的經驗 , 仍可看出模仿的影子 , 並非算是創作。

(D)經營型式:

剛開始寫小說先從小地方寫 , 若一開始尋求文體裁來寫不免眼高手低 , 倘若功力不夠的話會糟蹋好體裁 , 最好先從細膩、微妙的情感下手 , 讓人身受感動 , 不過要有創新 , 不要太平凡 , 以免落得俗套 , 寫那些人人千篇一律的格局 , 要異軍突起出人意料之外。在經營型式方面以下是個人的一些方法 , 供作參考:
(a)佈景、(b)介紹人物、(c)描繪主角、(d)建立基調、氣氛或天候、(e)展開衝突、(f)暗示問題所在、(g)設計故事鉤、(h)反省自己給讀者什麼東西。
我以下面一篇小說名叫《中彈》來說明以上幾點準則加以映照 , 我寫作有一項公式 , 那就是先寫景 , 描述當時的氣氛 , 故事的主角有兩人 , 一位名叫老張 , 一位叫小朱 , 在小說一開始兩人乘坐一部車 , 盛裝打扮噴上香水, 準備去參加一個相親聯誼 , 經過工業區目睹工業區的鋼管冰冷建築的情形 , 由於兩人經年長住這鳥不生蛋的地方 , 此次出遊格外興奮。
上了高速公路 , 老張開車卻被突兀而來的水肥車的塑膠管打到車蓋 , 車蓋凹了一個窟靂 , 老張很生氣超車攔下此車 , 只見那水肥車主人是一位理平頭的年輕人。下車後與他們起爭執 , 理平頭的老婆出去勸也被他先生罵回去 , 結果理平頭的理虧竟惱羞成怒開鎖取出鐵條要砸爛老張的車子 , 老張反而叫小朱先開車子回去以便不讓理平頭的去砸車 ( 車比人重要 ), 小朱說不行 , 兩個打一個比較划算 , 老張逞勇說不用了他一個人就夠了 , 小朱問萬一理平頭的打他怎麼辦 ? 老張居然說他敢打我 , 我就打他老婆。
故事的演變到最後是小朱出來打圓場叫理平頭的別生氣有話好說 , 抄一下理平頭的身份証姓名、地址 , 屆時看修車保養廠花費多少錢再說。故事應該到此為止 , 大家各開各的車走才對 , 可是我為了增加趣味及戲劇性 ,就在理平頭的假裝回車上取証件時 , 卻發動引擎 , 打開塑膠管開關 , 如天女散花的水肥打在他們兩人身上 , 而這時理平頭的卻駕車揚長而去 , 老張氣得自己也開車回去 , 獨留小朱一人喃喃自語地說 : 「怎麼會這樣子 ?」 這裡面大致上包含以上的型式 , 有反諷的黑色幽默 , 當然結局是編的 , 內行人一看總覺得也太離譜了。
在「什麼 , 你拿了我的頭顱骨」這一篇小說 , 它的創作動機 , 是我去某醫學院的故事 ,
我前後去了好幾十次 , 但是為了結構的嚴謹或比較好串場 , 我將時間壓縮在同一天 , 否則變成記時間流水帳 , 不好串場比較鬆散。
我去那裡參觀發現一件很有趣的畫面 , 那便是冰箱裡放的是可樂和死老鼠放在一起的景象 , 我覺很奇怪問那老師說怎麼吃的東西和死老鼠放在一起?他說你家的冰箱還不是放了死雞、死鴨的 , 有什麼差別別大驚小怪的?後來他把那隻大肥鼠放在解剖台 , 蒙上口罩 , 戴上手套 , 取出解剖刀 , 真的在解剖 , 然後用榔頭用力往鼠頭一敲 , 取出迷走神經 , 那動作之快之好 , 看得我目瞪口呆。後來 , 我怎麼編呢 ? 總覺得寫這個敘述沒意思嘛 , 不如加一些可探討的東西增加趣味性 ! 剛好台大某社團為了增加演出效果結果跑去偷挖人家的墳墓 , 後來被發現告發導致被退學、賠錢、道歉、坐牢的處分 , 我就有感而發加以運用。
