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
民以食為天,走到哪吃到哪,那可是我最喜歡之事。當年公司派我去東南亞開發市場,首站是馬來西亞之怡保與馬六甲。在那段時間居停時間裡,老商友陳先生負責招待。為了照顧上之方便,他用自家的轎車將我從吉隆坡接我至怡保。當時會選擇這兩個地點,原因是這裡客家人居多比較容易開發。
此行目的是要尋找地區總代理,年輕的我在陳先生的引領下,意外的把事情處理得非常順妥。之後再經東、西馬商友之協助,我廠產品終於在馬來西亞立穩腳根。而在這兩地行走期間,初次邂逅馬來食物沙嗲(Satay)。這種既傳統夜通俗的地方食物,卻是緊緊的抓住我的胃囊。
這日,由陳先生帶著我逛遊,怡保附近的大排檔巴剎夜市。甫一進入夜市門口,陣陣烤肉香味撲鼻而來。循香找到肉香來源,那是一個個烤肉串之小攤位。見到烤爐上吱吱作響的烤肉串,加上令人難以拒絕誘惑的肉香味,使得我這個好吃之人不禁垂涎欲滴。
就在友人的購買裏,我第一次享受到沙嗲的滋味。這種用雞或牛羊肉切成小方塊,利用長竹籤串成肉串上爐燒烤之食物,想不到它竟然是馬來西亞傳統小吃之主角。肉串入口鮮嫩香甜,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網嘴裏送。友人見我對它一見鍾情,遂主動的將它的內涵詳細告知。
友人說:「您可別小看這一串沙嗲燒烤,他要弄得眾口接受並不簡單。沙嗲之美味全在醬料,醬料之調配可以影響到燒烤之品質。沙嗲醬主要成分包括椰漿、芫荽子粉、大茴香與茴香粉、辣椒乾和檸檬草、還有番茄汁、洋蔥肉桂香茅花生、以及沙拉油鹽巴之調和。上烤之前的小肉塊,都需醬醃入味之後才可以上爐燒烤。」
一支鮮嫩甜美又好吃的沙嗲,端看在燒烤師傅之火候掌控。邊烤邊翻邊塗醬汁,動作連綿不容小覷。火候控制不好的成品,入嘴乾澀肉硬口感不佳。火候掌控得宜,不但賣相好滋味更是一級棒。真想不到一串沙嗲烤串,竟然包含著如此繁雜的手續和技巧。友人邊說邊向各攤買下三五支,讓我細細品味前間之差異。
今晚胃口特佳,一串接一串的啃吃大為開懷。吃食之間口感顯然不同,有些烤得過火呈現乾澀,有些火候不足則腥味留嘴。磨磨蹭蹭走過半條街,吃到的沙嗲烤串不計其數,吃到最後竟然無法分辨滋味。有人見我嘴巴夠累了,遂在路旁買杯矇矇渣渣給我調和口味。
此時商友他又開口對我說:「美味的沙嗲沾沙嗲醬入口,它的滋味又是另番風格。沾醬的口感麻辣滿嘴,一吃滋味永難忘懷。」他的說法引起我的好奇,於是再買幾串試著沾醬吃,果然味道不錯滿口麻辣滋味在跳舞咧。
除此之外友人還說:「沙嗲搭配著生黃瓜、生洋蔥,還有搭配椰葉包裹的白飯糰也不錯吃。白飯軟糯可口,沾上沙嗲醬滋味更加雋永。當地人或外來人,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吃它。」
自從在馬來西亞吃過沙嗲食物之後,我對沙嗲印象極為良好。而馬華商友之熱心招待,讓我深深感唸不已。之後我在中南半島各國遊走,亦有吃到各地沙嗲之食物。但在我的印象裏,似乎它們的滋味總覺得比馬來西亞的沙嗲差多。我對馬來西亞的沙嗲如此偏愛,大概就是先入為主之觀念作祟吧?
