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忙碌的千禧年之冬,我的東歐商旅因為簽證關係,只能拜訪匈牙利、捷克、與波蘭三國。首航自中正機場至維也納,隔宿再由維也納,搭乘國泰班機去布拉格。這是第三次造訪,仍由老客戶奧古斯塔接機。
在機場我先兌些歐元當零用,當天的匯率1歐元=39.63美元,我只兌了150美元,這已足夠在當地作些簡單的支用。國家地理雜誌上介紹說:「布拉格是東歐洲,最適宜做散步活動的城市。」可不是嗎,看見來來往往人群,逍遙自在笑聲震天,一副誇張的悠閒神態,令人羨慕不已。
奧古斯塔帶我去參觀城堡區,那裡的建築物古蹟,深深的吸引住我的目光。在這裡教堂很多,型型式式讓人目不暇給,而仿羅馬式之建築深得我心。聖維塔大教堂,建築宏偉外貌堅實,莊重堂皇令人景仰。奧古斯塔說祂是布拉格的地標,我也認為實至名歸。
可惜時間匆促無法盡興參觀,尤其那些璀璨耀眼的嵌鑲畫作與彩繪玻璃,讓我流連徘徊不忍離去。對於它的直接彩繪之手法,深深引起我的研究興趣。奧古斯塔與我搭上生意關係之時,東歐尚未開放藩籬,前去扣關相當辛苦。
我們之間的生意來往,全皆透過維也納的國內某大貿易公司轉手。儘管中間多層剝削,貨到布拉格仍是有利可圖。1989年,我在德國杜塞爾道夫電子展中展出產品。奧古斯塔,由維也納台灣大貿商林先生之介紹初識。當晚在大貿商之夜宴席中,幸運的又與他同桌鄰座。
兩人經過深入洽談之後,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覺。於是之間的生意關係,藉著此橋樑之溝通,就這樣的開始往來啦。在席上,奧古斯塔問我會不會德文或法文?我說不懂。不過,我覺得用英文溝通就可以了,雖然他的英文不是很溜,但足夠應付討價還價之運用。
我誠懇的向他保證。這份語言上不是順暢的溝通,我絕不會讓他吃虧的。此樁商業關係的確立,在我退休之前,我們的生意如魚得水,互相得利不少。我們進入城堡區遊覽,沿著斜斜的坡道慢步前進。一路上許多觀景處,從觀景口處眺望,可以看見多瑙河流水,蜿蜒流動著。波光粼粼,倒影晃動。
走著走著,奧古斯塔看一下腕錶,開口對我說:「這個城堡區相當廣闊,三個庭園走遍需要半天時間。不如先找個餐廳,祭完五臟廟之後再繼續逛吧?」被他這一提醒,腹部果然咕嚕響應,於是我們一行五人,匆匆殺進市區東找西找,終於找個簡易餐廳進食。
在布拉格市區走逛很浪漫,人來人往步伐十分悠閒。此地生活步調悠哉緩慢,比起台灣走路都會被踩死之匆忙,可用天淵之別來形容。在布拉格市區內,想要找一家特別一點的餐廳,還真不容易咧。走過幾家都不滿意,最後,在一家充滿布拉格調調的餐廳,我們停步入內進餐。
排隊依序找到席位,侍者禮貌的前來服務。在極度嚴肅的國度裏,有這種服務令人相當滿意。東歐國家早年實施社會主義,嚴格管制之下,節儉成為平常。對於吃都不要求,在匈牙利與波蘭早已領教過了,所以在這裡不敢苛求。
菜單送上來,奧古斯塔讓我點菜。千挑萬選,最後為還是挑選熟悉的德國豬腳,以及一些叫做「Knodlo」的麵包塊。當地的料理重油鹽,其料理可以鹹死一隻駱駝。我不習慣吃太鹹,所以,全副精神皆用在德國豬腳上。
下午逛遊皇宮、修道院、以及多座宏偉的教堂。此地哥德式羅馬式建築遍佈,精緻的雕像與漂亮拱門,琳瑯滿目,應接不暇。名畫家穆夏的彩繪玻璃窗,讓我流連久久不忍離開。
奧古斯塔告訴我說,這些彩繪內容,都是聖經上的故事。我對宗教熱忱不夠,但對他的藝術手法佩服不已。今天大早出門黃昏歸,飽灠眼福之外,因為沒有生意壓力,所以這趟旋風之遊十分盡興!