另外 , 我那時看到一個頭顱骨 , 那位老師半開玩笑說 : 「老費 , 這個頭顱骨借你帶回去 , 放在桌上增加寫作靈感 ? 」「耶誕節的時候在眼眶上裝兩個燈泡 , 增加氣氛」「老費、親一下。」 我看得嚇得兩腿發軟 , 當然唯恐避之而不及 , 不接受他的好意, 然而在小說中 , 我扭轉過來 , 加以加油添酷 , 達到一個效果 , 這也是生活經驗 , 不過在創作時仍要考慮邏輯及合理性 , 否則就有失真的感覺。
一般我在創作時 , 為了連接事件 , 常用電話“鈴”或敲門“砰、砰” 的聲音來作引端 , 將人物、事件引導出來 , 否則沒有突兀而來的事件 , 就顯得囿限多了 , 沒辦法開展出來。另外在剛才的文中 , 提到的建立基調 , 氣氛或天候 , 我再補充一下 , 各國作家的作品不同跟他生活的環境不同 , 自然思考人際關係方式也不同 , 例如俄國作家多 , 乃因他們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天候 , 因為下雪村與村孤立、隔離 , 人與人之間也因此疏離 , 交往對話就比較會思考 , 所以北歐的電影一來一往的對話 , 有時斷斷續續的達十分鐘 , 就是在思考 , 可是在話的底下 , 思潮卻波濤洶湧 !
而作家田雅各在《最後的獵人》一文中將山和季節的敏感度和布農族的日常生活習慣描寫得很細膩 , 使他的小說成為有生命的山地小說 , 也是以環境、天候作為寫作上的發揮。而在暗示方面必須以問題的所在而發揮 , 如果描述牆上有一把槍 , 有特別的描述和特寫時 , 這把槍就得開火 , 可能比較有看頭 ; 提到一把刀 , 這把刀也許會殺人 , 如果沒有殺人或用在其它方面發展 , 那就沒有必要去強調那把刀的特徵。
在設計鉤方面,一般短篇小說內的人物不太多 , 所以在設計人物時 , 有時會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 尤其是電視劇幾個演員就可演出一齣戲 , 可能是為了減少經費支出 , 因此在故事上相互糾葛 , 相互有關係, 然後產生衝突。
如果寫中、長篇的小說那就複雜多了 , 故事鉤又要加多 , 人物太多的話 , 不妨先列一張姓名、職業、年齡、個性等特徵表格 , 以免寫多了 , 角色和個性混淆產生困擾 , 在安排這些人物及故事鉤時 , 可以先繪一張藍圖 , 就如同蓋房子 , 先畫草圖, 將結構定好再慢慢加強它的紮實性 , 設定好你的主結構 , 到底要朝愛情文藝、人性奮鬥或其它方面都要有所定位 , 這樣才能蓋出是屬那一型的房子。有時在故事鉤裡不斷丟障礙給主角 , 然後主角再一一克服這些障礙 , 障礙愈多 , 就要排解愈多 , 最後要有圓滿結果。

