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
山村地處偏塞傳奇故識別多,有關憨人傻事之故事,一日一夜也說不完。它不但是引人入勝之傳說,更是人們茶餘飯後俏談之靈魂素材。故鄉上福基是個荒僻山村,交通方便但人口不多,而她所留下來的傳奇故事,收攏過來少嘛也有一籮筐之多!本文介紹之主角「油百臘」,只是這籮筐內的故事之一罷了。
「油百蠟」並非啥麼風雲人物,他只不過是個市井小民罷了。只因此人死愛面子,所以,留下不少有趣之逸事供人回味。有一回他在朋友家中打牌,手氣正在不順之際,偏偏從家裏傳來一則很壞的消息。
傳話之人氣喘吁吁的告訴他說:「油百臘不好了!你家失火房子快燒光啦!」這位仁兄聽到消息並未緊張,態度鎮靜悠哉游哉的吃牌打牌。賭友不解問他為何半點也不緊張?他悠然的回答說:「這套西裝穿在我身上,家中已無啥可燒了。」
接著他又補上一句話說:「家燒了可以去住廟裏,西裝燒了可就沒搞頭啦。」眾人見他氣定神閒,遂說此人「不怕大火燒房屋,只怕跌落糞坑裏。」語多譏諷,但他一點也不在乎。
還有一點讓村人感到不解之事,明知這傢伙家裏窮得要命,如果身陷地獄被鬼抓走,他都無能贖身之困頓生活。可是每天出門之時,依然西裝在身嘴角還泛著油光。說他不窮嘛,看他的行為舉止卻又不像有錢之人。怎麼看怎麼怪,就是說不出怪在哪裡?村裏有兩兄弟想探知他的底細,但是跟蹤也找不到裂縫痕跡。
之後跟蹤的兩兄弟,決定以「分進合擊」之策略,進行廿小時之貼近跟監。兄弟倆一人正面出擊,一人從旁策應,雙管齊下寄望能夠獲得答案。兄弟倆分工妥當,遂進入攻擊位置,朝著目標各自前進。
萬沒想到對方也非省油之燈,迂迴進退左閃右躲,導致正面攻擊之哥哥策略失靈。至於從旁策應之弟弟,因為策略得宜似乎有點收穫,他不動聲色的蹲在位置上,暗中埋伏於他家左近等候機會。
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他埋伏在門前的花樹矮牆角落上,視線正好對準客廳,看得清楚房間之通道。這天讓他見到一個大秘密,他發現目標在客廳裏照鏡子,利用生茶油將頭髮定型。
接著人走到通道角落上,伸手將一塊懸掛色澤烏黑之豬肉取下,往嘴唇上抹一抹再掛回去。然後又回到客廳照照鏡子,抹勻嘴唇上之油光。再對鏡子左顧右盼好一會,這才若無其事的吹著口哨出門去了。
之後追蹤之弟弟向鄰居詢問,他家掛在通道上的烏黑的是啥東西?鄰人說是豬肉。弟地追問那豬肉放多久啦?鄰居說好像是土地公生當天掛的?天啊!監視的弟弟曲指一算,已然有三、四個月之久了。
他將這個訊息告訴哥哥,連他哥哥都覺得匪夷所思哩!之後這則消息不知識如何傳出去的?此事喧騰一時,並也成為村人談笑之話題。在我童年的記憶哩,老祖母曾有多次說過這則故事。
每於故事說完之後,老母必然諄諄教誨我等,千萬不要學其模樣讓人笑話。而我每次聽過故事之後,我都會天真的詢問老祖母,為何大家都叫他「油百蠟」呢?老祖母總是笑笑不語,不然就是顧左右而言他。
老祖母從來不給答案,要不然就是找個理由搪塞過去。嗣後,我家孫子們也喜歡在睡前聽故事,我也將此故事說給他們聽。有趣的事無獨有偶,我家那些聰明的孫子們,他們也會向我提出相同的問題詢問所以然。
當然我也學著老祖母的絕招,打打馬虎眼想要唬哢過去。然而孫兒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得自嫡傳,纏鬧功夫更是如出一轍。被他們纏得無處可逃之際,有道是有樣學樣,我也學老祖母顧左右而言他的功夫,草草應對以了其事,因為我真的不知它的答案嘛!