1985年7月,我人來到大馬聯邦已經一週有餘,沒有做到啥麼生意倒是吃了不少美食。在坡內半山巴拜訪客戶,一路都是表姊夫陪伴不覺生蘇。在環丹在亞羅士打,一位劉姓華僑做陪倒是拉了幾個客戶。
至於去巴生港,純粹是去拜訪熟識台商。因有台商隻款待,日子也過得相當不錯。交朋友就是這點好處,走到哪不愁吃住相當愜意。夕眺遠與檳榔城純粹是觀光,但到最後一站怡保之時,雖然已經疲累,但因友人張先生之招待,想當滿意啦。
張先生是廣東客家人,彼此之間語言暢通無阻,所以在不知不覺裡,兩人就變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儘管怡保的生意不大,可是友誼勝過一切。他喜歡吃我也喜歡,臭味相投由他帶路,我們走走老街逛逛大排檔。吃遍在地之「叻沙」(Laksa)與「辣叻沙」(Asam Laksa)。
張先生說它是「拉薩麵」,猛一聽我還以為它是「骯髒麵」咧。當地人唸「Laksa」之「K」音只是輕輕帶過,所以聽入耳裡就聽成「拉薩」。難怪會讓台灣人以為它是「骯髒麵」嘛。這種在地麵的湯頭酸酸辣辣的,內有魚蝦、豆芽、它是很普遍之麵食,如同台灣陽春麵一樣的平民化啦。
至於怡保的中國麵則包括有粄麵、雲吞麵(餛飩麵)。而大炒方面,則涵括各種炒麵,其中以福建炒和廣東炒最多人吃。還有鮮蝦麵、炒粿條、都充滿著客家或閩南之傳統滋味。另外,在地的麵類可以分黃麵﹐雲吞麵﹐粿條﹐米粉﹐老鼠粉﹐可以選湯煮或乾撈。如果選湯煮,它還可以選清湯或油湯或咖哩等等。
此地之「豬腸粉」很好吃,它的名字上有豬腸二字,其實內涵裡並無豬腸。它是由粗河粉(寬粄條)加小蝦米,淋上香菇汁或甜醬或咖哩或都加。張先生極力的推薦加蝦膏,他說這樣可以吃出鮮甜香的味道。
「福建蝦麵 」的湯頭微辣,內容有蝦子、甕菜(空心菜)、麵條可以搭加米粉或其他類之湯頭或麵類。在這裡的店家幾乎都是語言天才,國、台、客語都通,印度話馬來語或英文也通。
怡保老街之「雞絲河粉」,湯頭甜美滋味好,內容有雞肉絲,芽菜。當地所說的麵條,其實就是粿仔條河粉。「炒粿條」之主角就是河粉,也可以是麵。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內容有蚵仔,蝦子、蛋、叉燒等等,可依食客之要求搭加其他。
怡保之「雲吞麵」不錯吃,雖然它是廣式食物,但已揉合著馬來西亞的風味。湯頭可要求加或不加,而不加湯者稱之為「乾撈」。雲吞內包有豬肉、蝦肉兩種。而椰漿飯(Nasi Lemak) 在這裡就像叻沙麵一樣的普遍,它是超普羅級的小吃。內容主要是炸雞塊、椰漿煮的飯、炸小魚干、炒花生和特製辣醬組合而成。
此外,有些攤子是像台灣的自助餐一樣的擺設。扣掉炸雞塊它就是椰漿飯最基本的組合,但是食客可以自行選擇以牛肉、或羊肉、或雞肉、或蘇東(小小捲)或魚肉來當主菜。至於肉骨茶嘛,在大牌檔和茶餐廳裡都可以吃得到。
咖啡算是是馬來西亞的特產,而「怡保白咖啡」乃怡保之地方特產。這種咖啡歷史悠久,馳名海內外。白咖啡原料採用最高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以低溫的方式來烘焙。它的咖啡因成分低,故可讓咖啡的苦味降至最低。
最好的黃金比例,除去了一般高溫及炭烤的焦苦及酸澀味。白咖啡之調配,採用英國皇家御用的高級脫脂奶精,摒棄傳統使用的白糖,而是以蔗糖製成的冰糖溶合調配。我比較習慣喝茶或白開水,對於咖啡淺嚐即止。不過,對於具有地方特色之產物,我都喜歡有個基本之瞭解。
於是我向張先生請教,為何怡保咖啡叫做白咖啡?張先生笑著對我說:「我們這裡的人喝咖啡都加奶精,因其顏色呈現淡白顏色,故爾稱之為白咖啡。在地人的習慣裡,沒加糖沒加奶精的咖啡就被稱做黑咖啡啦。」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道理雖然簡單,但是沒有問個清楚還是不會明白的。[待續]。
民以食為天,走到哪吃到哪,那可是我最喜歡之事。當年公司派我去東南亞開發市場,首站是馬來西亞之怡保與馬六甲。在那段時間居停時間裡,老商友陳先生負責招待。為了照顧上之方便,他用自家的轎車將我從吉隆坡接我至怡保。當時會選擇這兩個地點,原因是這裡客家人居多比較容易開發。