(E)在時間的切割方面計有:

(a)直敘法 :這是時間從頭到尾持續在進行 , 屬於平鋪直敘法 , 常見在一般的小說裡。

(b)倒敘法:是從時間的進行中切割 , 將時間打散掉重新排列 , 先回想過去 , 回想完再繼續進行未來 , 這是屬於倒果為因的手法 , 是比較有高潮迭起的安排。

(c)交叉法 :這是用交耐人回憶或進行的方法處理 , 如電影蒙太奇的手法 , 屬於綜錯複雜的安排 , 表達成功很不簡單 , 有時在一小時內發生的事 , 馬上跳到十年前或十年後 , 端看作者功力和安排。

(F)小說種類 ..有人說言情小說只能算是故事 , 不算小說 , 若一時的追求情節 , 沒有得到啟示,算是比較差的作品 , 在此將小說種類分為 :

(a)心理小說:刻劃人物的細膩情感 , 在心理層次有深刻的描述 , 可以長篇大論內心世界的情慾表達。

(b)寫實小說:寫實主義不可主觀要客觀 , 有什麼寫什麼 , 要深入社會觀察、收集資料 , 例如寫礦工則到礦場採礦見習 , 作家必須到現場親自體驗才能寫起來生動 , 不要憑空想像天馬行空那樣看起來太假了不真實。
近年台灣的作家有些作品強調貧富懸殊、省籍衝突、社會階級對立 , 這也是屬於社會寫實的一環 , 也是屬於人性小說的一部份 , 對於社會關懷他們抱有很高的理想與關懷 , 仍筆耕不綴。

(c)意識流小說 : 是後現代主義的代表小說 , 時間不隨時空受限 , 隨時流到一個時空 , 就從那裡寫起 , 寫完段落 , 又流到另一個時空了 , 且出乎意料 , 表達能力要強 , 這樣讀者才看得懂。

(G)如何開端與下手

作家王玉佩在小說創作技巧曾有下列的描述 , 可供初學者參考 ..
a.用不平凡的人物或事件開始
b.隱含全篇的引子
c.留下可以展開的餘地
d.留下不穩定的引子
e.寫主要角的行動
f.用一段對話進行 ( 要有動人之處 )
g.用信的一段或獨自
h.詳細描寫一段與故事相關的特殊景觀
i.用類比故事帶出
j.用一段編年紀事開始

至於如何下手。個人建議如下:
1、多觀察,個人是學生物出身 , 自然對外界一草一木的觀察比較敏感些。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之喜。在我們週遭有太多值得我們記錄的事 , 即使街上老太婆罵人如果仔細觀察也會有奧妙之處。有一個廣告是這樣子 , 下著雨 , 父親用腳踏車載女兒上學 , 遞給女兒傘
催她快去學校 , 而自己卻淋著雨 , 這是多細膩的父愛啊 ! 或者 , 看到一位母親抱著孩子焦
急地跑在路上張望著驚慌的眼神等 , 這些都是生活的素材 , 值得觀察和記錄的。

2、 從最熟悉的人事物開始寫,舉凡你的童年、父母、朋友、求學、當兵等 , 這些成長的歷程都是最熟悉的故事 , 寫來自然輕鬆愉快。如果沒有特殊的東西可寫 , 只好多聽故事、
再作揣摩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 例如去吸毒、殺人、自殺 , 甚至有些作家為了寫舞女的故事
,親自下海伴舞 , 也是有所傳間也就見怪不怪了。

3、將不同篇幅組合在一起,經過剪裁和拼湊 , 再串場出來 , 看起來比較緊湊 , 不要刻意墨守成規在一個格局內 , 要跳出局限 , 運用不同的散篇 , 取其相近材料 , 加以運用。我平常有寫作習慣 , 往往有些作品寫到一半寫不下去 , 後來如再寫另一篇作品時 , 發現上次沒寫完的作品 , 情節有點接近 , 只要將它修改一下 , 又可串起來增加內容完成一篇。

4、運用知識,例如老農夫娶酒女 + 危險婚姻 , 這一看表相就知結果。或者閱讀書本、報紙上的報導 , 你可把它變成對話 , 不也是增加小說的知識性嗎 ? 所以平常要多收集資料 , 以便將來可以運用 , 我個人因學生物關係,所以在詞彙上常用生物學上的名詞來形容人 , 例如他瞪大眼睛彷彿得了甲狀腺腫大症 ; 她怔住了 , 就像是被捉來作電擊實驗的小白鼠一樣 ,
害怕還會再捉去電擊。這些都是個人從生物的現象中去觀察的體裁。

