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bll135 » 週日 12月 19, 2010 12:37 am
書寫此詩時,甫看完電影《在屋頂上流浪》。這部電影記述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他因為父親娶了繼母,導致家庭生活的不快樂。他時時懷疑父親於母親死前便與
繼母偷情,甚至懷疑母親是被繼母殺害的。他喜歡在父親搭建的樹屋上窺探村中
其他人的生活。隨後因為與家人的爭吵,他離家出走,到了愛丁堡,卻偶然邂逅
一名長得與死去的母親長相相同的女子......
看完電影以後,忍不住想起關於自己青春的年歲。其實城市是無情的,我認為孤
單與否,都取決於自己心中的感受。在青春期的少年如此叛逆,覺得離家出走是
一種探索,拒絕接受所有明確的事物(包括關心)是一種獨立,其實不管在什麼樣
的地方棲身都只能是流浪,因為自己心中沒有安身立命的位置。
此詩受電影影響頗大,情節的進展在沒有電影可供佐證下似乎不大易解,令我小
有遺憾之處。至於孤單的露與不露,版主提點的是,這樣寫,確實是有待商榷的。
感謝讀詩,問好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