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閱讀之前,請先耐心聽我一段話。
看網路小說人,習慣以人的情感為中心,然而這篇小說是一篇以日本神社為中心的故事,所以人物少,氣氛也緩慢;因為神社的氣氛就是這樣寧靜持重,重的是人與自然間的心靈交會,藉由與自然的接觸,體悟人生的道理,而不像是寺廟般無時無刻不在嘮叨洗腦。
會讓您感到沈悶,只能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您知道日式茶道吧?知道的人大概都知真的是非常道素雅漂亮,但卻會悶到你死。這篇小說追求的就是這樣的日式禪美,算是一種文化介紹類的小說。只是問題也是大家習慣只看人與人的對話,已經遺忘了對事物的關心;而茶道、禪心,重點卻在那些事物而不是在人身上。你去參加茶道的茶會,就會發現與其說是以你為中心,不如說是整個茶室、整個茶會才是真正的中心;而人,不過是個配角。我們台灣人跟美國人一樣喜歡當英雄、喜歡當主角,以自己為中心,卻忘了要怎麼以配角的眼光來看待這世界。這是種文化的差異,卻也是日本獨到的地方。張開不同眼界,來看這世界;你會發現,這世界並不只有人的存在。
包含人神萬物的世界,才是美麗繽紛世界。
一
今天是冬日御酒殿祭的日子。
神社的老神主帶著小女孩行淨身沐浴後,一襲純白淨衣配上立烏帽子,穩穩的步出社務所。小女孩跟在後面,沿著中央石鋪參道靠邊的走。天空此時正飄著淡白的雪,輕輕地落在四周,落在一旁手水舍暗沈的茅簷上。小女孩路過看見了,便停下腳步,也不走近的隔著細雪呆呆的望著。她望的,並不是眼前這個寂涼的亭子,她望的是母親的身影。記憶中,母親那溫軟的手牽著她,在愉悅的鳥鳴中沿著參道漫步。一會兒轉進一個亭子,亭子底下立了座槽狀方形石台。石台裡乘了水,水面平順而幽靜,在涼蔭下透著濕潤的深陰色,不時的隨著風觸起一弧弧細柔的水紋。母親拿起擱置一旁的長杓子杓了水,輕輕地淋濕了小女孩雙手,還用手掬了水要她漱一漱口。那兒的水十分清涼,而且還帶著微微的甘甜,含在口裡游滑來游滑去,瞬間便吞下了肚,涼意直直滑入心中。太好喝了,小女孩拉著母親吵著要再喝。母親微微的笑了笑,一手挽住衣袖,掬了一持晶亮的泉水遞到面前。端著母親濕潤滴水的手,咕嚕咕嚕地飲用掌中的泉水,耳邊還聽著母親的提醒︰這是用來漱口的喔。飲盡最後一滴,小女孩神清氣爽的抬起頭望著母親。
「恩﹗」
一眨眼,涼逸的亭子便迅速地冷卻,輕風化為細雪,滿滿的包圍了整個手水舍。隔著密密的一層白,一股寒心的寂涼微微地滲了出來。忽然老神主一聲呼喚,小女孩回過了神,小跑步的跟了上去。一老一小的隊伍緩緩的走,走進神的領域,走向祭祀的場所『社殿』。
這裡的社殿是古代日本神明造的建築︰正面寬而深度窄,中央向前突出一道門廊。門廊上,一頂山尖般的屋簷遠看就像個高大的傘字,頂端還交叉斜伸出兩根細長的千木。長長伸出的千木,以一種插入天際般的氣勢聳立在正門上,底下是橫躺的屋脊。屋脊高高地躺在天空,上面列著一根根輕短的鰹木,一路排成了一條騰空的山道橫過一面茅草草原。
茅草撲成的屋簷上,雪正細細的落著,底下淡木的空間卻依然的悠久寧靜,猶如被時空隔絕了般沈浸在永恆之中。
遠遠就看見繫在注連縄下的三束藁(稻莖)隨著雪風微微擺動。穿過前庭,在兩旁唐獅子的注視下登上了門廊的短木階。大門前,一條粗繩穩穩地垂過了木製賽錢箱,頂端繫著鈴,底下觸著地,沈靜地,連接著天與地。進了門,老神主要小女孩留在拜殿裡面,自己到左右隔間的神饌所和祭器庫裡準備祭祀用的器具。
拜殿裡空蕩蕩的,前面和後面都開著一對大門。 穿過兩座門,可以直視到獨立在後的本殿;用干欄抬高的本殿雖小,但是卻是最神聖的地方;繩子繫在台階下,木門緊緊合在上,這裡是除了神主以外任何人都不得進入的地方,違反者將受到神明嚴厲的懲罰的。望著緊閉的木門,裡到底藏了什麼寶物呢?小女孩雖然好奇,卻也不敢惹神明生氣,只得乖乖的等老神主出來。好一陣子,老神主終於現身了;同樣的白衣黑帽外,綁在背腰間長條狀的裙也放了下來,長長的拖在後面。手中端著白木三方(高座方形木台),上面乘著白陶細瓶的清酒,慎重小心地步出了後門,緩步在細雪輕飄中…
