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中國人喜歡稱王,台灣人也不遑多讓。無論從事何種行業,一旦成名小有成就,便以「大王」稱之面色不變。因此哪天當您走上大街逛歩,您便可以看見許多「XX大王」之招牌。「便當大王」、「餅乾大王」、「香腸大王」、「牛肉麵大王」……等等等、處處大王不勝枚舉。

古書上說:「三代之下,無不好名者。」信哉斯言,一語道破了這干人等之心態。果真如此好名,在下也想弄個啥麼大王當當。不過,「吹牛大王」在下則敬謝不敏啦。當然這些都是趣話,權且當作共襄盛舉之笑帖罷了。

記得那年退伍的前夕,家住雲林縣林內鄉的阿郎邀我去他家一遊。他將自己家鄉說得天花亂墜,喜歡到處走動的我,很自然的就被他說服一起出發了。是日,天公做美沒下雨,天清氣爽風和日麗,正是個標準郊遊的好時機。

我們愉快的出發,搭上火車換公車來到雲林縣的林內鄉。車子進入鄉道公路上,週遭淳樸的景色,在我心中有著一份親切之感覺。下車走路去阿郎家,一路見他和村人打招呼,彷彿我又回到山村一般,到處都是熟人鄰居招呼不停。

由於心裏有著認同感,走起路來腳步就顯得輕鬆許多。阿郎家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外觀古貌岸然十分順眼。他家四合院方式前後兩層建築,叔伯家人居住一起。大廳與曬穀場連接一起,家畜家禽滿場活動非常熱鬧。

東西廂房按照年紀分住,前排年長後排年幼。雞寮鴨舍建築在池塘邊,塘內廣植菱荷還養著許多魚類。因為農田池塘與菜園之收入不錯,足夠這個龐大家族之溫飽。自給自足還有餘存,年年新增房舍有目共睹。

鄉村生活讓人情緒穩定,加上生活無虞輕鬆過日,所以人人臉上佈滿笑容,見有外人入村訪友,他們也都會露出笑容表示歡迎。我剛踏進這家全無生分之感覺,迅速的就融入他們的生活之中,心情感覺十分暢快自在。當晚與他家人共進晚餐,談天說地話桑蔴,東拉西扯聊得非常開心。

酒足飯飽之餘,還有自家水果供應。心情大好因此開懷大吃,結果差點就把胃囊撐破了。歡樂時光持續至晚上十點左右,我與阿郎同睡其房間。夜闌人靜毫無喧嘩干擾,一宿無語直睡到天亮。

翌日醒過來這家人之作息早已展開,男人女人各司其職,大人小孩都有工作。吃過早餐之後,我和阿郎騎腳踏車上街訪友。訪友歸來騎走入另條街道,遠遠望堅一塊橫字招牌。招牌紅底黑字寫著「排骨飯大王」幾個大字,底下則是一些食物品名陪襯。

一時之興起讓我想嚐它的滋味,於是跟阿郎提出建議在此午餐,阿郎同意之後,兩人便停好鐵馬進入店內賞光。進入店內一看,招牌上明明寫著「排骨飯大王」,卻沒想到店內賣的竟然是豬腳。阿郎對我說,此店早先確實是專賣排骨酥,以及相關之米麵與小菜,豬腳就是其中小菜之一。

因為這家豬腳口感不錯,滷煮滋味也很好,悅遠近來,遂而取代排骨而成為店內之主打商品。這家的豬腳先炸後滷,故能保持豬腳Q彈知口感。既來之則安之,阿郎點叫各一份豬腳飯一起嚐味。

這家「排骨飯大王」小吃店,窗明几淨空間舒適,加上豬腳炸滷到位口感好,「排骨飯大王」所賣之豬腳給我留下深刻之印象。我們仔細品嘗著這家的豬腳飯,順便聊些有的沒的,一大塊滷豬腳除了骨頭外,全部都落入我的胃袋內。

