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
一位寫詩的年輕人問我為什麼
多數讀者不讀新詩?為什麼寫新詩的人
自己也不讀別人的新詩作品?
詩人是不是該改行擺地攤去?
我緘默了,這是個「大哉問」
新詩一旦產出,就像初生之犢
它會自己去找到青草
如果找不到草料,它就會力竭倒下
新詩應該要貼近生活
行間裡融入真感情:歡喜悲愁
詩可以是現實生活的照妖鏡
凸顯出許多問題,檯面上的或潛在的
詩也可以是情感的伏流或情緒的出口
但不能流於空洞和虛無縹緲
比神話傳奇還要難以想像
詩裡不該只有下半身思考
只是感官刺激的羅列
那會使人厭倦,甲狀線腫脹起來
一首好的詩會使人體會到美與感動
它不會是浮光掠影,窗口邊
一朵看熱鬧的雲,它會讓讀者的情緒勃起
腦神經裡充滿電荷,然後釋放出
潛在的能量和閃電
不是讀者不讀新詩,而是新詩經常
總是蓬頭垢面或者濃妝艷抹地出場
然後是無病地呻吟或者故作悶騷
不是社會不給新詩人表演舞台
而是舞台上的新詩人搬來演去
就是那些老掉牙的意象和辭彙
抓不到讀者讀詩的趣味
一位寫詩的年輕人問我為什麼
多數讀者不讀新詩?為什麼寫新詩的人
自己也不讀別人的新詩作品?
詩人是不是該改行擺地攤去?
我緘默了,這是個「大哉問」
新詩一旦產出,就像初生之犢
它會自己去找到青草
如果找不到草料,它就會力竭倒下
新詩應該要貼近生活
行間裡融入真感情:歡喜悲愁
詩可以是現實生活的照妖鏡
凸顯出許多問題,檯面上的或潛在的
詩也可以是情感的伏流或情緒的出口
但不能流於空洞和虛無縹緲
比神話傳奇還要難以想像
詩裡不該只有下半身思考
只是感官刺激的羅列
那會使人厭倦,甲狀線腫脹起來
一首好的詩會使人體會到美與感動
它不會是浮光掠影,窗口邊
一朵看熱鬧的雲,它會讓讀者的情緒勃起
腦神經裡充滿電荷,然後釋放出
潛在的能量和閃電
不是讀者不讀新詩,而是新詩經常
總是蓬頭垢面或者濃妝艷抹地出場
然後是無病地呻吟或者故作悶騷
不是社會不給新詩人表演舞台
而是舞台上的新詩人搬來演去
就是那些老掉牙的意象和辭彙
抓不到讀者讀詩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