雪花緩緩地,一點一點地落著,老神主穿過一段飄落的時空,在高立的本殿前悠悠地跪坐了下來,緩慢的將手中祭品妥善擺置後,才起身用腳尖一小步一小步登上十分細窄的木階,慎重的打開本殿的木門。
天空依然飄著雪。
一聲粗澀的『嘎—』吃力地打開了門,裡面幽暗的擺設逐漸被雪光照亮;兩三層的木台上,最高處架了枚餅大的古銅鏡。銅鏡的鏡背朝外,上面雕繪的中國祥獸在沈沈銅綠中,隱隱透著日月濃縮出的古雅。遠遠的,小女孩盯著銅鏡,探著頭好奇的看了又看、瞧了又瞧。
老神主跪座在正殿階梯前,從腰前垂空的衣袋中取出祭文,拉平了聲調五音七音有節奏的吟唱。吟唱的同時,飄落的雪花輕輕地落在純白的淨衣上,落在烏紗黑的立烏帽子上,一點點的帶走顏色,帶走質感,漸漸地虛無、飄渺,以至餘音繚繞。
小女孩看不到人,又聽不懂在唱什麼,不久便感到無聊無趣,開始四處張望起來。此時一旁的隔間正好沒關,無聊中混入了好奇,就直接跑了進去;裡面不大的空間擺著各式各樣的樂器,有輕鼓,有古箏,甚至還有中國古樂器竽﹗小女孩東看西瞧,很快的視線就落在一把鈴上面。那是把巫女行神樂舞時用的神樂鈴,茂盛的叢鈴繫在赤色短棒上部,看上去就像棵金色小樹。小女孩不假思索伸手拿了就搖;灑落般的鈴聲,猶如千言萬語卻又凝於一瞬,十分特別。拿著新發現的寶物,挺高興的坐到前門的賽錢箱旁,看著外面。
天空依然飄著雪。
參道旁兩排的石燈籠頂端已經覆上了一抹白,而那棵母親囑託照顧的櫻花樹就在右邊那座石燈籠前面。飄雪中的櫻花樹,纖細的枝幹已經沾了許多白。小女孩移開視線,望著濁白的天空…
白茫茫的天空,雪花從中輕輕飄落,白紗似的遮住不願回憶的過去。那霧蒙蒙的白色空間,帶走了一切,卻留下了離別的哀傷。
就在昨天,昨天母親還緊緊握著小女孩的小手,牽著來到這棵小樹前,對小女孩說︰
「鈴兒,媽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要很久才能回來,在媽媽回來前,能不能代替媽媽照顧這顆小樹呢?」
「不要~~~~~我不要媽媽離開﹗」小女孩任性的哭鬧著。
「媽媽去接爸爸回來而已,一下就回來。聽話媽媽的話,乖乖等媽媽回來喔。」母親蹲了下來,看著小女孩的臉想好好解釋。
「嗚~~~媽媽不要我了~~媽媽不要我了~~」小女孩猝然轉身,哇哇大哭起來。
母親急忙繞到小女孩面前,蹲了身子
「媽媽沒有不要鈴兒,媽媽沒有不要鈴兒,媽媽答應你,一定會回來接你的」
「騙人~~~媽媽跟爸爸一樣都騙人,爸爸說要幫我做一個好大好大的雪人,為什麼現在還不回來~~」
屋舍旁不遠處,有一個很小很小的雪人淺淺的看著這裡。
「所以媽媽要去接爸爸回來阿~爸爸回來後一定會幫你做一個好大好大的大雪人。」這一句,母親的語氣特別堅定。
「不要~~爸爸才不會陪我玩,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小女孩抓了母親的衣角,不停的哭鬧。
「那媽媽答應你,只要你好好照顧這棵小樹,等它開滿花兒,媽媽就會回來了。」
「嗚~~~」
小女孩依然緊緊抓著母親的衣角不放,深怕一旦放開了,母親就會被白雪吞沒
「乖孩子,媽媽得走了。鈴兒要乖乖聽話,放手喔~」母親輕輕的拿開抓住衣角的小手,然後放在兩手掌間搓了搓,呼了幾口氣進去
「嗚…………」
「都凍成這樣了,快快進屋子裡去吧」母親把小女孩轉過身,輕輕推向房舍那邊。
小女孩走了幾步,母親也轉身走了幾步,沒多遠,還是忍不住的回頭探視;小女孩果然還是站在白雪中痴痴的盯著母親,用力的不讓母親離開眼中。母親折了回來,在小女孩面前蹲了下來,彈了彈小女孩身上的雪花,然後脫下自己的棉襖套了上去,輕輕的撫摸了那冰冷的黑髮,然後再度離去。
這次,小女孩的眼睛再也留不住母親的身影。直到母親細小的身子緩緩淡入茫茫飄雪中,小女孩才急忙的想追過去,然而小腳才踏出,就陷入積雪中絆倒在地。跌倒的瞬間,本能的放聲大哭,「媽媽~~~」、「媽媽~~~~」的哭喊著。
嗚噎間斷的哭聲延伸到了對面山頭,卻穿不過白紗似的雪幕重複回湯在孤寂的山社中。
.
