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
從小到老,我所見過與吃過的白帶魚不計其數。從來它的體重未超過三公斤,可是在一次偶然機會裏,我見過一條體重超過10公斤,身體長達六、七公尺之巨大帶魚。雖然一生中僅僅見過這麼一次,但卻給我留下終身難忘之印象。
這天的天氣雖有陽光,可是空氣中依然充滿著寒意。基隆漁友電話告知,這些日來白帶魚咬吃很兇,問我是否有興趣前去釣白帶魚,藉以舒活一下久窒的筋骨?湊巧最近剛出完貨也有個空檔,遂愉快的接受他的邀約。
當我人抵基隆與友人會合之後,他才告訴我垂釣地點是在花蓮的石梯坪。俗話說:「賊船既然已經搭上了,看樣子不去也不行。」於是打開朋友的後車廂,將全部的釣魚用具,統統塞入行李廂內。
一切摒擋就緒之後,隨即啟動馬達向前行,經過彎彎拐拐的鄉道,然後走上北海公路直奔東北角,然後再轉入蘇花公路向花蓮奔去。人車抵達石梯坪,將車子託放另友家中,然後以歩行抵達釣點。
我們在石梯坪附近的月洞海域拋釣,由於地形上之生疏,所以耗費不少時間選擇釣點。起初我們拋釣距離不夠深遠,故爾上鉤者都是一些小魚。基隆友人不愧是漁家子弟,一看釣況不]對立即加以修正。
他將深度調整至70-80公尺之間,同時將原先之布線母線改用為白鐵絲母線。我對他改用母線用意不解,於是開口問他原因為何如此?友人告訴我說:「因為預防釣到大魚之時,可以支撐母線不斷。」
他說:「母線強韌還有好處,它不會被大魚的利齒咬斷。」道理說得簡單,但是我還是一知半解的。此時他已換好母線,隨即將它遠拋至深海處,等候魚兒前來索餌。看他如此的專注於工作上,我不好意思再多問些想知道的事兒。
吾友使用大型的天秤,長度約一公尺左右。如此一來,海潮再急湧浪再大,也不會將母線糾纏一起了。他在拋出釣線之後,頻頻抽拉測試魚訊。可惜的是等候了老半天,一點兒魚訊也都沒有。
吾友一再的拉回釣線檢查魚餌,卻見魚餌有被咬過之痕跡,但無上鉤之事實。我們使用秋刀魚當餌,因為它的腥臭味是大魚的最愛。我們抽回又拋出釣線,來來往往難計其數。我已等得心浮氣躁,但是友人卻穩如泰山不為所動。
友人對於海釣似乎很有把握,平心靜氣一再的拉線換餌毫無倦態。皇天不負苦心人,老友的耐心毅力終於有了回報。釣竿尾端的零聲響起,一條長約一公尺的大帶魚上鉤啦!
