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從小到老我最喜歡吃鵝肉,不論是如何料理之鵝肉一概來者不拒。自從在外婆家與表弟爭鵝屁股開始,我對鵝肉之嗜好遂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水煮鵝,烤鵝,樟茶鵝,甘蔗燻鵝,封鵝,鹽水鵝,臘鵝,乃至紅糟或紅燒鵝肉,我都能仔細品味出它們的特色。

在我入伍當兵時期,認識了台南麻豆來的林泰山(假名),承蒙他的引領,我在下營與「醉鵝」有了初次之邂逅。回想當初我曾誇海口對林泰山說:「全台灣之鵝肉料理我都嚐過了。」我話剛剛說完,泰山就追問我說:「那麼您可曾吃過醉鵝?」此問如似刷我一個耳光,因為人家確實沒嚐過醉鵝嘛。

故事發生之場景,必須拉回到民國52年服役期間。趁著兩天的連續假期,他邀我去麻豆他家一遊。文旦柚的家鄉麻豆,光是聽其名就夠誘人的啦,再加上當地特色碗粿之招手,我已無法拒絕他的邀請啦!

連休假開放當天,我們一大早便搭乘部隊車輛到嘉義火車站。填好軍用火車票購買証,然後去特定窗口買好車票。時間掐得真準,我們剛進入南下月台,火車正好緩緩進站。我們在台南火車站下車,然後搭他哥哥開來馬自達轎車,一路晃蕩回到他麻豆老家。

他家恰巧今天割稻,所以,家人都到田裡忙碌去了。林泰山帶我去田邊,與他父母打聲招呼之後,我立即脫去軍衣褲下田幫忙。當他父母看我熟練的收割,滿臉驚訝愕立當場。待我向他們說明,我也是農家子弟,這時他們才回過神來接受我的幫忙。憑空來了兩個生力軍之幫忙,大片的熟稻區域提早收割完畢。

是日午餐之豐盛不在話下,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舖排滿桌。餐畢午休小睡一會,醒來之後林泰山帶我走逛全村。待至黃昏來臨,我們騎著摩托車去下營,泰山說要讓我嚐嚐一些,麻豆在地的傳統小吃。

下營的鵝肉料理很有名,吃過碗粿與鱔魚意麵之後,走進一家婦人當家的鵝肉店,林泰山點叫一客醉鵝讓我嚐鮮。鵝肉端上桌來無甚特色,挟塊入口滿嘴甘潤芳香,僅僅一個回合之接觸,我就迷上醉鵝的滋味了。

根據林泰山之陳述,下營因為鵝肉店家太多,這家店的女老闆,接下她父親交棒給她的店面之後,眼見鵝肉料理之競爭激烈,幾乎已達無利可圖之地步,因此,他苦思衝破困境之法。

這日她在北部親戚家吃到醉雞,她覺得滋味不錯。如果將此滋味導入鵝肉料理中,相信它會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品類。她很想知道如何製作醉雞?透過親戚介紹,她跟著一位老師父學到醉雞製作方法。回到下營立即著手試做,一而再,再而三的試作之後,終於讓她抓到了核心要領。

首先她熬煮一鍋中藥的湯汁,它是紅棗,枸杞,黃耆,當歸與其他中藥的合成調理包。湯汁熬煮成熟之後,讓它降溫至40℃左右,再加入陳年紹興酒,然後將早已煮好之鵝肉,放入湯汁中浸泡。最後是將它放入冷凍庫,五天之後便可食用。

林泰山見我喜歡此味,臨走之時再買半隻,讓我帶回部隊去享受。次日返回部隊之後,邀請全班人員一起分享。吃過之人,無不稱讚它的滋味可口好吃。這味醉鵝不加糖也不加味精,但其滋味之甘潤卻是讓我一吃上癮啦。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踏清波。」孫女們見到餐桌上有鵝肉,一定會齊聲朗誦這首小詩。其實從這首童詩之中,可以體會出鵝隻在池塘內悠游之境況。牠的那股子悠閒情狀,還真讓人羨慕不已。

不過,我們家人朗誦這首童詩之時,眼前所見的不是鵝兒之悠閒游水,而是滿盤裝著油亮,而且是嫩嫩的鵝肉。觸景生情,反應各自不同。起初我個人並非特別喜愛吃鵝肉,可是經由朋友多次的引誘,終於也讓我成為嗜食鵝肉之徒。