母親離開了,
孤伶的櫻花樹下什麼都沒有。
看著櫻樹,想著母親,暖暖的淚溢滿眼眶,瞬間劃過冰冷的臉頰;一陣悲傷湧上心頭,含著嗚噎便跑了出去,跑到屋舍旁的納庫(倉庫)裡頭哭著喊媽媽。一次,一次,又一次 …
.
.
.
望不見的太陽不知何時已經下山,昏暗中,細雪仍濛濛的落著。老神主拉開納庫半掩的門,抖落肩上些許雪渣。小女孩就在裡頭抱著鈴窩著睡。弓著硬腰,「呦一休」的背起小女孩,一步步的回到屋舍。掩上紙門,老神主替小女孩蓋好被子,拿了條毛巾,沾濕了擦拭滿是淚痕的小臉。
一條條的淚痕,代表著一次次心痛。這可憐的孩子…
『可憐』這兩個字,讓老神主嘆息的抬起了頭;想起自己兒子送死的無奈,想起身旁老伴慘死的悲痛,想起村中友人盡離的寂涼。這一次又一次的生離死別,全都在心中留下痛徹心悱的傷痕。然而這些傷,卻在不知何時盡成了老木上一條條不值得一看的溝痕,再也無人過問,也沒什麼好可憐的了。
其實,老神主本來也不是什麼神主,他只不過是神田村裡的一個農夫,農閒時喜歡做些人偶當玩具賣,有時也供作祭祀用,村人習慣叫他人形屋的老爹。他的兩個兒子跟性格溫和的老爸完全不同,從小就喜歡拿樫木枝跟村裡的男孩玩對打。一場決鬥下來,總是會有人掛彩帶著傷回去再被打一頓。即使如此,孩子們依然樂此不彼。
有一年,村中來了位盲眼的琵琶法師,這種行走說書人似的人物在鄉下地方很受歡迎,全村上下老老少少無不搶著圍他,聽他講精彩的源平合戰。這故事是用唱的,用那勁道渾厚的弦音配上鏗鏘有力的語調,一把琴,一張嘴,活生生再現氣概萬千的戰場。從那之後,孩子們打鬧的遊戲中就多了紅白對抗賽,由兄弟各領一隊較量。漸漸的,兩兄弟開始有了當武士的夢想。
平靜的歲月中,孩子們順利的長大。就在小兒子即將元服成人那年,還不起眼的黑田義實領著軍隊路過村莊,軍伍的行列銀光刺刺地陣陣逼近,大家都害怕的緊閉窗門躲在裡面,老神主家的兩兄弟卻拿了削尖的竹桿混在隊伍後面跟著就走。幾年後,兄弟兩憑著過人的膽識,跟著主人殺遍整個戰場,殺盡競爭對象,最後甚至殺光故主全家,讓主君取而代之成為新興大名,而這對兄弟也從足輕一路從做到了近侍,甚得主君信任。
兩兄弟功成名就後寄了比非常豐厚的奉養回家。這年老神主正擔任為期一年的「一年神主」,此時正在家裡齋戒淨身。靠著兒子的這筆錢,老神主購置了新衣,改換了家門,最後還整修了老舊的神社。為了做到盡善盡美,還請到寄居在榊原家的山科大人來教授祭文的撰寫與詠唱。在村民的供養與兒子優渥的資金幫助下,老神主自在專心的學習正統神事的知識與素養。隔年的春日大祭中,一套天皇家標準祭神儀式與正統京都腔詠唱的祭文,讓全村的人都為之傾倒。完美的演出後,老神主原本要在宮座會議中交出神主的位置,村人卻捨不得的懇求他繼續擔任神主的角色。就這樣年復一年,老神主成為了專職的神主,人們也改口稱他「宮司」先生,而不再叫他人形屋的老爹。
這個新稱號在山科大人的首肯下,成了老神主專有的姓氏。在當時,只有貴族與武士能擁有姓氏。欣喜若狂的老神主趕緊找人傳話給兩個兒子,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等待回音的其間,山科大人向眾人辭行前往遠國教授歌道。臨走前,老神主將剩下所有的錢都送作路費給了他,另外送了一個自己精心製作的人偶,山科大人則回贈自己的朝服作為回禮。
山科大人離開後數月,到兒子那邊傳話的人終於回來了。他帶著兩盒沈重的黃金小判,以及兩個沈痛的消息。大兒子死了,忠君的他自願做主君長子的替身送上腦袋,立下大功;滿滿的一盒金,裝的正是大兒子的命。另一盒,則裝了小兒子所有的情;傳話的村人尋了許多管道找到他時,才知道小兒子接受了主君賜與的新名字,不再叫做二郎了,而且還打算找個貴族女子入贅換姓。他另外拿了盒金判交給村人,要老神主別老派人找他。