但見銀光閃閃的大帶魚,懸空扭曲擺躍想要脫鉤。奈何魚鉤深深鉤住嘴角,任它如何的掙扎全無效用。接著下去約模十來分鐘過後,一條更大的帶魚已然上鉤。友人用力將它拉上岸來,一量魚身竟達三公尺有餘。
友人眼見收穫連連應接不暇,樂得他不禁得哈哈大笑,我卻釣況不佳連連槓龜。老天爺似乎對我有所偏見,老半天也不讓我釣上一條。我心深處非常鬱卒,幾度想要停竿不釣,但是友人一再安慰勿用著急。
礙於作客不好發飆,只好忍住性子繼續下釣。最後成績總結,友人釣到三條大帶魚和數條五指寬的小帶魚。我的成績令人臉紅,僅僅釣上一條約四指寬的小小帶魚罷了。接近黃昏時刻我們收工,就地找個平坦之處進行磯岸燒烤。
磯釣知收穫另有乾煎和煮湯,四人對坐吃得滿嘴鮮甜。所有釣獲之中,我分到一條兩公尺大帶魚。這就是我一輩子裏,僅僅吃過最大一條的白帶魚。這條白帶魚肉細嫩鮮甜,分量不在小數,一個人吃分量夠大。幸好我對魚兒全無排斥,所以這條帶魚我還是將它裝進胃囊矣。
「乘船御風萬里浪,悠悠天地一釣竿。海釣之樂樂無窮,如似飲水味自知。」喜歡釣魚的朋友,無論是溪釣磯釣或海釣,樂趣如何?恰似飲水滋味冷暖飲者自知。無可諱言,喜歡釣魚者不見得就會烹煮魚獲。因為釣魚和料理完全是兩碼子事,但若能釣又能煮,那人可就是天才釣手囉。
在我偌多的釣友之中,清吉兄就是屬於這號人物,能釣能煮技術一流,所以,每次出釣他就是現成的烹調高手。清吉兄任職於基隆某石油公司之加油站主任,人嘛,長得是清逸俊秀,神似日本影星小林旭之翻版。恰好他又姓林,因此,大夥便以小林君稱呼他而不名。
此人看似斯文軟弱,中魚拉扯的那股狠勁無人能比。他常說:「釣魚最過癮的是中魚時之拉扯,釣魚之最大缺點是會釣不會煮。」此話之出口,用意不知是要炫耀自己能釣能煮?還是要強調過程之享受好過魚滋味之享受?
儘管如此,他夫婦倆之烹魚技術無懈可擊。根據清吉兄之自白,早年他沉浸魚釣魚之外,每次釣完魚回家之後,他就泡在廚房跟隨夫人學習烹魚技術。或許因為有這層之用功,所以,他才會擁有如此出色的烹魚技術。
我常笑他說:「一個大男人常泡廚房,莫非是要進行廚房革命,好讓夫人享享清福啊?」此時他會一臉正色的告訴我說:「技術在身不嫌多,他日失業至少還可以當個廚師嘛。」這就是他的優點,事事未雨綢繆,盡情的享受學習之樂,真是個難得的好朋友。
通常海釣客喜歡釣白毛,那是因為它的拉扯力道強勁過癮。釣客最喜歡享受和魚拉扯之樂,白毛之強勁正好符合他們的要求。至於吃魚之時,大家寧願捨棄白毛吃黑毛。原因是白毛體重超過三台斤者,肉質澀韌滋味如同嚼布,完全談不上魚類應有的鮮甜滋味。
黑毛則肉質細嫩,入口滋味不知比白毛好上十倍百倍。喜歡海釣的朋友共有之認知:白毛最好吃的時候,體重大約在十幾兩至一台斤之間。若是體重10-12兩之間,肉質與滋味還算不錯。
不過,將它與黑毛做個比較,它的滋味肉質還是差上黑毛一大截了。清吉兄對於白毛之烹煮,自有他自己的一套。他的處理方法,將三台斤以上之白毛魚獲,去皮片下魚肉,醃以鹽、酒、大蒜、生薑、辣椒與醬油之中。
