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精練的小說藝術家

版主: 和亭姚時晴古嘉暄振

  川端康成主張:「極短篇小說必須要有洗鍊的技巧」。一位優秀的小說家能用最少的文字,發揮最大的藝術功效:古嘉正是如此。她在短短數百字內,徹底釐清了自己的想像和思緒;洗鍊地整合創造出精緻的小說藝術。

  在這些極短篇中,古嘉秉持她一貫的風格。記得她曾說:「自己是不斷找尋,以求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創作者。」這點在〈遊樂園裡的咖啡杯〉表露無疑

  文中,作者於現實世界中,自覺到自己存在的衰老;喪失真摯的純潔。無法忍受,只好委屈於狹小的自我空間(咖啡杯乃此象徵)。在這,即便他們侵入,提出疑問,又何妨。我兀自轉阿轉阿轉,藉著離心力甩開世俗的一切,回歸初始的純粹。屆時,我自由了,完全離開這個世界;雖然我也消失了。以上作者表現出一個龐大的事實:為了「真我」,只能消失。但消失了真能找到「真我」嗎?最後咖啡杯的握桿之所以無法緊握,是因為它也成為巨大的現實。不得不逃離!逃離的不單是世界,連同「真我的存在」。
  

  原先要逃離的是這個世界。為此,作者寧願犧牲「假我」,眼見成功之時;愕然發現「假我」不見了,到哪?它變成了「真我」。原來,我已被現實世界同化,早已失去了「真我」。到頭來,我壓根不該存在,也不該從何處逃離;要逃離的是「自己的存在」。
  

  唯有逃離自己,才能重新發現自己,進而了解真我。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喪失展示自己的意願而不自知。「巨大的水族箱」便是這般寫照。可悲的是人們寧願放棄自我,像躺在濁水裡的魚兒,只有為了搶食飼餌纔願意遊動。莫非這真是人性?環境所致?說是為了生存而選擇停滯被動,卻也只是在這冰冷巨大的水族箱裡等死。來到這,不論你自願與否抑有多大的前進動力,也只能放棄前進,和其牠魚兒一同混濁,並逐漸懂得死亡。

  況且,沒人會來救你,因為他們不知「水族箱」裡有多冷。甚至,箱外根本就沒人,眾人都掉進這「巨大的水族箱」。比較幸運的,你非自願且早意料到一切。

  初讀〈水族箱〉可能會令人感到悲觀消極,實則不然。故事初始強調的強迫反抗,就是要人勇於面對困境,雖明知結果;但絕不能就此消極。像這類訊息在〈百合之死〉中有較強烈的暗示。

  百合之死〉中百合成了活生生的人物,並代表外在世界的浮華虛偽;雖迷人,卻無主人之妻的高雅品味,衝其只是裝模作樣。於此,妻成了作者選擇的生活方式及態度,絕不俗媚!縱使遭受各種奇怪的蔑視,兀自堅守自我。畢竟他們「似要彼此依偎卻又不願正視對方。」(內文)

。只憑藉無意義的鄉愿情結,而排斥他者;所以不敵徹底堅持的自我。最後「她們在被我盯了三天之後,被我妻扭斷脖子後棄屍子母車。」(內文)。


  本篇運用魔幻的筆法,勾勒出現今社會人性扭曲的原形和一位追求真我者的勝利。文末,還諷刺的道出:「她們死於背德,與我無關。」我認為確實如此。

  而〈我要跳起來〉更是表現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和不區不饒的精神她說:「終歸是一片海洋,我有跳起來的權利。」
( 內文 ) 。沒錯!世界充其只是一片海洋,任何生物都會在這片海洋死去。但只要你奮力躍起,即便只在轉瞬之間;天空都會為你發亮,照耀你獨特的身姿,證明你是如此巨大。太陽都會因無法抵抗下沉而憂鬱,那生為魚又有何哀?你是多麼獨特,多麼不凡。只要你肯跳來啊!跳。


  至於〈劃手臂的女孩〉則有別於上敘作品。乍讀下充滿強烈的「藝術至上」主義,深思後…發覺其主旨為探討藝術與生命間的價值。故事的女孩和死神約定劃一刀傷痕換一幅畫的靈感。「不過,生命又能容納多少傷痕呢?」(內文)。這樣下去女孩必死無疑,而女孩也恐懼死亡,偏偏又無法放棄;不,而是無從放棄。因為「不畫,我的人生不值得活,但我繼續畫下去也是非死不可啊!」(內文)
  

  最殘酷地,女孩「已經畫了超過兩千幅畫,留下的只有兩百多幅;世界能接納我的,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了。」(內文)。那…後世能接納的又有多少?可能不到十分一,甚至連一幅都沒有。既然女孩的血或許會白流,生命會白白消耗;又何須付出生命,讓生命容納那麼多傷痕?女孩不畫,真的不值得活嗎?成就藝術是否真要犧牲生命?藝術又是否凌駕生命?我想,這是作者希望與我們共同思考的。
  

  與讀者共同思考,只是古嘉小說眾多優點之一。透過這些極短篇,我們可感受到她獨有的小說藝術裡,蘊含著無限萬千的世界,並體認到她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精練的小說藝術家。
感謝暄振。
拙作能被您分析評論,
我覺得相當榮幸。

為便於大家閱讀,我把原文連結附上:

〈遊樂園裡的咖啡杯〉
http://blog.sina.com.tw/thankfish/artic ... yid=592741
〈水族箱〉
http://blog.sina.com.tw/thankfish/artic ... yid=592495
〈我要跳起來〉
http://blog.sina.com.tw/thankfish/artic ... yid=592496
〈百合之死〉
http://blog.sina.com.tw/thankfish/artic ... yid=591714
〈劃手臂的女孩〉
http://blog.sina.com.tw/thankfish/artic ... yid=591949

我覺得很有趣的一點是,
每個人有感受和喜歡的作品,差異真的很大。
這五篇小小說,都曾投稿聯副,
最前篇和最後篇,則是被退稿的。

被誰賞識,其實心中都很開心。
現實生活當然是有上報最好,
可以領稿費又可以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不過,真的不要因為被退稿而失去信心,
因為有時候是個人偏好問題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問題。

所以要跟剛踏入的年輕創作者說──
要對自己有自信。不要被文學獎或是出版問題打敗。
繼續寫。「戲棚啊腳,站久就是你的。」





附議古嘉所言!!!
所以要跟剛踏入的年輕創作者說──
要對自己有自信。不要被文學獎或是出版問題打敗。
繼續寫。「戲棚啊腳,站久就是你的。」


暄振的評論越來越深刻且條理分明呢!

  嗯,暄振對文藝評論,相當拿手。

  可這正也是我常常在想的問題──
  為什麼,寫文學評論的,會被如此忽視?

  不是學院派出來的,寫的文學評論就不好嗎?
  跳出編輯以外的工作,寫文學評論就沒有說服力嗎?
  為什麼有素人作家,卻沒有素人文學評論家呢?
  為什麼文學評論集會如此難以出版呢?真的缺乏市場嗎?

  可能之後會想一些方法突破這個問題。
  尤其要鼓勵「導讀性質」、「心得性質」的文學評論。
  (我不喜歡學院派的標準用語「文學批評」,因為聽起來很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