那年為了代理商之尋找,我多次來往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我在法國客戶不多,那麼廣大的商區裡,竟然然只有兩個客戶而已。而這兩個客戶全在巴黎之外,有好有壞。因為不必和人家在大都市爭鋒,食衣住行之節省相當可觀。
皮耶雖然居住巴黎,但他的商業範圍卻在法國南部。每回路過前去看他,總是在名勝風景區見面。因此,藉著商閒順帶旅遊,一舉兩得,好處自然不在話下。法國聖米歇爾山(Monte St. Michel),說它是座山似乎有點過份。因為它的海拔只有88公尺,方圓不及900公尺。
衡諸情理,哪曾見過這麼小型的山峰啊!不過套句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由於此山頗具傳奇色彩,它被塑造出來的故事,處處充滿著虛擬夢幻,似有似無,唯有依賴遊客們自己去揣摩了。
1996年6月8日,一通傳真將我召喚至法國巴黎。客商皮耶的祖父去世,他希望我能前去瞻仰老人家的遺容。忝為至友怎可缺席,於是聯絡旅行社,請她以最快速度幫我辦好手續。
三天後,我人已抵達諾曼地省皮耶的老家,恰好趕上歐貝爺爺的告別式。當晚皮耶招待我住他家,十九世紀的舊建築古氣沉沉。這是一個古樸的老漁村,就像台灣的漁村一樣孤寂。
當晚的聚會中,我認識了耶古魯老爺爺與他的夫人。散席他邀我去他家坐坐,我和皮耶一起過去,當晚談到深夜才辭別回家。這個漁村相當保守,可是漁人個性豪爽,所以,我很快的便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記得那年我在軍中,觀賞到「最長的一日」的電影。心賞之餘,我對諾曼地海灘充滿著幻想。1990年在巴黎認識皮耶,諾曼地的名字更接近了我,因為皮耶就是諾曼地省人。1992年巴黎電子展覽,終於如願以償的到達諾曼地拜訪。
初臨斯地,我滿腦子想到的,竟然是1944年6月6日的斷腸日子。平靜沙灘一聲雷響,突然砲聲隆隆不絕於耳。一波波的登陸戰役連綿展開,阿兵哥個個汗流滿臉。他們臉上驚嚇得發綠,雙手頻頻在槍桿上摩擦著,汗水如雨下,沿著臉腮往下流滴個沒完沒了。
奧馬哈灘頭,膺選為登陸地點之一。艦砲響起之後,這裡也跟著熱鬧起來。但見聯軍的登陸戰士,前仆後繼,迅速的搶攻並於沙灘上移動。這一戰雙方死傷慘重,打得天昏地暗絶無冷場。但我今天到此憑弔,人站立於沙灘上,只有風聲擦耳過,四周一片寧靜。沒有煙硝味沒有死人之屍臭,這就是諾曼地給我的第一印象。
皮耶年紀比我大,他的臉龐與歐貝爺爺九分相似,差別只在皮耶沒有濃厚的絡腮鬍罷了。初見歐貝爺爺,他就帶我去參觀聖米歇爾山。我們在海灘上,看見隔水的神山,很像是一顆巨大的三角形御飯團,在海平面上載浮載沉。
聽他老人家介紹說,這座神山已有千餘年之歷史。一位與老人家同名的主教,夢中受到米歇爾天使之聖意召喚,在那座山上建築一座修道院,以供信徒們有個潛修內涵之地。傳承下來,一直是宗教聖地,充滿著傳奇,令人嚮往。