醃漬半小時之後,取出魚肉切絲爆炒芹菜或韮菜,滋味可口還不難吃。若是輕醃之後,切條炒以辣椒酸菜,又是另番的滋味與口感。如果將其醃漬過之魚肉,切條裹粉入鍋油炸至金黃熟透,入嘴鮮酥脆口滋味不錯,其滋味絕不輸給酥炸土魠魚或鰆魚。
還有一種吃法,將其酥炸之魚條放入火鍋與其他佐料同煮,滋味雋永一吃難捨。戲法人人會變,各有一套各自表現罷了。清吉兄不但是我的海釣師傅,他也是我的海魚料理指導老師。二人亦師亦友情同兄弟,每次海釣之後,我們就會在廚房裡磨蹭半天,並將當天之魚獲整理乾淨,然後挑出一種魚烹煮享受一番。
世間之樂何過於此,人生之樂更是筆墨難以形容萬一。自從我認識清吉兄之後,我的海釣技術不但有了長足的進步,就連海魚之料理技術,不知不覺也學會了一大堆,而且每次見面還有不少的驚豔呢。
[待續]。
從小到老,我所見過與吃過的白帶魚不計其數。從來它的體重未超過三公斤,可是在一次偶然機會裏,我見過一條體重超過10公斤,身體長達六、七公尺之巨大帶魚。雖然一生中僅僅見過這麼一次,但卻給我留下終身難忘之印象。
這天的天氣雖有陽光,可是空氣中依然充滿著寒意。基隆漁友電話告知,這些日來白帶魚咬吃很兇,問我是否有興趣前去釣白帶魚,藉以舒活一下久窒的筋骨?湊巧最近剛出完貨也有個空檔,遂愉快的接受他的邀約。
當我人抵基隆與友人會合之後,他才告訴我垂釣地點是在花蓮的石梯坪。俗話說:「賊船既然已經搭上了,看樣子不去也不行。」於是打開朋友的後車廂,將全部的釣魚用具,統統塞入行李廂內。
一切摒擋就緒之後,隨即啟動馬達向前行,經過彎彎拐拐的鄉道,然後走上北海公路直奔東北角,然後再轉入蘇花公路向花蓮奔去。人車抵達石梯坪,將車子託放另友家中,然後以歩行抵達釣點。
我們在石梯坪附近的月洞海域拋釣,由於地形上之生疏,所以耗費不少時間選擇釣點。起初我們拋釣距離不夠深遠,故爾上鉤者都是一些小魚。基隆友人不愧是漁家子弟,一看釣況不]對立即加以修正。
他將深度調整至70-80公尺之間,同時將原先之布線母線改用為白鐵絲母線。我對他改用母線用意不解,於是開口問他原因為何如此?友人告訴我說:「因為預防釣到大魚之時,可以支撐母線不斷。」
他說:「母線強韌還有好處,它不會被大魚的利齒咬斷。」道理說得簡單,但是我還是一知半解的。此時他已換好母線,隨即將它遠拋至深海處,等候魚兒前來索餌。看他如此的專注於工作上,我不好意思再多問些想知道的事兒。
吾友使用大型的天秤,長度約一公尺左右。如此一來,海潮再急湧浪再大,也不會將母線糾纏一起了。他在拋出釣線之後,頻頻抽拉測試魚訊。可惜的是等候了老半天,一點兒魚訊也都沒有。
吾友一再的拉回釣線檢查魚餌,卻見魚餌有被咬過之痕跡,但無上鉤之事實。我們使用秋刀魚當餌,因為它的腥臭味是大魚的最愛。我們抽回又拋出釣線,來來往往難計其數。我已等得心浮氣躁,但是友人卻穩如泰山不為所動。
友人對於海釣似乎很有把握,平心靜氣一再的拉線換餌毫無倦態。皇天不負苦心人,老友的耐心毅力終於有了回報。釣竿尾端的零聲響起,一條長約一公尺的大帶魚上鉤啦!