5、 要有閱歷豐富的人生,才能寫出感人的作品 , 有時寫不出來 , 也不必太自責 , 就當作是處在蘊釀期 , 等體裁用到時 下筆才會快 , 因此體裁多才會觸類旁通。有時憑空想像不真實 , 倒不如來到現場 , 親自去感受一下 , 回去後下筆比較好發揮。
我的《玫瑰急先鋒》就是一篇到精神醫院去感受病人的情景 , 將當時訪問兩小時心得化作一篇小說 , 花一點時間去體驗時空也是值得的 , 否則枯坐冥想那裡瞎掰 , 意境上就差多了。

6、要製造衝突 , 埋下伏筆,這兩點必須在小說中精心安排設計 , 我在《驅魔大法師》中曾運用一個男子向大法師問最近事業不順利原因 , 在初寫時發現這樣寫比較沒有意義 , 索性在後面就安排他是警察主管要來搜集証據 , 亦即埋下伏筆 , 最後與大法師展開爭執 ( 衝突), 這樣看起來就比較有意思多了。

7、把握合乎人性、民族、社會性的感人作品才會保留不來,作品的藝術價值才會提高。有些人寫作有一個特性 , 多少要加一點浪漫愛情故事好像不加點愛情就沒有味道 , 當然也有些作家是屬於社會寫實派 , 運用象徵的手法來闡明其理念 , 以黃春明的「癬」為例 , 他寫
的是貧窮的可怕 , 表現寫作潮流似乎也回歸本土 , 也有其時代意義。
有一位女性作家 ( 原本是老師 ) 在她的一篇鄉土人物的小說中 , 有位老伯出口就是三字經, 起初看起來 ,文筆不錯 , 三字經用得恰當 , 可是後來內文卻不斷誦那些刺眼的字眼 , 令人生惡 , 將一篇好體裁的作品寫到最後令讀者讀不下去 , 真是敗筆 , 由於本人也是老師 , 寫作仍有些忌諱 , 不敢太大膽描述異類小說也有所顧慮 , 這也是創作的包袱。

(H)小說人物刻劃 ..

人物是小說的靈魂 , 一切由人物起 , 人物終 , 沒有人物的活動 , 則只剩下軀殼 , 無法巧妙駕馭其中 , 實為敗筆之處 , 個人將他分成六點 , 分別敘述如下 ..

第一點:主角的人物可以加以揣摩別人。即使是報導文學或是歷史也有造假之處 , 小說既然非報導文學 , 自然可以在裡面加油添醋 , 藉以炒作起來 , 這些人物只是一群典型人的結合體 , 然而必須合乎其身份與職業的對話 , 才能表現其特色 , 使其表現更加維妙維肖。
朱煥文老師在一篇小說入門技巧中 , 就以如福特汽車公司的老板為例 , 說明人物刻劃,老褔特先生是一位勤儉刻苦耐勞白手起家的人 , 而他的兒子是絝䊵子弟 , 整天揮霍金錢 , 有一天 , 有人問老福特為什麼縱容其子花天酒地 , 此時老福特淡然的說他兒子有個有錢的老爸 , 而自己卻沒有一個有錢的老爸。
另外朱煥文老師又舉一例 , 我們也常看到有些人開車 , 一進車門便發動引擎、猛踩油門、抓緊方向盤 , 在道路上鑽來鑽去與其它車子競速 , 這些人的個性 , 一看就知道是屬於急躁典型的人 , 從文字的描述中 , 便可看出其個性 , 不用在內文中註明他是急躁的人 , 因為動作已經表現出來了。

