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女兒一歲半漸知人事後,我和老公變成奧林匹亞指定陪睡員。每晚九點定要躺在她們身邊,她們才肯乖乖睡覺,不分平日假日,無一日可開溜。她們入睡後我們悄悄起身離去,才能享受我們的自由時光,這段時間珍貴甜美,像冰棒一樣融化迅速而令人戀戀不捨。我們在十點到十二點就寢前盡情上網、看書、打電動、看電影……回復到單身時期的休閒娛樂,拘束一日的靈魂才終於解放、像洗了個溫水澡般療癒舒暢。

然而並非每天都能享用到這段甜蜜時光,女兒身上好像裝了雷達,獵物脫逃不久,馬上就察覺到,然後就哇哇哭叫把我們攫取回去。

我們以一次犧牲一人為原則,嚴格畫分服務對象.老公負責姊姊,我負責妹妹,聞聲先區辨是姊姊還是妹妹在叫喊,再決定由誰回去安撫陪睡,留一個活口在客廳,睡前洗奶瓶關燈收拾殘局。

我的點檯率似乎高一點,妹妹比較敏感又黏人,睡夢中也會從體溫氣味觸感偵測出媽媽在不在身邊,然後叫喊出來。擺枕頭假裝躺在她身邊也沒用,真想發明體溫氣味觸感都同真人一樣的「充氣媽媽」,擺在小孩充當媽媽在陪睡,那天下的媽媽們一定都感激涕零。

有時聞聲闖入查看動靜,結果只是她們在說夢話,小孩的夢話內容通常只是:「我要喝ㄋㄟㄋㄟ!」或「蘋果!蘋果!」等叫喊,她們會說句子以後,夢話加長,變成:「我要喝果汁吃飯!」真羨慕她們單純無憂的夢境。此時太快去安撫反而會把她們弄醒,後來我們聞聲會先在門外等個幾秒,區辨是否在說夢話,再決定是否要進入。

還有更多時候,我們的不能脫逃,是因為我們把自己也哄睡了! 這一睡就從九點睡到隔天早上六點,於是精神抖擻去上班。「又不是領多高薪的工作,精神這麼抖擻幹嘛呢? 」老公不免苦笑嘀咕。一星期有一半會這樣「作息嬰兒化」,我們皮膚狀況和身體都變得很好,腦袋少了聲色犬馬的剌激,裡面空空如也,什麼想法也沒有,虛心弱志實骨,很符合道家老子要人「復歸於嬰兒」的主張。

然而我們不能領略道家的豁達真純,只想追求世俗的耳目之樂;另外也還有一點點凌雲壯志,總想讀些什麼、寫些什麼,對人生有點什麼看法或記錄,不然就是一輩子就這樣結婚做家事養小孩,談得上什麼自我實現?當然這是比較冠冕一點的說法,實則沒睡掉大半時光裡,我們也沒什麼大作為。

總之,我們只是像被剝奪「點心時間」的老饕,徒然嘴饞而不太甘心而已。

互相激勵要叫醒對方也沒用,全家睡在一起,熟睡指數只會加乘,很難「眾人皆睡我獨醒」。試過等小孩入睡後再洗澡,記掛著還要洗澡可能會比較警覺一點,結果這招只對我有用,老公根本是樂得不洗澡的人,照樣一睡不起,隔天只是精神抖擻卻體味薰人地去上班。

跟一個才女朋友聊到這事,她是有三個小孩仍能交出詩作的媽媽,我們很好奇她是如何克服這種困境。她說,她的醫生老公因為職業因素比較警醒,所以每當她把自己也哄睡時,她老公就會扮演「剌股」的「鐵錐」,這樣剌激她:「妳想變成陳太太或陳媽媽就好嗎? 那就隨便妳好了。」她就會嚇醒了! 真是好勵志的一對夫妻。

可惜我們夫妻總是體能有限、志氣不足,誰也無法扮演誰的「鐵錐」,睡掉的時候還是居多。

換個角度想,能一覺到天亮也是一種幸福,回想雙胞胎女兒剛從月子中心回家的時候,半夜還要起來吃奶,而且像傳遞「哭泣接力棒」似地,一個哭完睡了另一個又起來哭,有回老公抱女兒哄著哄著,覺得天空怎麼逐漸發白? 才發現已經清晨,原來他一夜未曾睡著。好不容易她們可以睡過夜了,我們又奢求她們入睡後能保有自由時光,真是「得隴望蜀」,永遠不知饜足。

因此,現階段既然只有「陪睡」的命,就好好享受一起酣眠的幸福吧! 小孩的睡臉真是可愛,飽滿稚嫩如夜間含苞的花,而且她們睡姿逗趣多變,有時是手放頭後面、兩腿隨意擺放,自在瀟灑,頗有陶淵明北窗下臥的風範; 有時是弓身縮成一粒豆子狀、頭埋在枕頭裡,瑜珈裡有所謂「嬰兒式」的姿勢,果然就像這樣。有時小巧的頭靠在你枕上,細軟的毛髮微微散發出熱氣,像可愛的小獸全心全意信任依賴你,讓人升起充實的滿足感和自信。

生兒育女令人有難以言喻的踏實感,好像這一生的棲楻都有了名目。作家張讓曾寫道:「創作之外,不知道怎樣攔截時間。/忘了還有一個最自然最原始或許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生兒育女,生物式的創作。」

是的,我們已經以這麼原始自然有效的方式,攔截時間,抵抗虛無了,何需創作這樣空幻的攔截方式呢? 又何需執著自我的完成呢?

然而沒有創作、沒有審美,再怎麼好滋味的生活,能被品嚐出真味嗎? 全然失去自我地養兒育女,兒女長大後,會不會覺得虛度此生呢?

創作與生活,應孰者為先孰者為後? 自我實現與為他人付出,何者更為重要?

陪睡時光裡,我總在均勻起伏的鼾聲中,反覆辯證著這些論題。

我幫她們蓋好踢掉第十次的被子,不論被子蓋得多麼嚴實,兩小妞有「佛山無影腳」,輕輕鬆鬆就可以把被子踢落。睡著後還會三百六十度旋轉,此刻已打橫著睡,佔據了大半雙人床,需要「轉正」,大人才有位子睡。凝視她們水蜜桃般的睡臉,我不禁想到,時光荏苒,兩個睡美人將會長大,她們終將會爭取「獨立」,搬出去自己睡; 甚至有一天,拎著行李頭也不回離家闖蕩。

那時,我或許將獨自在黑暗中回味這段陪睡時光,戀戀不捨地懷想那細髮間濕熱的溫度、寧馨的氣息,而怔忡不已吧?

或許創作終究不能僭越生活,尤其不能取代精采的生物性創作──兒女的成長,否則生命將多麼乾枯?

還是盧摯〈折桂令〉說得對:「想人生七十猶稀,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尪羸。五十歲、除分晝黑,剛分得、一半兒白日。風雨相催,兔走烏飛,仔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是的,無論選擇什麼,都要把握當下,快活了才便宜。

於是我放鬆思緒,甘心陪著女兒,接受睡魔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