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緒也是景象
晒晒陽光,我們
又回到人群裡去

繼續不快
也許一段溫吞時光
"

>>喜歡末段
很真實地寫出多數時候的人生景況
我是說
那樣微黏而索然的觸感
他才過完十九歲生日不久,接到第五屆X19詩獎籌備會議的邀請函, 卻在路上莫名遭到機車襲擊!被撞流血的瞬間,終於不禁傾口而出: 「X你的X19!」 咒詛一樣,離開十八歲總需要更複雜的理由才能維持生活免於崩解。、 從來沒有人能拒絕進入十九歲,但你起碼能做出一些抵抗。請你說: 「X你的X19!」 第五屆X19全球華文詩獎2009年一月一號,開ㄇㄚˋ! 一、宗旨: X19世界華文詩獎,是一個針對未滿19歲年輕詩人舉辦的文學獎。我們相信,才華洋溢的詩人不需要歲月給他老成的印記,不需要殘忍經歷給他心智的催折。青春年少本身就是詩應該發光發熱的主題,就是不朽詩篇不可或缺的原型。 但是文學獎總是如此,這一代人要...
  意象上來說,整體的系統多半很容易歸類,這一致而清楚的策略使人非常容易地理解並進入,是一首就算詩的門外漢也可領略其中滋味的詩。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 </o:p>
  結尾很有韻味:)

  記得我很欣賞的大陸詩人于堅曾經說,他所想要寫的是一種拿掉隱喻以後的詩,他寫的是鹽巴。當然這只是一種切入的角度,可是,某個程度上也反映了兩岸詩人在面對生活、處理生活或記錄生活的方式,有相當大的差異,這豐富多樣使人極歡喜。

  喜歡,並且問好。

  這詩讀來雖然淺顯易懂,但屋內屋外均是風,且結尾更直點這世界處處無不風聲鶴唳,且若權以詩中的「門外是誰」、「屋裡是誰」來解,指涉的對象很可能是個人。對照起現實中許多無可解套的困境,警醒諷刺之意更顯。

  問好,喜歡這種既含蓄又明心見性的詩。

「我的心和你一樣
也是金黃的 」
>>幾手都是水準以上之作
不過特別喜歡這句

  可能因為節氣的緣故,現在讀這樣的詩,越發感覺到一種生機在體內抽著芽。

  前面的鋪陳讓我想起陳克華<我原想像天使一般愛著你>,節錄一段如下:「我原想天使一般愛著你/只能看你 走過你 穿透你/不被覺察地 讀著你的心//天使一般無法改變你什麼或為你改變(一如這世界)/只能注視 沉默/揮動透明的翅膀低空掠過//你的安睡。讓你/夢見陽光 暖暖醒來/給你一個接著一個沒有理由的好天」

  這詩層層疊將下來,越發顯得綿密。十分喜歡。

"無法告訴你太多了
我們曾經熱烈地被告知
被記載,被一步步登錄成為歷史
直到今日,終於再也不能
成為彼此的註釋"
>>這幾句甚好
委婉哀怨的口吻顯而不過份露出
整首詩的情調似乎也都以此為主軸發展開
迴環相扣
讀來分外有情意綿綿之感

  最喜歡第二首,覺得能將非常生活的東西,寫得這麼簡潔透徹真是令人可喜。尤其其中蘊藏寓意,越發耐讀了。第二首的結尾大約特別得我偏愛,不出形象鮮明、取材自然之故,不過第三首也有很喜歡的句子,例如「現實中的農人/從不想到一幅油畫是濕潤的。/多年後/一到秋天,我的病深如骨頭。」短短幾句話能將讀者帶入深邃的情感中,我想這就是詩最簡單的功用了。

  

  久不見你,現在重又拿起來讀,真是很有境進神速之感,在語言的拿捏或者其他技巧上都比以前熟練太多,很是替你快樂。

「某天當我的戀人感到灰心
忽然記不起他曾為誰改變
為了某朵笑靨冒著被追討的危險」

「某天當我的戀人不再愛我,雖然他忠實
電話那頭以誠懇的虛假訴說解構的傷痛
那明顯排練過的自責口吻,很內咎
承諾在尷尬的另一頭等候無限期發落」
>>特喜歡上面幾行

「霧中是沒有風景的目黑試圖」>>這句文意上有點難以理解,什麼是目黑呢?

