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

地表上有四季,春夏秋冬長久不變。但是在赤道地區,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區分而已。更甚者根本就無季節之分,一年到頭不是常熱就是常冷。以極地為例,在這裡並非只有冬季,

五月到九月為夏季,十月到隔年四月為冬季,但在這裡卻無春秋兩季。在不同季節裡、相同時刻的夜晚,天空裡出現的星星不儘相同。寒來暑往斗轉星移。這也說明著四季之變化,它有一定的軌跡可以循走。

春臨大地萬物甦醒,樹上萬鳥歡唱吱喳不休。野外和風吹拂掠空而過,溪流潺潺低語,一路悠毫無止息。此刻天空突然烏雲密佈,雷鳴閃電匡啷轟隆的忙碌起來,未幾春雨隨之撒落,滿地濕漉萬鳥避雨投林。

稍頃風雨過境天空放晴,又是一片鳥語花香的光景。夜來春雨再度光臨,窗前花木雨打枝葉沙沙作響,不免令人想起「夜雨剪春韭,新炊熟黄粱」之詩句。人老淺眠怕春到,但聞春之喃喃細語,抵不住春風之催眠,坐在沙發上安詳地打起盹來,腳旁睡著的是長年陪伴的老貓或老狗。

偏偏家人催促上床去,卻是春雨擾眠不得。推開小窗往外看,雨停雲破透露出月光。春月照落花影長長,斜依欄杆投射相當的遠方。於是讓我想起了「春潮带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横」,還有那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之意境。

送走晚春最後之桃花與李、杏,夏之腳步接踵而至。夏日艷陽高照天穹一片清朗。萬里無雲,晴空如洗,受到日照之加熱,奄奄一息的人們和動物,躺在熾熱無情的太陽底下喘息。

防風林內的樹群彷彿就要起火,杜鵑高歌唱著,加入斑鳩和綠繡眼的共鳴,微風輕拂十分熱鬧。然而很快地大風捲起,又有風雨欲來之勢。夏雨雷聲春雷還要響亮,因為一路無阻礙,音速迅速穿過郊地聲音更亮麗。

連雨數日不知春去也,一晴方知夏已深。人們依然在炎热的夏天裡起伏,可是我偏爱於夏日逛長巷。幽幽深邃杳無盡處,越牆而出的扶桑,花朵點點恰似盞盞燈籠,照耀著長巷的幽暗。腳力不知夏日熱,卻是來回於夏日的長巷。

長巷之外是廣場,一群放學的學生在玩藍球,個兒尚未發育完成,運球上籃功夫一把罩。可不是嗎,耳聞「唰!」的一聲,遠射三分的空心球,頓時叫好聲音響徹雲霄。

仲夏苦夜短,臨門一曲且長嘯。芳菲歇去何需恨,夏木搖曳正可人。怎麼啦?高樹知了鳴叫不休,聲聲告知夏末已來了。霎時秋神快步來承接,金風習習吹過來。秋季萬物正豐收,農戶家家高唱歡樂歌,跳舞慶祝莊稼豐收好,盈盈笑意滿臉掛。

秋陽斜依西天陲,人們在歡愉的氣氛中沉沉睡著,秋高氣爽金風裡,你我一同入夢中。自古談秋皆寂寥。我說秋日勝春夏,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冬晨冷意透薄衣,裘襖準備來不及。蟬聲絕滅了,蟲鳴也蕭瑟。戶外草枯萎葉落,正是冬日到來時。秋殘百花紛紛收斂起亮麗,樹木黃葉隨著冬風飄落滿地。冬天北風咻咻吹不停,在這凜冽的寒風中、沁冷的天氣裡讓人忍不住的發抖。

靠著運動踏步來保暖,儘管厚裘穿滿身,可是牙齒依然不住地打顫。這是寒冷的冬天,一個不甚愉快的冬天。於是我日日引頸期盼,冬去春天來大地春回見暖陽。春夏秋冬四季輪換,歲月傳動不息往前移。天體運行有軌跡,四季運行各不同。

春耕、夏耘、秋收與冬藏、四時無誤綿延至無限。立春立夏立秋冬,四季畫分不含糊。春來深耕翻土萬物可播種,夏至炎陽高掛辛勤成長。秋季驗收好成果,穀倉滿滿好過冬。台灣四季分明氣候好,物產豐富不在話下。有幸立足於斯土,愛鄉愛土莫遲疑。