兩盒黃澄澄的金判,滿滿裝著許多的冰冷與堅硬。老神主低頭閉眼,不願再看了。
數年後,黑田家滅了附近一個小國。從那小國逃竄出來的浪人與逃兵形成了四處打劫財物的惡黨,一路流竄到了神田村。這次劫難,老神主家首當其衝,被歹徒一腳踹開衝了進去,裡面著白衣的妻子還在緩重的整理祭祀用具,不待反應瞬間胸口便被刺入一刀,鮮紅的血染遍了純白的衣。之後歹徒大肆搜刮,一把火,把房子給燒了。那天老神主恰巧帶人前往神社祭祀,他們在山上看到村中冒起黑煙,急忙趕著回去,卻被拖長的山階耗去不少的時間,等回到村莊時惡黨已經散去,只留下刺鼻的濃煙與燃燒中的殘骸。那不只是老神主家,全村的房子都在冒著濃濃的黑煙,留在村中的人全被屠殺殆盡!
晚上,前去祭祀而苟活下來的村人在神社舉行了最後一次宮座會議。徹夜討論的結果,大家決定要全體投靠到就在村落附近、擁有強大僧兵的華蓮寺那裡接受保護。這一夜後,宮座便就此解散,年年熱鬧的祭典活動也從此消失,只有老神主一人自願留下,照顧這被遺棄的神社。
鐘聲,渾厚地從遠山傳來,沈沈敲散了往日回憶。聽那鐘音一聲延著一聲,穩重而有力,敲這鐘的一定是砍材的二郎;眼前似乎還能看見他手上兩根木棒來回畫出殘影,瞬間落在鼓皮上接連不斷衝擊你我胸膛。仰起頭,又是一聲鐘響,迴音鈍重的彌漫空中。隆隆鐘聲,含著無比的堅定與虔誠,用力傳達著從亂世地獄中解脫的願望。這鐘聲,肯定能傳到天上去。這願望,肯定能夠實現。
但是自己呢?已經白髮蒼蒼、年老矣矣,了然一身的還有什麼希望可言?但是底下那張童稚的小臉,卻是充滿未來無限的希望,至少,她有著母親無限的愛。
母親細弱的身子,曾被大夫提醒要注意難產。為了祈求神明的保佑,扶著腹中微動的胎兒一步步登上了高聳的神社。然而神社那邊沒想到會有孕婦前來求取安產帶,不得已只得婉拒之時,老神主出面拿出自己白淨的淨衣,從中裁出寬長的白布縫成寬厚的帶子,兩端繫上繫繩,當作安產用的腹帶送給了小女孩的母親。托神明的保佑,生產一切順利,為了感謝神明,小女孩的母親回到神社,在拜殿前種下一株櫻花樹苗,從此經常來參拜並照顧樹苗。現在那棵櫻花樹已經有兩個人那麼高了,卻遲遲沒有開過花,或許是近年寒冬不斷的緣故吧。小女孩的母親離去前,也曾跟老神主說過那棵櫻花開放之時就會回來了,相信絕不是戲言,然而是明年,後年,還是永遠呢?除了抱著希望外,應該還能做點什麼吧。
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老神主再次推開木門,沒入白點輕灑的黑幕中。
在閱讀之前,請先耐心聽我一段話。
看網路小說人,習慣以人的情感為中心,然而這篇小說是一篇以日本神社為中心的故事,所以人物少,氣氛也緩慢;因為神社的氣氛就是這樣寧靜持重,重的是人與自然間的心靈交會,藉由與自然的接觸,體悟人生的道理,而不像是寺廟般無時無刻不在嘮叨洗腦。
會讓您感到沈悶,只能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您知道日式茶道吧?知道的人大概都知真的是非常道素雅漂亮,但卻會悶到你死。這篇小說追求的就是這樣的日式禪美,算是一種文化介紹類的小說。只是問題也是大家習慣只看人與人的對話,已經遺忘了對事物的關心;而茶道、禪心,重點卻在那些事物而不是在人身上。你去參加茶道的茶會,就會發現與其說是以你為中心,不如說是整個茶室、整個茶會才是真正的中心;而人,不過是個配角。我們台灣人跟美國人一樣喜歡當英雄、喜歡當主角,以自己為中心,卻忘了要怎麼以配角的眼光來看待這世界。這是種文化的差異,卻也是日本獨到的地方。張開不同眼界,來看這世界;你會發現,這世界並不只有人的存在。