  許多地方仍然有濃厚的、別人的痕跡,「大而無當的寂寞」、「無論你的在/或不在。」等處均是,無論你是不是有心如此,但這是個蠻嚴重的問題。有時候我們像別的詩人,可能只是神似,而非使人懷疑有詞語上的複製,這點我之前和妳提過了,坦白講我覺得長期看來前者也不太好,何況後者存在的可能,那真是創作者非常需要驚慌的了。

  然後有些情緒用得太過了,顯得比較氾濫,例如「太清楚了,因此不忍再守盼。」、「就見到的那方竟無從、無從到達。」,而且結尾處整段張力都跑掉了,還有重新審定考量的空間。

  這首詩,在另個板面其實已經回過了,這裡,只是想說你仍然表現得很好,這依舊是值得肯定的。

  我尤其喜歡最後兩句。

  我自己覺得第一首是最好的,第二首「沒有電影上的神氣風帆,/也少了比海鷗高傲的桅桿。」兩句,嗯……也許沐魚版主想表現的是種孩子般的口吻?我不敢斷定,但總覺得調性不太能前後銜接得宜。

  妄言莫怪。

  我也喜歡這首詩,上面山貓的講說非常詳盡,不過我還想補充別的一些。

  例如「不就是船嗎我/不就是船票/被撕開的身體/在你的口袋」幾句,使我想到王家衛《花樣年華》中,那句著名的:「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跟我一起走?」詩在這裡更進一步地暗示自己就是船票,將張力更推往邊界,和結尾的淡定語氣相比,其中落差,正是最可咀嚼之處。

「妳說,走吧孩子。
沒有一顆果子會拒絕成熟,沒有
一棵樹木不會落葉不會
在來年春天發出新芽。 」

「車門即將關閉,妳目送一個又一個
我們列隊而行,前方濃霧
妳忽然一陣暈眩......」

「幾隻羊山牧季移
正好回妳掌心吃草。」

  這幾個意象都是很好的,尤其是結尾這個,很有想像力,不過有些地方就抓得似乎不太穩,有時候,想說的東西如果太多,又還沒辦法達到更經濟的效率,那麼也許分開來說,會比較有條有理。

  加油。

  很喜歡第一首,我覺得第一首給了很多意在言外的東西,像眼角飄過的毛絮那樣。說得不多,但已經足夠勾起一些糾結了。

  我的意見和上面差不多,不過,這撒野仍然非常甜蜜可愛,「伸出指甲刮下昨晚在你額上植入的/溫柔的守夜。你並不是太甜的/我卻易於被折斷,但你的弦是導航」幾句很能看出。

  這首詩很有趣地呈現了戀人的特權,一種因為知道自己重要,所以更不將任性收揀起來,也點出了愛情雙人舞般的特質……我想起成英姝某篇文章中,談到的誘惑者和被誘惑者腳色置換的可能了。

  這幾首都喜歡,一些佳句如<敲門>首段、「曾經迷戀你的那些目光/突然有一天,鳥兒一樣飛走了」等都非常好,在氣氛或敘事上都拿捏有度,使人欣喜。<空城>則有近似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了悟,只是,還沒那麼蒼涼透徹,多了點生活的溫度。
  和人約在台北捷運車站八號出口,是剛過晚上九點補習班下課時分,滿身疲憊的高中生成群從電扶梯湧了下來,隔了打著鵝黃燈色的誠品書局看那些喧嘩的身影,也有裙子改得極短的高中女生結伴靠在欄杆上嬉鬧的、又或獨自拖著書包沉鬱走入書店翻看參考書的……洶湧瀰漫,空氣中充斥著揉合食物和汗臭的刺鼻氣息,突然之間,一對戀人模樣的男女自我眼前言笑晏晏地走過,男的是你學弟,右手勾著的那女孩也穿著制服……我微微偏過了臉,心中彷彿又被什麼輕輕刺著,緊緊揪住蜷縮了起來。   縱然那段可供留戀的昔日已無可挽回,九月北上以來,這仍是最教我傷心欲絕的景象之一,往往轉過街角,迎面遇上一大群穿鵝黃制服的女生聒噪得叫人憎厭地霸占交通,...