俗語云:「遠親不如近鄰」,此話對於經常搬家的我們感受最深。那年,當我們居住在五分埔鐵路宿舍之時,發現許多同是離鄉背井外出謀生的人,就更能體會出這句話的個中涵意啦。
我們這干人等,或許家人都在同一地點上班,孩子也都就讀同校,這種厝邊頭尾情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當時尚未有收音機與電視,家中有一部留聲機就算是不簡單之家啦。每天晚上這家的門前,就會成為眾人聚會的場所了。
印象之中,絕大多數的家庭晚餐過後,男人都會拿把扇子搬張矮凳子,坐在宿舍各條通之間的空地上聊天。大夥之間的情誼如同家人,有福分享有難同當,因此,各家之大人小孩都相處得十分融洽。
當時雖然沒有電視收音機,可是鐵路局之服務單位,每半個月有一場電影欣賞晚會,在當時而言它是一種體貼的服務。而受惠者不僅只鐵路員工眷屬而已,就連附近的農村人家也廣受澤被呢。
平常時日裏晚飯過後,男人相聚聊談一些工作上的閒事。有時候也會超出限制級的範圍,談些風花雪月之雜聞傳言。雖然都是一些芝麻小事,到了他們口中幾乎都成為天大之事。
婦道人家則在家事完畢之後,替她老公泡杯好茶送過去給他潤喉。有時候遇上自家做些小點心,她也會順帶的送過去,讓那些一起聚聊之男人分享。接下來就是她們自己的時間,三、五好友另闢戰場聊天去了。
此時張家阿姨的清亮嗓音開場了,她嘴唱著拿手的歌曲嬝嬝自嘴裏傳颺出來。另家幾位伯母嬸娘們,興趣一來也跟著低聲跟唱。接著又有些阿姨們出聲附和,於是宿舍婦女合唱團便開始賣力的演出。
流行歌曲、兒歌、地方戲曲、搖籃曲、客家山歌全都出籠。她們的歌聲不見得很好,但聽入耳裏卻是無可挑剔。她們每天的結束曲子總是「珍重再見」,男人多次要求她們換換口味,可是主婦們都很堅持,最後這個爭執也就不了了之矣。
婦女合唱團的歌聲停歇過後,就是她們閒聊的開始。誰家男人花心、誰家的孩子書讀得好、東家長西家短的聒噪不休。儘管這些都是蜚長流短,但在那種單調生活之中,可說是無傷大雅啦。
孩子們可沒興趣留在大人身邊,他們也有自己的去處。他們自己的玩意兒的花樣可真多。大家都是同學同班同學校,年紀相仿臭味相投,交情之深可用「換帖兼死忠」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當年我的同齡之友不少,我們一起玩踢罐筒、一起玩騎馬打仗、甚至在公設浴池內袒裎相見,一起洗澡。因此誰的胎記長在哪裡?誰的話兒長相奇特?全都一清二楚毫無掩飾。而那些一起玩過的往事,至今如遇聚會一起,大夥依然津津樂道。
女生聚在一起玩丟沙袋、一起玩捉迷藏、一起在公設浴池洗澡、至於她們是否像男孩子一樣調皮,那只有天曉得啦!時光匆匆過歲月也流逝,昔日濃濃的厝邊頭尾之鄉情,如今已經淡然無存。從前以黑瓦白木架建構之眷屬房舍,今天已變成一幢幢的高樓大廈。
某日得空回去走逛一番,所見所聞已經今非昔比。我用心的尋東找西努力的拼湊往昔,結果任我如何用盡心思,就是無法拼湊出過去的點點滴滴。我帶著一顆失落的心情離開故地,邊走邊想世事變化之大實在令人唏噓不已。[待續]。
山村地處偏塞傳奇故識別多,有關憨人傻事之故事,一日一夜也說不完。它不但是引人入勝之傳說,更是人們茶餘飯後俏談之靈魂素材。故鄉上福基是個荒僻山村,交通方便但人口不多,而她所留下來的傳奇故事,收攏過來少嘛也有一籮筐之多!本文介紹之主角「油百臘」,只是這籮筐內的故事之一罷了。