包含人神萬物的世界,才是美麗繽紛世界。
一
今天是冬日御酒殿祭的日子。
神社的老神主帶著小女孩行淨身沐浴後,一襲純白淨衣配上立烏帽子,穩穩的步出社務所。小女孩跟在後面,沿著中央石鋪參道靠邊的走。天空此時正飄著淡白的雪,輕輕地落在四周,落在一旁手水舍暗沈的茅簷上。小女孩路過看見了,便停下腳步,也不走近的隔著細雪呆呆的望著。她望的,並不是眼前這個寂涼的亭子,她望的是母親的身影。記憶中,母親那溫軟的手牽著她,在愉悅的鳥鳴中沿著參道漫步。一會兒轉進一個亭子,亭子底下立了座槽狀方形石台。石台裡乘了水,水面平順而幽靜,在涼蔭下透著濕潤的深陰色,不時的隨著風觸起一弧弧細柔的水紋。母親拿起擱置一旁的長杓子杓了水,輕輕地淋濕了小女孩雙手,還用手掬了水要她漱一漱口。那兒的水十分清涼,而且還帶著微微的甘甜,含在口裡游滑來游滑去,瞬間便吞下了肚,涼意直直滑入心中。太好喝了,小女孩拉著母親吵著要再喝。母親微微的笑了笑,一手挽住衣袖,掬了一持晶亮的泉水遞到面前。端著母親濕潤滴水的手,咕嚕咕嚕地飲用掌中的泉水,耳邊還聽著母親的提醒︰這是用來漱口的喔。飲盡最後一滴,小女孩神清氣爽的抬起頭望著母親。
「恩﹗」
一眨眼,涼逸的亭子便迅速地冷卻,輕風化為細雪,滿滿的包圍了整個手水舍。隔著密密的一層白,一股寒心的寂涼微微地滲了出來。忽然老神主一聲呼喚,小女孩回過了神,小跑步的跟了上去。一老一小的隊伍緩緩的走,走進神的領域,走向祭祀的場所『社殿』。
這裡的社殿是古代日本神明造的建築︰正面寬而深度窄,中央向前突出一道門廊。門廊上,一頂山尖般的屋簷遠看就像個高大的傘字,頂端還交叉斜伸出兩根細長的千木。長長伸出的千木,以一種插入天際般的氣勢聳立在正門上,底下是橫躺的屋脊。屋脊高高地躺在天空,上面列著一根根輕短的鰹木,一路排成了一條騰空的山道橫過一面茅草草原。
茅草撲成的屋簷上,雪正細細的落著,底下淡木的空間卻依然的悠久寧靜,猶如被時空隔絕了般沈浸在永恆之中。
遠遠就看見繫在注連縄下的三束藁(稻莖)隨著雪風微微擺動。穿過前庭,在兩旁唐獅子的注視下登上了門廊的短木階。大門前,一條粗繩穩穩地垂過了木製賽錢箱,頂端繫著鈴,底下觸著地,沈靜地,連接著天與地。進了門,老神主要小女孩留在拜殿裡面,自己到左右隔間的神饌所和祭器庫裡準備祭祀用的器具。
拜殿裡空蕩蕩的,前面和後面都開著一對大門。 穿過兩座門,可以直視到獨立在後的本殿;用干欄抬高的本殿雖小,但是卻是最神聖的地方;繩子繫在台階下,木門緊緊合在上,這裡是除了神主以外任何人都不得進入的地方,違反者將受到神明嚴厲的懲罰的。望著緊閉的木門,裡到底藏了什麼寶物呢?小女孩雖然好奇,卻也不敢惹神明生氣,只得乖乖的等老神主出來。好一陣子,老神主終於現身了;同樣的白衣黑帽外,綁在背腰間長條狀的裙也放了下來,長長的拖在後面。手中端著白木三方(高座方形木台),上面乘著白陶細瓶的清酒,慎重小心地步出了後門,緩步在細雪輕飄中…
雪花緩緩地,一點一點地落著,老神主穿過一段飄落的時空,在高立的本殿前悠悠地跪坐了下來,緩慢的將手中祭品妥善擺置後,才起身用腳尖一小步一小步登上十分細窄的木階,慎重的打開本殿的木門。
天空依然飄著雪。
一聲粗澀的『嘎—』吃力地打開了門,裡面幽暗的擺設逐漸被雪光照亮;兩三層的木台上,最高處架了枚餅大的古銅鏡。銅鏡的鏡背朝外,上面雕繪的中國祥獸在沈沈銅綠中,隱隱透著日月濃縮出的古雅。遠遠的,小女孩盯著銅鏡,探著頭好奇的看了又看、瞧了又瞧。