  敘述平淡而貼近生活,在平常的互動之間,也得見陌生、似曾相識的惆悵……疏淡而有餘韻。

"我不再那麼確信
愛就是你需要的

一切;

顯得那麼安靜
聽得不太清楚了…… "
>>此處斷句之多樣性
叫人心癢難騷^_^

  開頭開得極好,可惜寫到後面則感覺略略失去控制了,如能更為聚焦,也許更好。

  卸任版主的第一年,嗯大學生活,除了唸書、辦活動以外就都很悠閒地過著生活了,生活裡有很多可以寫的東西,但不勤勞,所以總是趕不上。

  偶爾打開這個網頁,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熱鬧,人們來來往往,有些留下了、有些離開,但使我感到慶幸的是,那些對詩的認真和理想、彼此切磋愛惜的青春氛圍仍在,就會微笑。

我只是想單純地說
很開心見到這樣的詩

  坦白說我很喜歡這樣的詩,篇幅雖短不過完整,且透露出隱隱的質疑與玄機。

  雖然給的意象是一個又一個,彼此聯結得並不強烈的碎片,然而經過拼湊居然浮現一種陰森惑人而瀰漫腐敗氣味的味道,進而完全地呈現出主題,選擇與細膩於焉成形。

  喜歡,也一併問好。

  各有各的好處,且覺得比起以往的冰冰姊,現在更接近生活了,未嘗不是值得快樂的。特別喜歡《禱告》和《水》之一兩首。

  如果連天使也無法對話,該是多麼使人沮喪的啊……天使的辨認與溝通,似乎從來是寫詩的人,不可或缺的學習。

「流浪的色調,十分
曖昧,就像別人的
別人離開他(走向他)的秋天早晨 」

「開了花也是背著光的
別人的別
人(別在我們眼中
牽腸掛肚)」


  以上兩個段落非常好。呵,覺得很奇妙,讀這詩時覺得琉璃妳的風格已然隱隱形成(這是讚美哦!),並且知道自己,撞擊的巧勁。

  明是寫雨,暗地裡寫的卻是愛情。當我們經過了什麼,就此擁有或永遠失去了什麼──即使,很可能只是幾個遊走在界線邊緣的微笑和眼神──那些東西,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刻痕嗎?來特不但肯定了這問號,並更清楚地指出這根本來不及走避……平淡拈來,卻別有一股耐人尋味。

  除了第四段幾行,以為先由你的疼、到我自身的疼,最後歸於一句俏皮而充滿撫慰意味的不疼,其中該有怎樣的流轉,作者雖未明言,但光用想像便已叫人滿足地會心笑開了。

  最後三行由靜生動、自虛為實,是非常動人的幾句。氣韻節奏上也都非常穩,真是慢慢走在街巷中,享受那種蜿蜒迂迴情調的圖案了。

  奇特的切入角度。

  對花寫詩似乎不論中外都很盛行,但略微觀察便可發現,所詠者無非桃李牡丹、梅蘭竹菊、春櫻秋棠,又或者玫瑰睡蓮,花型香氣均討人喜歡。認真寫生活中更靠近我們,而不那麼顯得奢華者卻少,這樣想來,這詩便是很自然的了。

  架構簡單,然而耐嚼得很。除了上面ZY版所推薦者,我覺得結尾也挺棒的。

  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地想到果汁牛奶──是很久不喝,但這學期以來,每次禮拜二早上生理課堂坐我旁邊的女生總是快樂地啜飲的飲料──節奏穩定而色調暖和流動的詩。

  「那屏季節」>>這樣的用法,倒是使人不自主地想起風。


ps嗯我也不愛果汁牛奶的^_^

  比較感興趣的是父親、國家的體制關係,雖然這是非常陽性領域裡的權力問題。題有對不起之詞,然而這抱歉,究竟是說話的人之歉疚,又或更該感到憾恨者,其實是一旁的他人呢?這拉鋸誠然值得思考。

  看到大叔的留言,突然想到詩人夏宇^_^而你的問題,就讓我姑且引周邦彥代答吧,「不見舊人空舊處,對花惹起愁無數。」大叔,那麼告訴我,究竟有什麼是不能被對應,牽往那連結的終點的呢?


  保護而不去傷害,這也是我一直希望有誰能夠做到的,然而現實比起理想,往往差得太遠了些。真的有誰能夠做到嗎?好難相信……畢竟很多時候,未免也是自毀以求成全了。

  或者,對於傷害過我們的事物,要保持一種純粹溫柔的高度和厚度,是太難的了。
  數不清究竟是第幾次,我又拋下桌上攤放的外文醫學期刊,在逐漸轉深的寒意中站起身來,手指一一撫掠過書櫃上那排緊緊鄰靠彼此的書籍,彷彿像深怕打翻碰觸了什麼禁忌般地,小心中壓抑埋伏著熱烈。   整整兩大櫃還幾乎容納不下的,無非是書,你知道我平日最喜歡者莫過於讀書寫字,出門在外,往往仍是為了穿行攤位店舖以搜羅各種刊物,買來後各自按照私我的習慣邏輯擺放,之中隱隱矗立了某種出版社、書本開數、作者以外的秩序,外在的位置歸屬,其實正顯示出一個人的內在邏輯,所表達者,不僅只是其內容所暗喻的喜惡長短,諸如如何分類不同的作品、給予作家不同的高低,都能清楚地展現出來。書櫃裡一大落詩集,緊接著是體積龐大的紅樓夢與源氏...