第二點:製造人名有時可安排有「反諷」的意味 , 例如名叫「美麗」 , 也許這個人很醜, 顧仁淵的諧音「顧人怨」有時可達到一些效果。另外年輕人的口語也要能深入研究 , 例如
常可聽到一些時下的術語 , 如「凱子」、「馬子」、「遜斃了」、「酷呆了」、「好屌」 ...
...等 , 這些言詞不成語法 , 似乎有點不合「道德傳統」的優美辭藻 , 但流行在走 , 為融合這
個龐大的「新新人類」族群 , 傾聽他們的言語 , 也可供作參考。
記得報上刊載一名未成年的男孩在旭日專案被捉,警察問他為什麼要戴耳環、綁頭巾 , 他說很炫。另外他還語出驚人表示 , 園中畢業後再考慮戴上「鼻環」流行一下。為什麼要戴耳環 , 他說他和同學從小即迷上美國知名現代樂團 , 像邦喬飛、槍與玫瑰等樂團 , 那些男主唱都戴耳環 , 感覺很炫 , 因此從國一時他就開始模仿戴耳環。問他親友、學校贊同嗎 ? 父母剛開始反對 , 但戴久以後 , 只要不亂來 , 不要在他們的朋友面前戴即可 , 至於學校老師則激烈反對 , 還曾經被老師修理過。但他的「女朋友」也不反對。
又問戴耳環迄今 , 有無碰到困擾 ? 他說有曾被人看不順眼挨揍過 , 也有人指指點點 , 說他是同性戀 , 甚至 GAY( 指同性戀者 ) 向他靠近 , 問他是不是同性戀 , 他說同性戀者只戴右邊 , 他戴兩邊所以就不是同性戀。問他要不要放棄 , 他竟理直氣壯的回答 , 我又沒做錯事 , 為什麼要管別人怎麼想 ? 只要我喜歡 , 有什麼不可以。
看到這一幕不禁讓我們擔憂六十、七十年次以後出生的新人類竟有那麼大的差別 ? 難道時代變了嗎 ?連我在學校教書的人 , 也不禁搖頭嘆息 , 所以身為一位作家 , 必需去關心去了解他們 , 這樣才能從中探討深入問題的核心 , 畢竟這些走向 , 反映生活層面的一環 , 有待學者、專家、家長、老師、警方、社服人員共同去會診的問題。

第三點:談到面部表情 , 我們在描寫一個人很殘酷 , 如果在文中就提到「殘酷」名詞,那就沒意思 , 最好從劇中人去講 , 若由作家的神來之筆去記敘 , 那就顯得技巧拙劣了。如寫
一個壞人最好用皮笑肉不笑 , 帶有陰冷的嘴臉 , 或從他口中發出「嘿 ...嘿 」的聲音 , 以及他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凶狠殘忍的動作 , 就可以讓讀者看了很激動很氣憤達到表現的目的。
一個人在臉部表情中最重要的兩部份 , 一為眼睛 , 一為嘴巴 , 其它的部位就比較不好表現出憤怒與高興的情緒。首先看眼睛 , 我們常說眉目傳情、深情縷縷無非不是從眼神裡去表達此人內心的情慾世界 , 除非那人深沈老練、城府很深 , 老謀深算不露聲色 , 看不出此人的喜怒哀樂。以往的傳統小說在描述一個人時 , 總會在他的五官多所著墨 , 例如濃眉大眼、櫻桃小口、瓜子臉 , 寫得十分清楚 , 交待很詳細。
而現代小說人物 , 比較不重視面貌的長相 , 好像人物都是大眾臉不需刻意寫出來 , 只要情節、主題、人物動作、對話把握住就好 , 這也是一個趨勢。至於嘴巴方面 , 抿抿嘴、用舌頭舔嘴唇、歪嘴、咬牙切齒、咬緊牙根 、緊閉嘴唇 ,各有不同的心情象徵 ,可以表現主角對人、事、物的感覺。
有時候我在寫作時 , 寫不下去的時候 , 或者想緩衝情節 , 我通常用動作方式來延長、字數, 順便帶出景象 , 例如抽煙的動作 , 雖然我並不抽煙 , 可是看到別人抽煙的面部表情十分有趣 , 我就揣摩他吸煙的感覺 ,以增加內文的生動和活潑性。