「油百蠟」並非啥麼風雲人物,他只不過是個市井小民罷了。只因此人死愛面子,所以,留下不少有趣之逸事供人回味。有一回他在朋友家中打牌,手氣正在不順之際,偏偏從家裏傳來一則很壞的消息。
傳話之人氣喘吁吁的告訴他說:「油百臘不好了!你家失火房子快燒光啦!」這位仁兄聽到消息並未緊張,態度鎮靜悠哉游哉的吃牌打牌。賭友不解問他為何半點也不緊張?他悠然的回答說:「這套西裝穿在我身上,家中已無啥可燒了。」
接著他又補上一句話說:「家燒了可以去住廟裏,西裝燒了可就沒搞頭啦。」眾人見他氣定神閒,遂說此人「不怕大火燒房屋,只怕跌落糞坑裏。」語多譏諷,但他一點也不在乎。
還有一點讓村人感到不解之事,明知這傢伙家裏窮得要命,如果身陷地獄被鬼抓走,他都無能贖身之困頓生活。可是每天出門之時,依然西裝在身嘴角還泛著油光。說他不窮嘛,看他的行為舉止卻又不像有錢之人。怎麼看怎麼怪,就是說不出怪在哪裡?村裏有兩兄弟想探知他的底細,但是跟蹤也找不到裂縫痕跡。
之後跟蹤的兩兄弟,決定以「分進合擊」之策略,進行廿小時之貼近跟監。兄弟倆一人正面出擊,一人從旁策應,雙管齊下寄望能夠獲得答案。兄弟倆分工妥當,遂進入攻擊位置,朝著目標各自前進。
萬沒想到對方也非省油之燈,迂迴進退左閃右躲,導致正面攻擊之哥哥策略失靈。至於從旁策應之弟弟,因為策略得宜似乎有點收穫,他不動聲色的蹲在位置上,暗中埋伏於他家左近等候機會。
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他埋伏在門前的花樹矮牆角落上,視線正好對準客廳,看得清楚房間之通道。這天讓他見到一個大秘密,他發現目標在客廳裏照鏡子,利用生茶油將頭髮定型。
接著人走到通道角落上,伸手將一塊懸掛色澤烏黑之豬肉取下,往嘴唇上抹一抹再掛回去。然後又回到客廳照照鏡子,抹勻嘴唇上之油光。再對鏡子左顧右盼好一會,這才若無其事的吹著口哨出門去了。
之後追蹤之弟弟向鄰居詢問,他家掛在通道上的烏黑的是啥東西?鄰人說是豬肉。弟地追問那豬肉放多久啦?鄰居說好像是土地公生當天掛的?天啊!監視的弟弟曲指一算,已然有三、四個月之久了。
他將這個訊息告訴哥哥,連他哥哥都覺得匪夷所思哩!之後這則消息不知識如何傳出去的?此事喧騰一時,並也成為村人談笑之話題。在我童年的記憶哩,老祖母曾有多次說過這則故事。
每於故事說完之後,老母必然諄諄教誨我等,千萬不要學其模樣讓人笑話。而我每次聽過故事之後,我都會天真的詢問老祖母,為何大家都叫他「油百蠟」呢?老祖母總是笑笑不語,不然就是顧左右而言他。
老祖母從來不給答案,要不然就是找個理由搪塞過去。嗣後,我家孫子們也喜歡在睡前聽故事,我也將此故事說給他們聽。有趣的事無獨有偶,我家那些聰明的孫子們,他們也會向我提出相同的問題詢問所以然。
當然我也學著老祖母的絕招,打打馬虎眼想要唬哢過去。然而孫兒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得自嫡傳,纏鬧功夫更是如出一轍。被他們纏得無處可逃之際,有道是有樣學樣,我也學老祖母顧左右而言他的功夫,草草應對以了其事,因為我真的不知它的答案嘛!
