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近來紛紛擾擾的「蘇花高興建問題」的觸動而寫了這首散文詩。 詩裡所描寫的他(她), 或許不單單是指居住在花東的老人們, 而應是所有居住在台灣繁華都市之外的上一代的人。 他們永遠搞不懂什麼叫做繁華, 當然也不會關心什麼叫生物多樣性。 但不管蘇花高能帶來或帶走什麼, 我想那重要性、那美好的理想, 是怎麼也比不上他們遠在他鄉落地生根的兒女吧! 以前我常常會看到好多的他(她), 孤單單的坐在那裡, 彷彿, 幾幾乎就要一輩子這麼的繼續等下去。 等著他們不再眷戀故鄉的孩子。 但也許也沒關係吧~ 對一個已經走過大半輩子了老人來講, 還有什麼是真的那麼重要的呢? 就剩下那一點點不敢明言的思念子女的願望了吧!...
謝謝蚊人的補充說明。蚊人 寫:你要把她放在這裡
也可
是散文也是詩
那個意象有詩
行進也如詩
如詩的散文...
就這麼說定
原本,也就有個東西叫做散文詩,
原本,很多的好詩也都如散文易讀......想必大家都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能讀過,且還能了解
「
消失的雨聲
打在圖書館寬大的牆上
我看見雨中有一匹馬急馳而來
四蹄翻飛濺起的泥點
像山谷中吹來的花瓣
灑落在紅色封面的書上
」
的人也就少上許多吧!
註:「」內詩句摘自王丹詩集《我與深夜一起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