我們搭乘海船渡海前去拜訪,下船之後沿著唯一通路上山。歐貝爺爺年高德邵,在法國電子界頗負盛名。他對米歇爾聖山之歷史熟若家珍,可惜他的英文不濟,我只能半聽半揣摩他的介紹。
據他所言:這座聖山隨著潮汐漲退,時與陸連時與陸離。此情此景,唯有在地人才有眼福欣賞。是日,我與歐貝爺爺在島上邂逅終日,果然沒有眼福欣賞到,他所介紹的連陸離陸之奇景。不過老人家安慰我說,下回一定會有機會的。然而,時至今日,我都未曾再回到那裏。
之後,每隔兩年我都有趟法國之行,我與皮耶都在巴黎敲定生意。從皮耶口中得知,老人家罹患阿滋海默症,已經無法認識自己家人和外賓,想與他做簡單溝通也不可能了。聽了這則消息,不禁讓人感嘆人生之無常。
遙想當年老人家,英姿煥發的週旋於賓客之間,美酒一杯杯的啜飲不停。笑聲陣陣,迴蕩於豪宅客廳,境況是多麼的賞心悅目啊!如今他意識全然無所反應,怎不令人慨歎唏噓呢。更難瞭解的是那次的邂逅,竟然是我與老人家唯一的緣牽。
老人家的痴呆症,延續三年之久。罹病初期意識閃爍,遇見鄰居熟人還會打招呼。但病情深入膏肓之際,形象毫無意識之行屍走肉。家人曾將他送養老院,但因其數度逃走而被遣返。如此困頓拖延了三年,終於在夜寐中與世長辭。電子工會認為痛失英才,我認為老爺爺走得幸運。他没被病魔長期折磨,就是非常幸運之事。 [待續]。
忙碌的千禧年之冬,我的東歐商旅因為簽證關係,只能拜訪匈牙利、捷克、與波蘭三國。首航自中正機場至維也納,隔宿再由維也納,搭乘國泰班機去布拉格。這是第三次造訪,仍由老客戶奧古斯塔接機。
在機場我先兌些歐元當零用,當天的匯率1歐元=39.63美元,我只兌了150美元,這已足夠在當地作些簡單的支用。國家地理雜誌上介紹說:「布拉格是東歐洲,最適宜做散步活動的城市。」可不是嗎,看見來來往往人群,逍遙自在笑聲震天,一副誇張的悠閒神態,令人羨慕不已。
奧古斯塔帶我去參觀城堡區,那裡的建築物古蹟,深深的吸引住我的目光。在這裡教堂很多,型型式式讓人目不暇給,而仿羅馬式之建築深得我心。聖維塔大教堂,建築宏偉外貌堅實,莊重堂皇令人景仰。奧古斯塔說祂是布拉格的地標,我也認為實至名歸。
可惜時間匆促無法盡興參觀,尤其那些璀璨耀眼的嵌鑲畫作與彩繪玻璃,讓我流連徘徊不忍離去。對於它的直接彩繪之手法,深深引起我的研究興趣。奧古斯塔與我搭上生意關係之時,東歐尚未開放藩籬,前去扣關相當辛苦。
我們之間的生意來往,全皆透過維也納的國內某大貿易公司轉手。儘管中間多層剝削,貨到布拉格仍是有利可圖。1989年,我在德國杜塞爾道夫電子展中展出產品。奧古斯塔,由維也納台灣大貿商林先生之介紹初識。當晚在大貿商之夜宴席中,幸運的又與他同桌鄰座。
兩人經過深入洽談之後,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覺。於是之間的生意關係,藉著此橋樑之溝通,就這樣的開始往來啦。在席上,奧古斯塔問我會不會德文或法文?我說不懂。不過,我覺得用英文溝通就可以了,雖然他的英文不是很溜,但足夠應付討價還價之運用。