俗語云:「遠親不如近鄰」,此話對於經常搬家的我們感受最深。那年,當我們居住在五分埔鐵路宿舍之時,發現許多同是離鄉背井外出謀生的人,就更能體會出這句話的個中涵意啦。
我們這干人等,或許家人都在同一地點上班,孩子也都就讀同校,這種厝邊頭尾情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當時尚未有收音機與電視,家中有一部留聲機就算是不簡單之家啦。每天晚上這家的門前,就會成為眾人聚會的場所了。
印象之中,絕大多數的家庭晚餐過後,男人都會拿把扇子搬張矮凳子,坐在宿舍各條通之間的空地上聊天。大夥之間的情誼如同家人,有福分享有難同當,因此,各家之大人小孩都相處得十分融洽。
當時雖然沒有電視收音機,可是鐵路局之服務單位,每半個月有一場電影欣賞晚會,在當時而言它是一種體貼的服務。而受惠者不僅只鐵路員工眷屬而已,就連附近的農村人家也廣受澤被呢。
平常時日裏晚飯過後,男人相聚聊談一些工作上的閒事。有時候也會超出限制級的範圍,談些風花雪月之雜聞傳言。雖然都是一些芝麻小事,到了他們口中幾乎都成為天大之事。
婦道人家則在家事完畢之後,替她老公泡杯好茶送過去給他潤喉。有時候遇上自家做些小點心,她也會順帶的送過去,讓那些一起聚聊之男人分享。接下來就是她們自己的時間,三、五好友另闢戰場聊天去了。
此時張家阿姨的清亮嗓音開場了,她嘴唱著拿手的歌曲嬝嬝自嘴裏傳颺出來。另家幾位伯母嬸娘們,興趣一來也跟著低聲跟唱。接著又有些阿姨們出聲附和,於是宿舍婦女合唱團便開始賣力的演出。
流行歌曲、兒歌、地方戲曲、搖籃曲、客家山歌全都出籠。她們的歌聲不見得很好,但聽入耳裏卻是無可挑剔。她們每天的結束曲子總是「珍重再見」,男人多次要求她們換換口味,可是主婦們都很堅持,最後這個爭執也就不了了之矣。
婦女合唱團的歌聲停歇過後,就是她們閒聊的開始。誰家男人花心、誰家的孩子書讀得好、東家長西家短的聒噪不休。儘管這些都是蜚長流短,但在那種單調生活之中,可說是無傷大雅啦。
孩子們可沒興趣留在大人身邊,他們也有自己的去處。他們自己的玩意兒的花樣可真多。大家都是同學同班同學校,年紀相仿臭味相投,交情之深可用「換帖兼死忠」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當年我的同齡之友不少,我們一起玩踢罐筒、一起玩騎馬打仗、甚至在公設浴池內袒裎相見,一起洗澡。因此誰的胎記長在哪裡?誰的話兒長相奇特?全都一清二楚毫無掩飾。而那些一起玩過的往事,至今如遇聚會一起,大夥依然津津樂道。
女生聚在一起玩丟沙袋、一起玩捉迷藏、一起在公設浴池洗澡、至於她們是否像男孩子一樣調皮,那只有天曉得啦!時光匆匆過歲月也流逝,昔日濃濃的厝邊頭尾之鄉情,如今已經淡然無存。從前以黑瓦白木架建構之眷屬房舍,今天已變成一幢幢的高樓大廈。
某日得空回去走逛一番,所見所聞已經今非昔比。我用心的尋東找西努力的拼湊往昔,結果任我如何用盡心思,就是無法拼湊出過去的點點滴滴。我帶著一顆失落的心情離開故地,邊走邊想世事變化之大實在令人唏噓不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