第四點:談到人物轉變 , 這種寫作需以中長篇的表現最好 , 在我們生活中好人並不一定永遠好到底 , 也許有另外一面不為人知的地方 , 只是我們沒有看到 , 例如他在沒車的十字路口 , 也會擅自闖紅燈、騎機車沒戴安全帽、向人借錢有時也會賴帳 ..﹒等 , 這些生活細節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 只知道他個性、脾氣、待人、修養、學識很好 , 但這並不完全代表這個人一切都好。至於壞人並不完全都是壞到底 , 即使殺人如麻的兇手 , 在執法時 , 看到母親也會潸然淚下 , 悔不當初 , 這就是親情的表現 , 所以從這點便可看出即使兇手心性殘忍殺了別人的母親 , 是那樣的毫不猶豫也毫無人性 , 但如果他有同理心想到萬一別人殺的是他自己的母親 , 又怎敢下得了手呢 ?
由這一點看來 , 一個惡貫滿盈的罪人 , 面對親情的關注 , 有時也會表現出赤子之心 , 有些不良份子殺人 , 只是為了迎合改善母親的生活 , 賺更多錢來當孝子 ,可是這些不義之財取之無道 , 仍是不容法理的。另外有些流氓頭子 , 雖然是大老粗粗線條 ,但是在餵自己的孩子時 , 卻是呵護有加 , 判若兩人 , 這也是人性矣 !
金庸的作品揭櫫的是那此滿口仁義道德的人 , 在背後卻是男盜女娼,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 , 所以在描述一個人的時候要客觀 , 在取材時 , 要抓住他某一部份的特寫 , 將微細的部份完全掌握 , 不過使用筆刀要格外小心 , 因為筆刀殺起人來 , 比真刀更具威力 , 真刀只是肉體的痛 , 肉體的痛可以在短時間解除 , 而筆刀產生的是心靈的痛 , 心靈的痛卻是很難抹滅的。

第五點:以勇者為主角 , 在作品裡仍得歌頌人性的光明面 , 這樣才能淨化社會 , 發揚正義、公理精神。我以前在警察節徵文的時候 , 寫過一篇「劉主管」是描寫警察救雛妓的故事, 可是限於文字不能超過一萬字 , 眼看已寫到五分之四 , 還有五分之一沒寫完 , 索性就草草結束。當時是寫到劉主管要抓壞人 , 結果被壞人打了一頓 , 壞人帶走雛妓跑了 , 劉主管被打得從地上站了起來 , 轉轉脖子 , 看到斗大漆黑的天邊仍有一顆最耀眼的北斗星在那兒守候 , 不禁也覺得自己像那顆星子 , 竟也偉大起來。
結果被評審老師「訓」了一頓 , 說警察節徵文竟把警察說成弱者 , 應該是描繪英勇患難救人獻身的偉大情操 , 卻把警察形象破壞 , 希望以後改正 , 後來也覺得言之有理 , 加以修改在裡面埋下伏筆 , 有一名偵察警員趕快回去通知大隊人馬前來 , 才把歹徒團團圍住 , 救出雛妓 , 功成圓滿。畢竟寫作仍得要發揚人性的光明面 ,塑造勇者形象。
有人問我 :為什麼當時要寫雛妓的故事呢 ?
因為那時正流行關懷雛妓運動 , 由婦女團體結合法務部、警方聯合掃蕩行動 , 甚至還有
政要人員健跑活動去華西街作抗議行動 , 結果還不是雷大雨小 , 好不熱鬧一陣子後又回歸平
靜 , 雛妓問題仍沒有辦法厲行掃除 , 當然我也是很關心這個問題 , 只是我是一個小老百姓不是內政部長、警察署長沒有能力去改革、去掃蕩 , 只好藉著筆去描寫壞人有多壞 , 專門欺負善良的小女孩 , 這真是泯滅人性的行為 , 希望藉著文字的力量 , 大家同仇敵愾 , 去營救那些躲在陰暗角落哭泣的青蘋果。