我誠懇的向他保證。這份語言上不是順暢的溝通,我絕不會讓他吃虧的。此樁商業關係的確立,在我退休之前,我們的生意如魚得水,互相得利不少。我們進入城堡區遊覽,沿著斜斜的坡道慢步前進。一路上許多觀景處,從觀景口處眺望,可以看見多瑙河流水,蜿蜒流動著。波光粼粼,倒影晃動。
走著走著,奧古斯塔看一下腕錶,開口對我說:「這個城堡區相當廣闊,三個庭園走遍需要半天時間。不如先找個餐廳,祭完五臟廟之後再繼續逛吧?」被他這一提醒,腹部果然咕嚕響應,於是我們一行五人,匆匆殺進市區東找西找,終於找個簡易餐廳進食。
在布拉格市區走逛很浪漫,人來人往步伐十分悠閒。此地生活步調悠哉緩慢,比起台灣走路都會被踩死之匆忙,可用天淵之別來形容。在布拉格市區內,想要找一家特別一點的餐廳,還真不容易咧。走過幾家都不滿意,最後,在一家充滿布拉格調調的餐廳,我們停步入內進餐。
排隊依序找到席位,侍者禮貌的前來服務。在極度嚴肅的國度裏,有這種服務令人相當滿意。東歐國家早年實施社會主義,嚴格管制之下,節儉成為平常。對於吃都不要求,在匈牙利與波蘭早已領教過了,所以在這裡不敢苛求。
菜單送上來,奧古斯塔讓我點菜。千挑萬選,最後為還是挑選熟悉的德國豬腳,以及一些叫做「Knodlo」的麵包塊。當地的料理重油鹽,其料理可以鹹死一隻駱駝。我不習慣吃太鹹,所以,全副精神皆用在德國豬腳上。
下午逛遊皇宮、修道院、以及多座宏偉的教堂。此地哥德式羅馬式建築遍佈,精緻的雕像與漂亮拱門,琳瑯滿目,應接不暇。名畫家穆夏的彩繪玻璃窗,讓我流連久久不忍離開。
奧古斯塔告訴我說,這些彩繪內容,都是聖經上的故事。我對宗教熱忱不夠,但對他的藝術手法佩服不已。今天大早出門黃昏歸,飽灠眼福之外,因為沒有生意壓力,所以這趟旋風之遊十分盡興!
那年為了代理商之尋找,我多次來往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我在法國客戶不多,那麼廣大的商區裡,竟然然只有兩個客戶而已。而這兩個客戶全在巴黎之外,有好有壞。因為不必和人家在大都市爭鋒,食衣住行之節省相當可觀。
皮耶雖然居住巴黎,但他的商業範圍卻在法國南部。每回路過前去看他,總是在名勝風景區見面。因此,藉著商閒順帶旅遊,一舉兩得,好處自然不在話下。法國聖米歇爾山(Monte St. Michel),說它是座山似乎有點過份。因為它的海拔只有88公尺,方圓不及900公尺。
衡諸情理,哪曾見過這麼小型的山峰啊!不過套句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由於此山頗具傳奇色彩,它被塑造出來的故事,處處充滿著虛擬夢幻,似有似無,唯有依賴遊客們自己去揣摩了。
1996年6月8日,一通傳真將我召喚至法國巴黎。客商皮耶的祖父去世,他希望我能前去瞻仰老人家的遺容。忝為至友怎可缺席,於是聯絡旅行社,請她以最快速度幫我辦好手續。
三天後,我人已抵達諾曼地省皮耶的老家,恰好趕上歐貝爺爺的告別式。當晚皮耶招待我住他家,十九世紀的舊建築古氣沉沉。這是一個古樸的老漁村,就像台灣的漁村一樣孤寂。
