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思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綠豆林宇軒謝予騰黃木擇非白袁丞修

幾經波折﹐以後
他們把死者放上木筏
點燃堆積的木柴
讓潮水拉遠距離

我記得聽說過
有關罪的談論﹐有關憤怒的
許多故事在潮水中流遠
一個死去的魂是怎麼樣在時間中造型的﹖

那些失蹤者計不計算時間呢﹖
我們不知道以後的片段
但我肯定﹐他們後來並沒有朋友
但活在意識形態支撐的標語竿子上

我們這樣疑惑地讀著歷史
善與惡是那麼樣局部與相對的私情
他們死﹐大多年青﹐在許多異地與陌生人
比肩繼踵衝上火線﹐對向的年青人大抵類似

我們在某些日子去獻花﹐垂首默思戰爭
有些日子去種樹木﹐間斷地修繕街道
他們終究以城市的面貌作為情況證據﹐張貼主義
有些牌樓城門間或確鑿﹐許多道路不足證明犯意

6/7/2009
人類的歷史似乎也就是戰爭的歷史

最近有一篇研究論文
試圖以人類團體之間的戰爭
來解釋在其他動物中幾乎不存在的利他行為(altruism)

如果真是這樣
那真是令人困惑的一大吊詭……


那些失蹤者計不計算時間呢﹖
我們不知道以後的片段
但我肯定﹐他們後來並沒有朋友
但活在意識形態支撐的標語竿子上

這段令人顫慄
有多少亡魂
披掛在古往今來多少「意識形態支撐的標語竿子」上呢?
ZY 寫:幾經波折﹐以後
他們把死者放上木筏
點燃堆積的木柴
讓潮水拉遠距離

我記得聽說過
有關罪的談論﹐有關憤怒的
許多故事在潮水中流遠
一個死去的魂是怎麼樣在時間中造型的﹖

那些失蹤者計不計算時間呢﹖
我們不知道以後的片段
但我肯定﹐他們後來並沒有朋友
但活在意識形態支撐的標語竿子上

我們這樣疑惑地讀著歷史
善與惡是那麼樣局部與相對的私情
他們死﹐大多年青﹐在許多異地與陌生人
比肩繼踵衝上火線﹐對向的年青人大抵類似

我們在某些日子去獻花﹐垂首默思戰爭
有些日子去種樹木﹐間斷地修繕街道
他們終究以城市的面貌作為情況證據﹐張貼主義
有些牌樓城門間或確鑿﹐許多道路不足證明犯意

6/7/2009
D-Day那天﹐美國各地電臺訪問二戰老兵。一向被認為腐化而冷血的美帝資本主義的世界﹐對二戰陣亡者與少數殘存的老兵﹐卻有許多追懷與尊重。同樣的二戰老兵﹐在今日台島﹐象徵的是外來政權的侵略勢力﹐是最弱勢而經常被踐踏的一族吧。

問好意逢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