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博弈 » 週五 1月 23, 2009 11:01 am
喜歡版主ZY的直言, 這是真交流. 不想別處幾句評語, 引來疑慮, 確實, 這樣的詩形式不能當模仿的範例 偶一為之可以.
轉貼先前的評語.
--
這個形式讓我首先想到的是夏宇有類似的填填看,好像是“孔子是□□家”之句。
一種後現代的表現手法,邀請讀者直接參與詩。從所參與的字可以判讀讀者的詩思想。
將心中的密碼讀了出來。這一首說的自然和夏宇的不同,因填的部分依詞性分可有好幾類,
且進一步延到上下文的語意與文法,是一個新的探討。似乎,填完了,這詩已是讀者的了。
我這是瞎填,當然,填空空的字(不填)也可,以斷句分開讀似乎也可。試讀。
--
1.
空格的’形式‘和它的意義
寫詩要想像力, 讀詩也需要想像力, 想像力是欣賞藝術作品的基礎.
做個比喻, 有一種牌的玩法裡, 鬼牌當作什麼來用都可以, 但鬼牌必須投射在既有的牌樣集合內, 你說它是一對就是一對(聯想), 說它是連號就是連號(語序),看它被如何使用(語言的意義在於用法). 如果有可能拿的一手全是鬼牌(實際上不可能), 這牌就無法打了, 玩時它還是得依附其他的牌(上下文)來陳述自己, 玩的同伴見你出手時也知道它代表什麼(文法相同). 空格就是鬼牌. 另一方面 , 廣義地說,空格也存在於歇後語 ,只是因為約定俗成,那些歇後語字詞是確定的, 無須顯示出來.
但文字巧妙的就在於, 它借了鬼牌功能, 卻在使用時仍無法定義自己, 模糊性使它成為無解的密碼. 而, 詩內具的多義就算沒有空格,全部實字, 它的意義也是不定的. 何必求一定的理解呢.
密碼是不是詩人的私有語言? 近代哲學家奎英, 維特斯坦等認為沒有真正的私我語言, 如果我們硬掰, 空格即是私我語言, 它不存在既有的語言之內, 那麼, 這樣的語言就不具傳達的功能(傳達為語言的公共功能).
好加在, 語言哲學家多多半認為詩不在語言哲學或語意學的管轄內, 詩人可以藉詩創造新的意義. 所以, 寫詩吧, 不怕.
在後現代的形式力竭聲嘶之後, 空格的浮現, 也似乎說明了些詩人意識裡的什麼趨向, 倒不一定要以學究詩學來看.
這樣的詩不能成為模式, 大學聯考也沒這樣的考法. 偶一為之, 巧妙唯止, 好的壞詩, 壞的好詩, 只要讀者與寫者在文裡得到想像力的啟發, 就值.
2.
作者俞芷的這首詩, 我並未論好壞, 有時, 某些詩不能單以好壞來論, 而所有的評論都不能完全客觀.
相信我的某些看法也不是作者本意, 這個探討或許已超出這首詩的內容, 而我仍未看清詩意的旨趣. 那是重點喔 ! (先前的評語刻意不在詩文的內涵去臆測, 所以也不談內容, 沒做那個想了解作者密碼的收信人.) 作者的這首詩, 依我見尚未達巧妙境, 仍有創作空間.
3.
可說的為語言, 符號不可說, “對於不可說的我們保持沉默”(借維根斯坦的話). 但, 那能沉默? 就是一點訊息也像拿著工具在樹叢外趕狐狸, 大概知道它的聲響, 雖模糊但慢慢逼近. 確實, 非文字的詩的詩學基礎是薄弱的, 不妨以記號學角度審視, 那麼我要問自己, 為什麼看到句間的空格, 升起了填空的念頭? 因為它是一個通用的符號, 單獨的時候只有外延, 依附文字的時候就有了內涵; 它在考試的時候時不模糊的, 其它的時候可以模糊,也可欺騙, 比如報稅時, 哈哈.
評者 以詩學立基(探討一下文本外的東西, 有人管它叫形上, 有人稱它後設). 以想像力賞月(閱), 一人看見阿姆斯壯腳印, 一人看見嫦娥水袖, 都無礙馳騁..
見笑,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