老神主跪座在正殿階梯前,從腰前垂空的衣袋中取出祭文,拉平了聲調五音七音有節奏的吟唱。吟唱的同時,飄落的雪花輕輕地落在純白的淨衣上,落在烏紗黑的立烏帽子上,一點點的帶走顏色,帶走質感,漸漸地虛無、飄渺,以至餘音繚繞。
小女孩看不到人,又聽不懂在唱什麼,不久便感到無聊無趣,開始四處張望起來。此時一旁的隔間正好沒關,無聊中混入了好奇,就直接跑了進去;裡面不大的空間擺著各式各樣的樂器,有輕鼓,有古箏,甚至還有中國古樂器竽﹗小女孩東看西瞧,很快的視線就落在一把鈴上面。那是把巫女行神樂舞時用的神樂鈴,茂盛的叢鈴繫在赤色短棒上部,看上去就像棵金色小樹。小女孩不假思索伸手拿了就搖;灑落般的鈴聲,猶如千言萬語卻又凝於一瞬,十分特別。拿著新發現的寶物,挺高興的坐到前門的賽錢箱旁,看著外面。
天空依然飄著雪。
參道旁兩排的石燈籠頂端已經覆上了一抹白,而那棵母親囑託照顧的櫻花樹就在右邊那座石燈籠前面。飄雪中的櫻花樹,纖細的枝幹已經沾了許多白。小女孩移開視線,望著濁白的天空…
白茫茫的天空,雪花從中輕輕飄落,白紗似的遮住不願回憶的過去。那霧蒙蒙的白色空間,帶走了一切,卻留下了離別的哀傷。
就在昨天,昨天母親還緊緊握著小女孩的小手,牽著來到這棵小樹前,對小女孩說︰
「鈴兒,媽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要很久才能回來,在媽媽回來前,能不能代替媽媽照顧這顆小樹呢?」
「不要~~~~~我不要媽媽離開﹗」小女孩任性的哭鬧著。
「媽媽去接爸爸回來而已,一下就回來。聽話媽媽的話,乖乖等媽媽回來喔。」母親蹲了下來,看著小女孩的臉想好好解釋。
「嗚~~~媽媽不要我了~~媽媽不要我了~~」小女孩猝然轉身,哇哇大哭起來。
母親急忙繞到小女孩面前,蹲了身子
「媽媽沒有不要鈴兒,媽媽沒有不要鈴兒,媽媽答應你,一定會回來接你的」
「騙人~~~媽媽跟爸爸一樣都騙人,爸爸說要幫我做一個好大好大的雪人,為什麼現在還不回來~~」
屋舍旁不遠處,有一個很小很小的雪人淺淺的看著這裡。
「所以媽媽要去接爸爸回來阿~爸爸回來後一定會幫你做一個好大好大的大雪人。」這一句,母親的語氣特別堅定。
「不要~~爸爸才不會陪我玩,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小女孩抓了母親的衣角,不停的哭鬧。
「那媽媽答應你,只要你好好照顧這棵小樹,等它開滿花兒,媽媽就會回來了。」
「嗚~~~」
小女孩依然緊緊抓著母親的衣角不放,深怕一旦放開了,母親就會被白雪吞沒
「乖孩子,媽媽得走了。鈴兒要乖乖聽話,放手喔~」母親輕輕的拿開抓住衣角的小手,然後放在兩手掌間搓了搓,呼了幾口氣進去
「嗚…………」
「都凍成這樣了,快快進屋子裡去吧」母親把小女孩轉過身,輕輕推向房舍那邊。
小女孩走了幾步,母親也轉身走了幾步,沒多遠,還是忍不住的回頭探視;小女孩果然還是站在白雪中痴痴的盯著母親,用力的不讓母親離開眼中。母親折了回來,在小女孩面前蹲了下來,彈了彈小女孩身上的雪花,然後脫下自己的棉襖套了上去,輕輕的撫摸了那冰冷的黑髮,然後再度離去。
這次,小女孩的眼睛再也留不住母親的身影。直到母親細小的身子緩緩淡入茫茫飄雪中,小女孩才急忙的想追過去,然而小腳才踏出,就陷入積雪中絆倒在地。跌倒的瞬間,本能的放聲大哭,「媽媽~~~」、「媽媽~~~~」的哭喊著。
嗚噎間斷的哭聲延伸到了對面山頭,卻穿不過白紗似的雪幕重複回湯在孤寂的山社中。
.