第六點:談到辭彙的用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特徵與個性 , 例如看到張三矗立面前。表示他這個人一定是高大、魁梧 , 讓人看了不自覺有壓迫感。李四這個人很聰明但是卻是三隻手, 表示李四不善用他的聰明智慧 , 反而做起扒手勾當。王五人很好, 即使五歲的小孩騙他,他也會拿錢給那小孩 , 表示王五帶有蠢得可愛意味。

(H)敘述觀點:根據作家李喬先生對於小說的看法有兩點 , 他認為寫小說一生需力追求下列二點技巧。
第一 :敘事觀點要能奧妙的掌握。
第二:語言、文字之技巧來自生活 , 不論是人、時、地均要合乎語言文字的敘述序及表
現手法。特別的語言風格 , 使作品有特色 , 如此個人的文格才能形成。
他一語道破寫作的玄機 , 不過我看許多的作家作品 , 經常看到母語 , 有些字我看不太懂,尤其是有些人將中文改成羅馬拚音,一半中文一半英文 , 唸起來很拗口 , 文字很多沒有辦法去辨認結果影響讀興。當然作家來自生活層面 , 從小就有母語 , 如果基於某些對話 ,趣味的需要 , 加一些母語也蠻特殊蠻有味道的 , 如果文字不能統一當作一種傳達工具 , 即 使母語文字寫得再好 , 也很難引起大部份人的共鳴 , 那會局偶於狹小的空悶。

在敘事觀點中可分:
第一,全知觀點:表示作者全部都知道任何人物的內心世界 , 他是全能的 , 是無所不知的上帝 , 他可以大膽寫每一人物的思想、情感 , 這種全知觀點在長篇小說最適用 , 古時候的
章回長篇小說 , 大抵用此一觀點寫作 , 短篇小說應避免。
第二,第一人稱以我為觀點:亦即我在場 , 我在想 , 我在說等現象才能寫 , 至於別人在想什麼他的內心世界並不知道 , 所以就不能寫 , 除非我是用猜的 , 猜他內心在想什麼 ? 這還可以。別人在對話 , 我在場即使不小心被我聽到也可以寫他們對話內容。在電話接聽中 , 無法看到對方不能寫對方的臉部表情 , 只能從對話的語調去「聽」了。
另外 , 此我非彼我 , 為了拉近親近請者距離 , 很多人常以「我」的第一人稱來寫。至於遠在他方的人因為眼睛不能看到亦即敘述上的死角 , 敘述不到 , 所以在處理上也要小心 , 以免在結構上出現瑕疵。

第三,第二人稱以你為觀點:這種觀點比較不好寫 , 用散文寫 , 比較親切 , 好像作者在
對你說話 , 讀者成了敘述對象 , 我曾寫過一篇名叫《帶子王》的 , 這篇就是將主角用第二人
稱來寫 , 結果被帶子王的老婆看到以後 , 認為毀謗她老公 , 在電話中痛罵我足足三分鐘之久) 我向她解釋那是小說創作 , 並沒有署名任何人的名字 ( 用假名嘛 ) 結果大概是寫得太維妙維肖 , 簡直就是生活部分的翻版 , 難怪她沒有學過小說理論 , 認為我揭露隱私權 , 對我而言真是苦惱不已。

