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悲傷

何其苦

寓情於景
由景生情
虛實對映之中
詩韻油然而生
此其間,意象時而跳躍,時而舖陳
總是拿捏的剛剛好
彷彿融合了的冰夕與thorn的詩風
實則已獨樹一格,有大家之風
僅僅一點建議
少許單詞語句,仍有修飾斟酌的空間,但瑕不掩瑜

/螢火蟲在黑夜上畫出一條條的虛線/
令人有神來一筆的驚嘆,如果把〔上〕字去掉的話,應更流暢

優...

再三拜讀
反覆咀嚼

【我】
始於不想被複製
終於一種必然的荒涼
其間【我】的視覺,味覺,觸覺
在詩鏡頭的顯微攝影之下
逐一解構

【所有名詞都是痛的】
幾幾乎道盡了人生

舉凡悲觀,受挫及陷於困境苦難的人
不宜讀此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精!
一路讀來過癮!!

新穎的取材
每一首自成方圓
用字簡約
意象精準
佳句迭生
情境綿恆
取典用故
哲理深蘊
令人反芻再三,欲罷不能
更難得的是五十二首詩又能脈絡連貫,首尾呼應
讓一付撲克牌觀照了宇宙人生

小女生才長了一歲
怎麼詩藝精進如此
後生可畏!
後生可畏!

句子一下子<好>了幾歲
<好>應作<老>字吧!
應是誤植

ps:如此詩作,實應逐首作讀後觀,唯受制於有限時間,僅作粗略的讀後感,有唐突大作之虞,還請見諒!

意象的經營
匠心獨具
作者的情緒始終與詩的情緒維持一定距離
佐以淺白的用詞
令讀者輕易地融入意境
感同身受

第三段<角落的風景>
有一點點的個人看法
我植下巨大的<感嘆詞>後
<巨大的>是形容詞,是虛的
而<感嘆詞>也是虛的,不具象的
虛加虛整個情境就浮了
會失去焦距
建議將<感嘆詞>改為具象的主詞或名詞或代名詞
如:我植下巨大的<驚嘆號>後(僅舉例)
這樣的感覺應該比較紮實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