母親離開了,
孤伶的櫻花樹下什麼都沒有。
看著櫻樹,想著母親,暖暖的淚溢滿眼眶,瞬間劃過冰冷的臉頰;一陣悲傷湧上心頭,含著嗚噎便跑了出去,跑到屋舍旁的納庫(倉庫)裡頭哭著喊媽媽。一次,一次,又一次 …
.
.
.
望不見的太陽不知何時已經下山,昏暗中,細雪仍濛濛的落著。老神主拉開納庫半掩的門,抖落肩上些許雪渣。小女孩就在裡頭抱著鈴窩著睡。弓著硬腰,「呦一休」的背起小女孩,一步步的回到屋舍。掩上紙門,老神主替小女孩蓋好被子,拿了條毛巾,沾濕了擦拭滿是淚痕的小臉。
一條條的淚痕,代表著一次次心痛。這可憐的孩子…
『可憐』這兩個字,讓老神主嘆息的抬起了頭;想起自己兒子送死的無奈,想起身旁老伴慘死的悲痛,想起村中友人盡離的寂涼。這一次又一次的生離死別,全都在心中留下痛徹心悱的傷痕。然而這些傷,卻在不知何時盡成了老木上一條條不值得一看的溝痕,再也無人過問,也沒什麼好可憐的了。
其實,老神主本來也不是什麼神主,他只不過是神田村裡的一個農夫,農閒時喜歡做些人偶當玩具賣,有時也供作祭祀用,村人習慣叫他人形屋的老爹。他的兩個兒子跟性格溫和的老爸完全不同,從小就喜歡拿樫木枝跟村裡的男孩玩對打。一場決鬥下來,總是會有人掛彩帶著傷回去再被打一頓。即使如此,孩子們依然樂此不彼。
有一年,村中來了位盲眼的琵琶法師,這種行走說書人似的人物在鄉下地方很受歡迎,全村上下老老少少無不搶著圍他,聽他講精彩的源平合戰。這故事是用唱的,用那勁道渾厚的弦音配上鏗鏘有力的語調,一把琴,一張嘴,活生生再現氣概萬千的戰場。從那之後,孩子們打鬧的遊戲中就多了紅白對抗賽,由兄弟各領一隊較量。漸漸的,兩兄弟開始有了當武士的夢想。
平靜的歲月中,孩子們順利的長大。就在小兒子即將元服成人那年,還不起眼的黑田義實領著軍隊路過村莊,軍伍的行列銀光刺刺地陣陣逼近,大家都害怕的緊閉窗門躲在裡面,老神主家的兩兄弟卻拿了削尖的竹桿混在隊伍後面跟著就走。幾年後,兄弟兩憑著過人的膽識,跟著主人殺遍整個戰場,殺盡競爭對象,最後甚至殺光故主全家,讓主君取而代之成為新興大名,而這對兄弟也從足輕一路從做到了近侍,甚得主君信任。
兩兄弟功成名就後寄了比非常豐厚的奉養回家。這年老神主正擔任為期一年的「一年神主」,此時正在家裡齋戒淨身。靠著兒子的這筆錢,老神主購置了新衣,改換了家門,最後還整修了老舊的神社。為了做到盡善盡美,還請到寄居在榊原家的山科大人來教授祭文的撰寫與詠唱。在村民的供養與兒子優渥的資金幫助下,老神主自在專心的學習正統神事的知識與素養。隔年的春日大祭中,一套天皇家標準祭神儀式與正統京都腔詠唱的祭文,讓全村的人都為之傾倒。完美的演出後,老神主原本要在宮座會議中交出神主的位置,村人卻捨不得的懇求他繼續擔任神主的角色。就這樣年復一年,老神主成為了專職的神主,人們也改口稱他「宮司」先生,而不再叫他人形屋的老爹。
這個新稱號在山科大人的首肯下,成了老神主專有的姓氏。在當時,只有貴族與武士能擁有姓氏。欣喜若狂的老神主趕緊找人傳話給兩個兒子,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等待回音的其間,山科大人向眾人辭行前往遠國教授歌道。臨走前,老神主將剩下所有的錢都送作路費給了他,另外送了一個自己精心製作的人偶,山科大人則回贈自己的朝服作為回禮。