當晚的聚會中,我認識了耶古魯老爺爺與他的夫人。散席他邀我去他家坐坐,我和皮耶一起過去,當晚談到深夜才辭別回家。這個漁村相當保守,可是漁人個性豪爽,所以,我很快的便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記得那年我在軍中,觀賞到「最長的一日」的電影。心賞之餘,我對諾曼地海灘充滿著幻想。1990年在巴黎認識皮耶,諾曼地的名字更接近了我,因為皮耶就是諾曼地省人。1992年巴黎電子展覽,終於如願以償的到達諾曼地拜訪。
初臨斯地,我滿腦子想到的,竟然是1944年6月6日的斷腸日子。平靜沙灘一聲雷響,突然砲聲隆隆不絕於耳。一波波的登陸戰役連綿展開,阿兵哥個個汗流滿臉。他們臉上驚嚇得發綠,雙手頻頻在槍桿上摩擦著,汗水如雨下,沿著臉腮往下流滴個沒完沒了。
奧馬哈灘頭,膺選為登陸地點之一。艦砲響起之後,這裡也跟著熱鬧起來。但見聯軍的登陸戰士,前仆後繼,迅速的搶攻並於沙灘上移動。這一戰雙方死傷慘重,打得天昏地暗絶無冷場。但我今天到此憑弔,人站立於沙灘上,只有風聲擦耳過,四周一片寧靜。沒有煙硝味沒有死人之屍臭,這就是諾曼地給我的第一印象。
皮耶年紀比我大,他的臉龐與歐貝爺爺九分相似,差別只在皮耶沒有濃厚的絡腮鬍罷了。初見歐貝爺爺,他就帶我去參觀聖米歇爾山。我們在海灘上,看見隔水的神山,很像是一顆巨大的三角形御飯團,在海平面上載浮載沉。
聽他老人家介紹說,這座神山已有千餘年之歷史。一位與老人家同名的主教,夢中受到米歇爾天使之聖意召喚,在那座山上建築一座修道院,以供信徒們有個潛修內涵之地。傳承下來,一直是宗教聖地,充滿著傳奇,令人嚮往。
我們搭乘海船渡海前去拜訪,下船之後沿著唯一通路上山。歐貝爺爺年高德邵,在法國電子界頗負盛名。他對米歇爾聖山之歷史熟若家珍,可惜他的英文不濟,我只能半聽半揣摩他的介紹。
據他所言:這座聖山隨著潮汐漲退,時與陸連時與陸離。此情此景,唯有在地人才有眼福欣賞。是日,我與歐貝爺爺在島上邂逅終日,果然沒有眼福欣賞到,他所介紹的連陸離陸之奇景。不過老人家安慰我說,下回一定會有機會的。然而,時至今日,我都未曾再回到那裏。
之後,每隔兩年我都有趟法國之行,我與皮耶都在巴黎敲定生意。從皮耶口中得知,老人家罹患阿滋海默症,已經無法認識自己家人和外賓,想與他做簡單溝通也不可能了。聽了這則消息,不禁讓人感嘆人生之無常。
遙想當年老人家,英姿煥發的週旋於賓客之間,美酒一杯杯的啜飲不停。笑聲陣陣,迴蕩於豪宅客廳,境況是多麼的賞心悅目啊!如今他意識全然無所反應,怎不令人慨歎唏噓呢。更難瞭解的是那次的邂逅,竟然是我與老人家唯一的緣牽。
老人家的痴呆症,延續三年之久。罹病初期意識閃爍,遇見鄰居熟人還會打招呼。但病情深入膏肓之際,形象毫無意識之行屍走肉。家人曾將他送養老院,但因其數度逃走而被遣返。如此困頓拖延了三年,終於在夜寐中與世長辭。電子工會認為痛失英才,我認為老爺爺走得幸運。他没被病魔長期折磨,就是非常幸運之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