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

多年以前,居家附近又新開了一家烤鴨三吃小店。狹小的店面空間裏,放置著一座酒樽式的大烤爐。只有三人在工作顯得忙碌,每天只烤數十隻肥鴨,一出爐便被搶購一空。

我家孩子孫兒都喜歡這家的烤鴨,但我對它卻是興趣缺缺。因為我只喜歡廣式燒鴨,故爾對於這家烤鴨之出現並不在意。竹籬荷塘風搖曳,春暖人間鴨先知。貧窮時期家裏曾經養過麻鴨,父母希望牠們能多生幾個蛋,可以賣錢貼補些家用。然而事與願違,一場鴨瘟之降臨,硬是將牠們趕盡殺絕。

不甘心遭受如此之損失,家父碩要埋它我卻將它們殺煮一大鍋。這鍋紅燒鴨肉,我們足足吃了一個星期才吃完它。盡管它是死鴨之燒肉,我家的弟妹們依然吃得津津有味。之後我家改養土番鴨,這種鴨子容易飼養且快肥快大,可惜肉質不佳食之遜味許多。

再來我家還養過綠頭鴨與紅靣番鴨,但因飼養數量不多且随養随賣,所以,牠們的滋味如何完全沒有概念。在下喜歡吃鴨肉,嫩鷄肥鴨的吃出許多心得。當年經商期間常與僑商一起用餐,因此,吃廣式燒鴨的機會非常的多。

由於僑商之介紹我認識了廣式燒鴨,並且也與它結下深厚的吃緣。廣式燒鴨隻隻養足五十餘天,鴨重約在五、七斤左右。這種規格之鴨肉肥厚得恰到好處,肉體上不毛不虛。

此鴨上爐燒烤之後,香氣四溢肉色鮮紅。吃進嘴裏皮脆肉嫩,骨酥滑嫩加上鴨油之澆淋,滋味之美妙不可言。而鴨油拌飯堪稱一絕,佐伴水煮花生又是新味。總之,廣式燒鴨給我印象良好,一吃之後便與它結下不解之緣。

猶記得首次招待馬來西亞客戶之時,指定要吃中國飯店餐廳之燒鴨。為了滿足客戶要求,我便帶他光臨那家中餐廳。可能他常在此吃廣式燒臘?但見他用粤語逕與廚師交談,然後回座慢慢等候燒臘上桌。

稍頃客戶所點之燒臘上桌,我瞄一眼,它只不過是一盤燒肉與鴨肉罷了。我心暗想以為是何大菜,見是鴨肉便也不說甚麼。接著便開口請大夥一起開動。燒鴨盤內有水煮花生與廣式泡菜,客人筷子只向花生與泡菜進攻。

我則挾起一塊鴨肉試味。鴨肉進入口內小甜帶著香味,啟動牙齒咀嚼鴨肉,越嚼越香不忍立即吞下。從此開始我對廣式燒鴨情有獨鍾,招待僑商絕對會點這份佳餚請客。至於僑商猛吃花生和泡菜,我覺奇怪悄悄跟筷挾入口中。細細咀嚼一番,方知其滋味之佳美與鴨肉恰好配對。

從此之後每吃廣式燒臘,我絕對不會輕易放過花生與泡菜。食髓知味之後,隨著生意之擴張,香港星馬與中南半島客戶越來越多,因此,對於各地之廣式燒臘皆曾親嚐滋味。雖說都是屬於廣式燒臘,其成品之滋味各有千秋。不過對於燒鴨印象不錯,儘管滋味各異但我都覺得好吃。

某次與泰國客戶馬先生,在曼谷耀華力路一中國餐廳進餐。他點了一份廣式燒鴨,我心暗自高興又有鴨肉可吃矣。鴨肉上桌之後我挾一塊入口,不知是烤鴨師傅技術不到家,還是鴨子的成熟度不足月?