吃罷美味回家途中,阿郎又對我說:「你可別小看這家鄉下小吃店,過去許多政府高官,對此家的豬腳讚不絕口呢。」被阿郎點名之高官雖已過氣,但在當時都是政壇上響噹噹的人物。他們在其任職期間,對於台灣政經之貢獻舉足輕重咧。

豬隻是農業時代的主要家畜之一,每逢神誕或節慶來臨,牠總是成為獻佛酬神之祭品主角。家庭經濟困頓,孩子開學註冊,還有臨時之急需,牠總是義不容此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您可別以為豬隻笨頭笨腦,牠的智商可高出人類許多,只是牠無法用語言表達罷了。牠是人類豢養之至寶,從頭到尾,自皮至毛,乃至骨頭豬糞,在在都可發揮出它得最大作用。

我在廈門街有位朋友,他家是鬃刷製作工廠。如果沒有豬毛供應,他們一家人與工廠員工,都得喝西北風去了。汀洲街的阿光家裡是皮鞋工廠,若無豬皮之供應,那麼它就無法成為我的高中同學了。

正當能源危雞降臨之時,處處高呼節約能源之際,我們村子裡早就利用豬糞沼氣替代能源啦。凡此種種之貢獻有目共睹,所以,我們人類絕對不可以虧待豬隻喲。豬肉人人愛吃家家都喜歡它,如果長久無法親近豬肉,老爸老媽缺少膽固醇,那可就無氣力工作,我家之生計該怎麼辦?

我愛吃豬肚,大肚小肚我都喜歡。家母常用大肚裝糯米蒸熟,然後切塊分給家人享受,滋味之美,至今猶深深刻在腦海裡。小弟年幼膀胱衰弱經常尿床,利用豬小肚燉胡椒連吃三回,從此他就不再尿床了。豬肚之用如此之大,但是各位可清楚豬肚是牠的啥麼部位呀?

嘿嘿!您不知道對不對?那麼就讓在下獻醜告訴您吧。豬大肚是牠的胃囊,豬小肚是牠的膀胱,答案就是這麼簡單,現在大家應該都瞭解了吧?中國人可真行,這麼無聊的豬隻器官,到他手上竟能做出一道道的美食來。

我家鄰居阿木嫂,平日做事手腳慢不打緊,一張嘴緊閉著好像大家都欠她的錢似的。公婆不愛丈夫不疼,就連孩子也不喜歡她,可是她那手豬肚絲炒薑絲,可真是一把罩呢。

她用麵粉翻洗豬大肚內之黏液雜質,然後以精巧刀工將它切成絲條。烈火快炒起鍋前加些醋,一盤香噴噴的豬肚炒薑絲上桌矣。這盤美味口感脆嫩,酸中帶香滋味雋永。凡是吃過之人,無不稱讚它是天下美味。

家母很想學會這道美食,所以前去請她教授。阿木嫂毫不藏私,技巧和盤托出並細心教導。不知是她傳授不得法,還是家母得聰智不足?一試再試連三試,就是無法炒出它的脆嫩口感。

豬大肚內裝隻童子雞,雞腹內再填滿糯米或四神藥材。然後放入蒸籠隔水蒸燉,熟透之後湯鮮肉美人人喜歡。醬燒豬肚或椒香紅燒豬肚,這些美未經常出現在古早的流水席上。然而在這凡事講究快速時代裡,這些耗時燒做之美味早已被淘汰出局。

家母廚藝習慣於大手筆,她用小蘇打洗淨豬肚內外之後,將它切塊猛火快炒芹菜,出鍋滴上香油滋味也不賴。可惜她在中年之後,很少再作此味啦。豬小肚也可用大肚做法去料理。不過用量需多來源不易,因此在鄉下絕大多數人家,都是用它燉胡椒粒當做湯品上桌。

一般的小吃攤將它當作黑白切之素材,外省麵攤是將它與牛肉同鍋共滷,冷卻之後切片切條與毛肚牛肉同盤,吃將起來別有一番鮮香滋味。我喜歡吃它的薑絲炒,孩子們則大都喜歡吃小肚清燉胡椒粒。還有豬小肚滾水汆燙後,切片沾蒜蓉醬油或桔子醬,這也是我的最愛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