山科大人離開後數月,到兒子那邊傳話的人終於回來了。他帶著兩盒沈重的黃金小判,以及兩個沈痛的消息。大兒子死了,忠君的他自願做主君長子的替身送上腦袋,立下大功;滿滿的一盒金,裝的正是大兒子的命。另一盒,則裝了小兒子所有的情;傳話的村人尋了許多管道找到他時,才知道小兒子接受了主君賜與的新名字,不再叫做二郎了,而且還打算找個貴族女子入贅換姓。他另外拿了盒金判交給村人,要老神主別老派人找他。
兩盒黃澄澄的金判,滿滿裝著許多的冰冷與堅硬。老神主低頭閉眼,不願再看了。
數年後,黑田家滅了附近一個小國。從那小國逃竄出來的浪人與逃兵形成了四處打劫財物的惡黨,一路流竄到了神田村。這次劫難,老神主家首當其衝,被歹徒一腳踹開衝了進去,裡面著白衣的妻子還在緩重的整理祭祀用具,不待反應瞬間胸口便被刺入一刀,鮮紅的血染遍了純白的衣。之後歹徒大肆搜刮,一把火,把房子給燒了。那天老神主恰巧帶人前往神社祭祀,他們在山上看到村中冒起黑煙,急忙趕著回去,卻被拖長的山階耗去不少的時間,等回到村莊時惡黨已經散去,只留下刺鼻的濃煙與燃燒中的殘骸。那不只是老神主家,全村的房子都在冒著濃濃的黑煙,留在村中的人全被屠殺殆盡!
晚上,前去祭祀而苟活下來的村人在神社舉行了最後一次宮座會議。徹夜討論的結果,大家決定要全體投靠到就在村落附近、擁有強大僧兵的華蓮寺那裡接受保護。這一夜後,宮座便就此解散,年年熱鬧的祭典活動也從此消失,只有老神主一人自願留下,照顧這被遺棄的神社。
鐘聲,渾厚地從遠山傳來,沈沈敲散了往日回憶。聽那鐘音一聲延著一聲,穩重而有力,敲這鐘的一定是砍材的二郎;眼前似乎還能看見他手上兩根木棒來回畫出殘影,瞬間落在鼓皮上接連不斷衝擊你我胸膛。仰起頭,又是一聲鐘響,迴音鈍重的彌漫空中。隆隆鐘聲,含著無比的堅定與虔誠,用力傳達著從亂世地獄中解脫的願望。這鐘聲,肯定能傳到天上去。這願望,肯定能夠實現。
但是自己呢?已經白髮蒼蒼、年老矣矣,了然一身的還有什麼希望可言?但是底下那張童稚的小臉,卻是充滿未來無限的希望,至少,她有著母親無限的愛。
母親細弱的身子,曾被大夫提醒要注意難產。為了祈求神明的保佑,扶著腹中微動的胎兒一步步登上了高聳的神社。然而神社那邊沒想到會有孕婦前來求取安產帶,不得已只得婉拒之時,老神主出面拿出自己白淨的淨衣,從中裁出寬長的白布縫成寬厚的帶子,兩端繫上繫繩,當作安產用的腹帶送給了小女孩的母親。托神明的保佑,生產一切順利,為了感謝神明,小女孩的母親回到神社,在拜殿前種下一株櫻花樹苗,從此經常來參拜並照顧樹苗。現在那棵櫻花樹已經有兩個人那麼高了,卻遲遲沒有開過花,或許是近年寒冬不斷的緣故吧。小女孩的母親離去前,也曾跟老神主說過那棵櫻花開放之時就會回來了,相信絕不是戲言,然而是明年,後年,還是永遠呢?除了抱著希望外,應該還能做點什麼吧。
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老神主再次推開木門,沒入白點輕灑的黑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