今年春雨耍威風發脾氣,它說不來了!若是古早農業社會,農家一定叫苦連天。但是現在工商社會,農業早已被淘汰了,農民不叫苦,都市人卻會因無水而跳腳。為啥麼?因為緊接而來的日子是夏天,他們可能會有缺水危機之出現。

日光空氣與清水是人類生存之三大要件,如果沒水可喝那是多可怕的日子呀!鎮日裡流出的汗沒水可洗,三餐所需之水沒有著落,更遑論及冷氣與茶水之需要啦。話雖如此,在這春天即將消失機會裡,我仍日夜的盼望著春雨能夠降臨,否則,無水可用確實麻煩多多。

昔日老家是大地主,老祖父最怕春雨失調延誤了耕作,因此,每於春節來臨之前,他喜歡寫些盼雨或祈雨之類的詩章。老人家不但自己寫,而且還會挑些古人留下來的春雨詩篇,要我們背唸或者默寫,甚至還會要我們高聲吟詠朗誦。老人家常說:「春雨及時是甘霖,春雨異常則是災害。」

所謂的「春雨」,顧名思義,它就是在春天裡所下之雨。人們嚐試著去瞭解它利用它,藉以在水資源管理上能夠得心應手。特別是在農田水利上之運用,希望它能降低它所帶來之諸多風險。

在專家們多年的統計數字裡發現,春雨絕無豪雨之可能。它總是細細綿綿下個不停,而且還會伴隨著冷風而來。因是之故,春雨是屬於寒雨,所以,文人才會想出「春寒料峭」的字句來。

在諸多前人留下的「春雨」詩中,老祖父最喜歡唐朝杜甫的「春夜喜雨」。老人家不但要我們默記,而且還會隨時抽背全詩。這首詩的內容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照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老祖父對此詩之評語:「此詩描述春雨精細入微,繪聲繪影,彷彿淅瀝之聲就在眼前。」可能是我慧根不足,實在看不出此詩之美何在?

我喜歡唐宋時代詩人志南居士之「絕句」:「古木蔭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含楊柳風。」個人認為此詩之寫實程度,遠超過杜甫之「春夜喜雨」。杏花雨、楊柳風、這就是春天的實景。

想像詩人頭帶著雨笠身披著斗篷,手扶木杖,向東踽踽慢步踱橋而過,一路上迎面而來的是,綿綿不濕衣裳的杏花春雨,以及拂面不冷的春風,那不正是春雨細風的感覺嗎?

我也喜歡唐朝詩人孟浩然(孟郊)之「春雨後」:「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大意描述昨夜的一陣淅瀝春雨降臨,老天想要喚醒世間尚在睡夢中的生物。

啥麼生物最先被催醒知道春雨降臨呢?應該是庭院裡的雜草,它們爭先恐後的探頭迎接春雨呢。此詩寫實描述春雨之後,大地一片生機盎然迎接春雨的景象。我欣賞它的小巧玲瓏,以及萬物享受著春雨之意境。

宋朝邵雍之「春雨吟」,其詩云:「春雨細如絲,如詩霡霂時。如何一霶霈,萬物盡熙熙。」它以牛毛之細來形容春雨。春雨降落萬物甦醒,生機蓬勃,詩句簡潔卻可看出萬物,因為春雨降下而欣欣向榮的熱鬧情景。

宋朝另位詩人徐璣,他也有一首「春雷喜雨」詩,內容:「農家不厭一冬晴,歲事春來漸有形。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麥壠先青。」說明春雨之討喜,那是因為它滋潤了麥田與菜畦。

或許因為我常與農事親近,所以,多數與農相關之春雨詩篇我較喜歡。例如:明朝劉伯溫的春雨:「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古牆芳草無生處,一滴還成一點苔。」

又:「一雨如膏五日泥,長煙不散草萋萋。殷勤分付牆邊柳,為搗流鶯自在啼。」再如明朝朱曜之「喜雨」:「一犁春雨潤新田,小犢還宮老牸眠。笑摘園蔬漉春釀,夜燈兒女說豐年。」這些春雨詩篇都讓我愛不釋手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