我的轉向並非偶然,因為我本身就是很愛吃的老饕嘛。我首次接觸鵝肉是在高中時代,高二下學期,距離新年剛過不久,天公生接著將要來臨之時。老爸的朋友送他一隻大鵝,這隻鵝之體重約七、八斤,碩大高冠雄渾相貌。叫聲輕亮尖銳,似乎表示牠的年紀還小。

人家相送自然高興,當老爸喜孜孜的抱鵝回家,路過致理商專後門,一位農翁見到那隻大鵝雄壯,亟想將牠留下繁殖。於是上前向老爸要求,希望以家中一隻十二、三斤重之大鵝交換。父親想一想認為,這隻鵝是人家相送的,將牠留給農家繁殖新生代,還是好是一件呢。況且家中人口眾多,以小換大實在太划算了。

老爸心動立即答應換鵝,於是便尾隨老農至其家換回一隻大鵝。老爸高興的抱著大鵝回家,便將故事說給媽媽聽。老媽聽完故事,見那隻大鵝年紀不小,肯定肉質韌澀不甜,因此,她開口罵老爸好笨哦!可是老爸卻振振有詞的反駁,於是雙方火氣飆升,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我只好奮勇挺身上前勸阻。

不久之後雙方火氣漸消,母親命我將那隻大鵝抱往廚房去宰殺。她說這是明早拜天公的牲禮,殷殷叮嚀小心宰殺不要破壞外觀。我銜命下廚去殺鵝,放血燙水之後,半小時不到,我已將那鵝隻處理得清潔溜溜。接著母親將鵝放入開水中燙熟,準備好搭配之牲禮,明兒一大早可以祭拜天公。

翌日凌晨祭拜天公,點香焚金紙行禮如儀。祭祀完畢將鵝端回廚房,路過弟妹們面前,小傢伙見到鵝隻碩大油亮,個個眉開眼笑口水猛吞。當晚半隻鵝肉白斬半隻紅燒,鵝肉端上桌來,弟妹們爭先恐後的挾肉入碗,接著埋頭苦幹起來。

豈知鵝肉剛送入口,立刻見到弟妹們一臉懊惱。他們紛紛放下筷子不吃鵝肉,我見他們的反應裡有玄機,遂也挾塊鵝肉入口。這時我已明白,原來那鵝太老,鵝肉堅韌難咬。尤其我挾的是鵝頭,任我猛啃也休想咬破它的表皮。家人的埋怨老爸看在眼裡,但是個性木訥的他不動聲色。

妹妹還在埋怨不休,母親在旁暗示要她閉嘴,但她仍未停止抱怨。父親一氣之下,用力放下碗筷回房傷心去啦。我曾聽過村子裏的養鵝專家阿樹伯說:「最美味的鵝肉,以飼養120-150天之鵝最為恰當。如過超過,最好不要超過一年半。」如果以這標準去衡量,老爸抱回家的大鵝,至少已超過三年以上。

鄉下人飼養畜牲捨不得宰殺,那隻大鵝能有如此高齡,也就不足為奇了。除了白斬或紅燒鵝肉之外,我最喜歡吃鹹水鵝和樟茶哦。這兩種鵝肉都經過說處理,滋味自然與眾不同。鹹水鵝是將新鮮宰殺的鵝體,放入沸滾鹽水中稍滾之後,接著熄火讓鵝體浸於滷水中飽吸滷汁。

出鍋晾涼之後白斬擺盤,肉香四飄冷吃熱吃滋味無窮。至於樟茶鵝,它是將熟鵝放入深鍋內,底下以鐵網將之隔開舖,鍋底舖以樟木屑或樟樹葉,加上蔗皮砂糖等。加熱使它生出自然之香煙,利用其煙氣燻烤四、五分鐘,讓其香甜沁入鵝肉。這種樟茶鵝肉十足入味,香甜可口,不知不覺引人口水垂流。

我家白斬鵝之沾醬花樣多,最簡單的就是用九層塔剁碎加醬油。有時候以蒜頭敲碎加醬油膏而成,有時則以豆腐乳加九層塔和醬油膏做成「乳塔醬」。油嫩之鵝肉沾些乳塔醬,入口鹹香甜兼而有之,滋味美妙爽口好吃。偶而沾以客家風味的桔子醬,它的滋味亦是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