但見銀光閃閃的大帶魚,懸空扭曲擺躍想要脫鉤。奈何魚鉤深深鉤住嘴角,任它如何的掙扎全無效用。接著下去約模十來分鐘過後,一條更大的帶魚已然上鉤。友人用力將它拉上岸來,一量魚身竟達三公尺有餘。
友人眼見收穫連連應接不暇,樂得他不禁得哈哈大笑,我卻釣況不佳連連槓龜。老天爺似乎對我有所偏見,老半天也不讓我釣上一條。我心深處非常鬱卒,幾度想要停竿不釣,但是友人一再安慰勿用著急。
礙於作客不好發飆,只好忍住性子繼續下釣。最後成績總結,友人釣到三條大帶魚和數條五指寬的小帶魚。我的成績令人臉紅,僅僅釣上一條約四指寬的小小帶魚罷了。接近黃昏時刻我們收工,就地找個平坦之處進行磯岸燒烤。
磯釣知收穫另有乾煎和煮湯,四人對坐吃得滿嘴鮮甜。所有釣獲之中,我分到一條兩公尺大帶魚。這就是我一輩子裏,僅僅吃過最大一條的白帶魚。這條白帶魚肉細嫩鮮甜,分量不在小數,一個人吃分量夠大。幸好我對魚兒全無排斥,所以這條帶魚我還是將它裝進胃囊矣。
「乘船御風萬里浪,悠悠天地一釣竿。海釣之樂樂無窮,如似飲水味自知。」喜歡釣魚的朋友,無論是溪釣磯釣或海釣,樂趣如何?恰似飲水滋味冷暖飲者自知。無可諱言,喜歡釣魚者不見得就會烹煮魚獲。因為釣魚和料理完全是兩碼子事,但若能釣又能煮,那人可就是天才釣手囉。
在我偌多的釣友之中,清吉兄就是屬於這號人物,能釣能煮技術一流,所以,每次出釣他就是現成的烹調高手。清吉兄任職於基隆某石油公司之加油站主任,人嘛,長得是清逸俊秀,神似日本影星小林旭之翻版。恰好他又姓林,因此,大夥便以小林君稱呼他而不名。
此人看似斯文軟弱,中魚拉扯的那股狠勁無人能比。他常說:「釣魚最過癮的是中魚時之拉扯,釣魚之最大缺點是會釣不會煮。」此話之出口,用意不知是要炫耀自己能釣能煮?還是要強調過程之享受好過魚滋味之享受?
儘管如此,他夫婦倆之烹魚技術無懈可擊。根據清吉兄之自白,早年他沉浸魚釣魚之外,每次釣完魚回家之後,他就泡在廚房跟隨夫人學習烹魚技術。或許因為有這層之用功,所以,他才會擁有如此出色的烹魚技術。
我常笑他說:「一個大男人常泡廚房,莫非是要進行廚房革命,好讓夫人享享清福啊?」此時他會一臉正色的告訴我說:「技術在身不嫌多,他日失業至少還可以當個廚師嘛。」這就是他的優點,事事未雨綢繆,盡情的享受學習之樂,真是個難得的好朋友。
通常海釣客喜歡釣白毛,那是因為它的拉扯力道強勁過癮。釣客最喜歡享受和魚拉扯之樂,白毛之強勁正好符合他們的要求。至於吃魚之時,大家寧願捨棄白毛吃黑毛。原因是白毛體重超過三台斤者,肉質澀韌滋味如同嚼布,完全談不上魚類應有的鮮甜滋味。
黑毛則肉質細嫩,入口滋味不知比白毛好上十倍百倍。喜歡海釣的朋友共有之認知:白毛最好吃的時候,體重大約在十幾兩至一台斤之間。若是體重10-12兩之間,肉質與滋味還算不錯。
不過,將它與黑毛做個比較,它的滋味肉質還是差上黑毛一大截了。清吉兄對於白毛之烹煮,自有他自己的一套。他的處理方法,將三台斤以上之白毛魚獲,去皮片下魚肉,醃以鹽、酒、大蒜、生薑、辣椒與醬油之中。
醃漬半小時之後,取出魚肉切絲爆炒芹菜或韮菜,滋味可口還不難吃。若是輕醃之後,切條炒以辣椒酸菜,又是另番的滋味與口感。如果將其醃漬過之魚肉,切條裹粉入鍋油炸至金黃熟透,入嘴鮮酥脆口滋味不錯,其滋味絕不輸給酥炸土魠魚或鰆魚。
還有一種吃法,將其酥炸之魚條放入火鍋與其他佐料同煮,滋味雋永一吃難捨。戲法人人會變,各有一套各自表現罷了。清吉兄不但是我的海釣師傅,他也是我的海魚料理指導老師。二人亦師亦友情同兄弟,每次海釣之後,我們就會在廚房裡磨蹭半天,並將當天之魚獲整理乾淨,然後挑出一種魚烹煮享受一番。
世間之樂何過於此,人生之樂更是筆墨難以形容萬一。自從我認識清吉兄之後,我的海釣技術不但有了長足的進步,就連海魚之料理技術,不知不覺也學會了一大堆,而且每次見面還有不少的驚豔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