第四,第三人稱單一觀點----他 , 亦即他在場、他所看到的 , 他所聽到的才可以寫 , 明
明是自己 , 卻將我改成他 , 用他來作敘述 , 可以避免困擾。用第三人稱觀點是旁觀的立場成
者主角是第三人稱用旁述的客體身份 , 卻用主觀的他來達 , 他是全知 , 以他為主 , 但往往有深度不太夠的缺點。據說有一個人投稿常被退稿 , 後來經過修改將內文的我全部改成他 , 再投 , 就錄用了 , 這也在某些角度不合主編口味 , 若能檢討修正 , 也許作品也可以在報紙印成鉛字。

第五,複式一、三人稱 , 用我及他來寫 , 但中間需跳開一行 , 「我」、「他」可穿插使, 觀點用在中篇小說較適合。

第六,複式第三人稱 , 用兩個他交叉使用 , 中間也是隔一行 , 為了重覆搞不清楚誰是誰, 可以用兩個不同的名字代替 , 或者一個用名字 , 一個用他亦可。

第七,書信式 , 顧名思義是以書信的方式寫作 , 用書信交叉來往方式來寫 , 有些作品甚
至從頭到尾都是這樣表現的。郁達夫在「遲桂花」一文內 , 一開始就洋洋大灑寫了四千字的
信 , 從信中作開端 , 然後繼續引導故事的發展 , 經由書信作交待 , 讓讀者大概已知事情的端倪 , 然後吸引他再讀下去的衝動。

第八,特殊觀點:可以用幼稚觀點來寫 , 用小孩子的眼睛來看大人的世界 , 筆法上 , 自
然要像小孩子 , 口語、動作、行為都要像小孩 , 不可像老油條一樣 , 要像天真小孩口氣 , 切
莫以大人口氣寫 , 畢竟小孩子有小孩的心靈世界 , 懂得東西有限 , 就像阿城的棋王一樣 , 自已是配角 , 小孩純潔的觀點去批評才好。
另外 , 也有以白痴的筆法來寫 , 白痴眼中所見的病態世界 , 到底誰是神經病 , 真真假假的社會中 , 有些以假為真 , 有些以真為假組合這千變萬化的人生組曲 , 若以智障者的眼睛來看這鉤心鬥角的人世百態 , 不也是一種諷刺嗎 ? 有些人以東西為主角 , 用擬人化方式表達 , 比如說電線桿看到一場車禍 , 雙方肇事者、乘客、警察的處理方式幾乎每人各說各話 , 儼然是現代「羅生門」的翻版 , 相信那些當事人一定取個人最有利的證詞 , 說自己是對的 , 以避免損失 , 這也是人性的本能 , 現在 , 大家跳出爭執 , 以電線桿所看到的為最客觀的報導 , 也挺有趣的 , 不過要寫擬人化的作品 , 一定要把握和本身事件有闕 , 另外此人的功力要有深度。

(I)建議:
l 從小地方寫 , 微妙情感下筆:先從師生之情、父母子女親情慢慢寫 , 再配上時空的轉換、切換參考。
2 多聽、多看、多問、多寫 :多寫很重要 , 要強迫自己寫作。
3 退稿很正常不必氣餒:所以記得不要因退稿而信心打垮。
4 靈感 + 蘊釀 + 體認 + 創新:很多作品不是很快就寫成的,有時候在腦筋裡面感覺上沒有在寫 , 事實上你還在動 , 這就是蘊釀 , 因為有些東西你沒有辦法銜接 , 不如將兩篇性質接近的作品變成一篇 , 很多東西可以銜接 , 不合內文的東西要勇於割拾。
5 拜名師 , 虛心求教 :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 因為文章寫完後 , 請人家幫你批改 , 老師的功力一定要好。如果大家能把握以上這些原則 , 我相信進步會很快。

結論:

總之 , 以上所述的經驗與心得 , 只是個人的拙見 , 如有錯誤的地方請大家不吝指教。對於寫作這條漫長的道路仍算艱辛、遙遠 , 必須把「跑馬拉松的精神和勇氣」拿出來 , 不要半
途而廢 , 謹此和大家互勉。

啟宇


很實務的經驗談
精彩喔

喜菡拜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