此鴨之肉乾柴生硬,滋味更是嚴重走樣,就連小黃瓜與蘿蔔之泡菜也不對味,太甜太澀是其敗筆。但見馬先生吃的津津有味,我是客人只好默不作聲,回飯店之後,只能匆匆提筆記下這篇遺憾的日記啦。

還記得蘇東坡有首詩裏提到:「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詩之可愛就是直言不諱,與白居易之老幼咸適不相上下。雖然我喜歡白居易之詩,但對蘇詩也無法忘懷。蘇白各有千秋,實在令人難以取捨。

每年春天一到,從宜蘭批鴨仔回來販賣的清海伯,總會過來詢問母親要留幾隻?母親為人四海慷慨,儘管家無隔宿之糧,她還是會叫鴨販子清]海伯,幫我家留下十來隻鴨仔。

我常問母親為何這般勉強?她老是笑笑說:「拉人一把,勝過別人拉我一把。」這句話當時我不明其意,但仍將它深印在腦海裏。清海伯送來的鴨仔,似乎都經過仔細的挑選。隻隻活力旺盛,活潑好動叫聲響亮,而且食慾也相當不錯。

鴨仔擁有這些先天條件,飼養起來事半功倍,所以,農家都希望飼養這種鴨子。這天他送鴨仔過來,湊巧家中無錢付賬。他老人家熟知我家狀況,因此他並不急著收款。這是兩家之默契,互相拉拔直到寬鬆再說。

新來家中的鴨仔聒噪不休,餓了呀呀狂叫,不餓也照樣呀呀叫個不停。即便是在餵食之中,牠的嘴裏塞滿食物一吞下肚,馬上又是呀呀的叫將起來。這種情形持續約模十來天之久,等牠放入田中之後,呀呀聒噪才解除警報。然而,這並不表示牠不再聒噪,只是聒噪程度少些罷了。

小鴨至此食慾旺盛,除了家中飼餵之外,必須將他們趕下田裏覓食。春耕之後的田裏,禾苗欣欣向榮,引來蟲兒聚集啃囓,放鴨吃蟲最是划算。此時下田放養的鴨仔,粗毛逐漸蛻換成新毛。鴨體成長迅速,幾天不見牠已長得有模有樣了。

每回趕鴨下田時,鴨群之中總有一隻體型粗壯者帶頭。這隻帶頭鴨長相威嚴,鴨毛晶亮閃閃發光。只要牠一出列站於排頭,眾鴨立即自動的排列跟隨其後。鴨眾搖晃身體來至田頭,隨即在田邊整理鴨毛。稍停帶頭鴨隻昂起脖子,嘴裏呀呀連叫數聲,眾鴨馬上停止聒噪。個個伸長脖子,偏起頭來望著那隻帶頭鴨。

只見帶頭鴨左右搖晃鴨頭,眾鴨立刻爭先恐後的下田覓食。別看鴨子們呆頭呆腦,有吃的時候絕不會落於後頭。就像是先安排似的,各鴨各行決不會侵犯旁鴨。吃飽之後,牠們會搖晃著肥嘟嘟的身體,悠閒的在田埂上漫步。

我覺得鴨子德行為奇怪,所已請教農校教師,她笑著說:「鴨子們在散步啦。」每次看著牠們的散步樣相,不禁暗笑真是有趣。冬天來臨,家鴨隻隻身體肥滿,雄糾糾氣昂昂的十分壯觀。

看著肥鴨們陰天冷冷依靠取暖,腦子裏卻想著:「將牠燒烤或煙燻不知滋味有多好哩?」今年捨不得吃牠,等到來年春天一到,鴨毛重新退換,他們又是讓人耳目一新。此時牠們已算熟成老鴨,叫聲沙啞老相畢露。

不過,蒼老之公鴨仍舊會發情追逐雌性。有些公鴨性情比較暴躁,牠還會追咬路過之人咧。我家通常都是飼養雑交之土番鴨,牠是一種多重雜交出來的新品種。容易飼養且成長迅速,只需120天左右就可養得又肥又大。肉質細嫩可口賣相絕佳,宰殺用來祭神也挺風光的。

我家每回只飼養十餘隻,自家宰殺祭神之外,如有餘額便會賣給青海伯。農家養鴨似乎天經地義,要是哪家不養那才讓人覺得古怪。我們家中飼養的規模不大,宰殺自用之外餘額不多。清海伯做生意有原則,家窮想要養鴨告訴一聲,預先賒帳鮮抓小鴨都陪問題。