  其實是之前忘記po,那天想到了,才又補上來的。至於你說的,嗯我明白^_^

  「應對所有一年只說/一次的話;交換/相同的禮物」>>這真是過年最佳特寫,當我家人百無聊賴地一一轉過無趣的新春賀歲節目,從周潤發看到詹姆士龐德,再次抱怨以後過年再不看電視反正每年都一樣,我便會聳聳肩地答:「妳明年也會開了電視,坐一整晚然後這樣抱怨的。」

  近幾年來,過年都好像不過年那樣了。

  保存的方式,也許會將彼此固著在那個位置上,但比喻則很輕巧,很久沒讀豚兒姊姊的詩了,依舊輕靈準確至此,不得讓人感到些微的歡喜。

  問好。

語言上就不多說了
切入的角度上我以為是這詩最成功的地方
嗯不知道是否木霝讀過辛波絲卡呢?
那是一位波蘭籍女詩人
也寫過類似的題材 幽默間隱含諷刺
和妳這詩很能相互對照

如果還沒看過的話
辛波絲卡是很推薦一閱的詩人

  純粹用很思考的方式去想這詩,我以為,對面無人的棋局,最是難順利玩下去,甚至,成為贏家的吧?

  進與退,因為再無任何憑藉標的的緣故,因此就顯得失去控制和立足點了。
  手中握著被撕下一角的票根,是近日才上映的《跳越時空的情書》,晚上九點多剛剛散戲,出口擠滿了人,隨人潮擁擠著走出放映廳,身邊淨是身影交疊的情侶及一群群打扮得亮麗奪目的十來歲女孩,笑鬧耳語紛起,迴盪在人流漸漸散去的放映廳,特別顯出一種放大的效果。外頭還依稀是一片洶湧起伏的喧囂,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嵌入赭色牆壁裡的燈光高高地亮著黃暈、亮著前方一小抹蒼白如路燈如鬼魅的月光,我略略低下頭,一滴淚,再也無法強行忍住就倏地滴入地毯裡。   《跳越時空的情書》是很之前便想看的電影了,我會重又回到電影院看這樣的浪漫文藝片,恐怕只因為電影的核心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距離,以及由此所衍伸的,虛構與真實。這兩者其實並...

喜歡小冰姊<冰雕>和<連結>兩首
冰雕那沙漏的一捧
將整個"雕"的形象的捧出來了
更何況是整天 漫長的結冰
格外感覺凍著了
卻偏偏又是顯得稀疏的美麗

連結這篇 閱讀時也會忍不住去想
當我們隨意簽下一個個P.S
除了是交代尚未解釋清的那些糾纏
可能 還是不斷綴上的提醒和確定

" 在遺忘中尋找;在無意間互換
 時空的眼睛    "
>>這是愛不釋手的兩句
互換的時空的眼睛
該是隔著多麼遙遠的一種靠近呵

久未問好
還望小冰姊一切都好 新年快樂

喜歡這首
雖然篇幅不很長 卻很經濟地
將"清明"重新做出詮釋和演出
語淺而意深

問好

"坐下,在睡去以前將脊骨小心
摺疊,備入衣袋
倘若我們想擦乾臉而
雙手溼透"
>>讀過幾次 還是偏愛這幾行
有種埋入手心
卻有隱隱有什麼正探出芽兒來
往外延伸的騷動

學測加油!

'那些是圓滿得病了的銀器
等陽光拿你乾淨的名字
和你乾淨的憂愁來擦拭──發熱地擦拭
好清晰地看見你 '
>>也喜歡這一段
擦拭這個詞用得非常生動
幾乎能感覺那種清潔和熱度

像某些言簡意賅的外國詩
淺白流暢而意在言外
喜歡了

面對現代性與已經流失了的以往
感覺掙扎 憂傷
或者是很必然的路
前兩天看胡淑雯<貞操練習>一文
記得是在最後一節吧?
也提了類似的困境 是兩種不同的氛圍
卻同使人反思這辯証間的弔詭
就像大象和房間 我想不會完全是對立或同一陣線

真正的情勢
想來都比言語所能表達者
曖昧不明得多了吧?

思考著 並期待著羊毛衫詩友的詩
很使我活動腦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