我家經常利用餘鴨向清海伯交換新鴨仔,清海伯一向來者不拒。此法生生循環不息,「水幫魚,魚幫水。」締造出一個雙贏局面,貴午雙方皆蒙其利。而這種自助互助方式,直到農田化為高樓之後,農家養鴨之樂終於結束了。

某年放鴨入田之時,有隻母鴨帶著三隻小鴨,舒服的在下水溝岸上游覓食。突然三隻小鴨,先後的滑入下水溝渠,順著急流之溝水漂流而下。小鴨心驚呀呀叫個不停。母鴨則在岸上呱呱相應,就像母親在安慰孩子,要牠們不用害怕似的。

三隻小鴨隨著流水,大約漂流了三百公尺左右,通過下水道之暗渠,再飄流八百公尺,被阻擋在人孔蓋附近。牠們在人孔蓋下,透過小方孔稍見天日,內心害怕得呀呀亂叫!牠們喊叫過了整半天,此刻叫聲越來越弱,好像就要斷氣一般。

那母鴨一路追蹤小鴨,時時呱呱出聲呼應。牠希望孩子們聽到他的呼聲,能夠定下心來不致慌亂。母鴨也真夠厲害,牠邊沿著下水道向前追蹤,最後終於追至人孔蓋到附近。牠聞到孩子的味道,興奮的呱瓜引吭呼叫。小鴨之一也高聲回應,接著,牠尋聲找到小鴨,掛吊之心輕鬆了一半。

此時小鴨聽到母親聲音,齊力合聲呀呀高叫!似乎是在告訴母鴨,牠們的肚子很餓想吃東西。母鴨聽了心急,就在人孔蓋週遭徘徊。牠的精神經過長途跋涉,雖然現在疲倦襲體,但牠還是忍著痛苦,沿著人孔蓋口走來走去。母鴨一邊呱瓜喊叫,希望引起過路人之注意!

可是這裡已是偏僻的郊外,地處偏遠人行稀少。附近零星還可見到,一些流浪狗或流浪貓。母鴨擔心小鴨受到他們騷擾,遂站在人行孔蓋邊擔任警戒。牠認真巡視週遭,並且從口中發出呱瓜聲音,安慰陷在人孔蓋底下的小鴨們。

附近的草墩上,聚集許多流浪動物在玩耍。有隻流浪狗,覺得母鴨的行動有點奇怪,因此牠邁步接近,想要瞧看個究竟。母鴨以為牠要進攻小鴨,於是挺起胸膛,撐張啟雙翅,藉以擋住狗兒的去路。由於牠的表現十分凶悍,那狗兒遂在半途掉頭轉身跑走啦。

卻說母親與我一忙便忙了大半天,這才想起鴨子們還未回家。我去鴨群經常覓食地方,左右搜尋沒見鴨子的蹤跡。於是我問路過朋友是否看到牠們?朋友說他只見到母鴨,朝著地下道至排水溝方向走去。我得知此項消息之後,馬上沿著下水道,急切的尋跡追蹤下去。

我大約追蹤至一千公尺左右,看到自家的母鴨在人孔蓋邊呱呱叫個不停。趕緊加快腳步走了過去,但見母鴨頻頻朝著人孔蓋叫著。耳裡聽到小鴨叫聲,好像從人孔蓋下發出。

於是我伏下身體,自小方孔瞧視裡面,果見三隻小鴨在人孔蓋內呀呀鳴叫。發現了鴨蹤,立即展開援救工作。我試著用力掀開鐵蓋,奈何鐵蓋半埋土內,任由我如何掀拔分毫不動。左思右想,最後只好到附近農家,借用尖嘴鋤和圓鍬,希望能將小鴨之危險迅速排除。

那位借給工具之農家主人,見我人單勢孤,所以派出他家長子前來幫忙。兩個男人揮汗挖掘,終於將沉重深埋在柏油路旁之人孔蓋掀開。三隻小鴨一一被抓上道路,母鴨立即趕過去會合。小鴨看見母鴨已在身側,高興得呀呀撲了過去!

母鴨子鴨一家團聚,咭咭呱瓜的談個沒完沒了,就在我揮竿驅趕之下,眾鴨一路搖晃著身子,高高興興的往家裡走去。一場驚險的小鴨歷險記,終於在此平安圓滿的落幕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