此行目的是要尋找地區總代理,年輕的我在陳先生的引領下,意外的把事情處理得非常順妥。之後再經東、西馬商友之協助,我廠產品終於在馬來西亞立穩腳根。而在這兩地行走期間,初次邂逅馬來食物沙嗲(Satay)。這種既傳統夜通俗的地方食物,卻是緊緊的抓住我的胃囊。
這日,由陳先生帶著我逛遊,怡保附近的大排檔巴剎夜市。甫一進入夜市門口,陣陣烤肉香味撲鼻而來。循香找到肉香來源,那是一個個烤肉串之小攤位。見到烤爐上吱吱作響的烤肉串,加上令人難以拒絕誘惑的肉香味,使得我這個好吃之人不禁垂涎欲滴。
就在友人的購買裏,我第一次享受到沙嗲的滋味。這種用雞或牛羊肉切成小方塊,利用長竹籤串成肉串上爐燒烤之食物,想不到它竟然是馬來西亞傳統小吃之主角。肉串入口鮮嫩香甜,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網嘴裏送。友人見我對它一見鍾情,遂主動的將它的內涵詳細告知。
友人說:「您可別小看這一串沙嗲燒烤,他要弄得眾口接受並不簡單。沙嗲之美味全在醬料,醬料之調配可以影響到燒烤之品質。沙嗲醬主要成分包括椰漿、芫荽子粉、大茴香與茴香粉、辣椒乾和檸檬草、還有番茄汁、洋蔥肉桂香茅花生、以及沙拉油鹽巴之調和。上烤之前的小肉塊,都需醬醃入味之後才可以上爐燒烤。」
一支鮮嫩甜美又好吃的沙嗲,端看在燒烤師傅之火候掌控。邊烤邊翻邊塗醬汁,動作連綿不容小覷。火候控制不好的成品,入嘴乾澀肉硬口感不佳。火候掌控得宜,不但賣相好滋味更是一級棒。真想不到一串沙嗲烤串,竟然包含著如此繁雜的手續和技巧。友人邊說邊向各攤買下三五支,讓我細細品味前間之差異。
今晚胃口特佳,一串接一串的啃吃大為開懷。吃食之間口感顯然不同,有些烤得過火呈現乾澀,有些火候不足則腥味留嘴。磨磨蹭蹭走過半條街,吃到的沙嗲烤串不計其數,吃到最後竟然無法分辨滋味。有人見我嘴巴夠累了,遂在路旁買杯矇矇渣渣給我調和口味。
此時商友他又開口對我說:「美味的沙嗲沾沙嗲醬入口,它的滋味又是另番風格。沾醬的口感麻辣滿嘴,一吃滋味永難忘懷。」他的說法引起我的好奇,於是再買幾串試著沾醬吃,果然味道不錯滿口麻辣滋味在跳舞咧。
除此之外友人還說:「沙嗲搭配著生黃瓜、生洋蔥,還有搭配椰葉包裹的白飯糰也不錯吃。白飯軟糯可口,沾上沙嗲醬滋味更加雋永。當地人或外來人,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吃它。」
自從在馬來西亞吃過沙嗲食物之後,我對沙嗲印象極為良好。而馬華商友之熱心招待,讓我深深感唸不已。之後我在中南半島各國遊走,亦有吃到各地沙嗲之食物。但在我的印象裏,似乎它們的滋味總覺得比馬來西亞的沙嗲差多。我對馬來西亞的沙嗲如此偏愛,大概就是先入為主之觀念作祟吧?
1985年7月,我人來到大馬聯邦已經一週有餘,沒有做到啥麼生意倒是吃了不少美食。在坡內半山巴拜訪客戶,一路都是表姊夫陪伴不覺生蘇。在環丹在亞羅士打,一位劉姓華僑做陪倒是拉了幾個客戶。
至於去巴生港,純粹是去拜訪熟識台商。因有台商隻款待,日子也過得相當不錯。交朋友就是這點好處,走到哪不愁吃住相當愜意。夕眺遠與檳榔城純粹是觀光,但到最後一站怡保之時,雖然已經疲累,但因友人張先生之招待,想當滿意啦。
張先生是廣東客家人,彼此之間語言暢通無阻,所以在不知不覺裡,兩人就變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儘管怡保的生意不大,可是友誼勝過一切。他喜歡吃我也喜歡,臭味相投由他帶路,我們走走老街逛逛大排檔。吃遍在地之「叻沙」(Laksa)與「辣叻沙」(Asam Laksa)。
張先生說它是「拉薩麵」,猛一聽我還以為它是「骯髒麵」咧。當地人唸「Laksa」之「K」音只是輕輕帶過,所以聽入耳裡就聽成「拉薩」。難怪會讓台灣人以為它是「骯髒麵」嘛。這種在地麵的湯頭酸酸辣辣的,內有魚蝦、豆芽、它是很普遍之麵食,如同台灣陽春麵一樣的平民化啦。
至於怡保的中國麵則包括有粄麵、雲吞麵(餛飩麵)。而大炒方面,則涵括各種炒麵,其中以福建炒和廣東炒最多人吃。還有鮮蝦麵、炒粿條、都充滿著客家或閩南之傳統滋味。另外,在地的麵類可以分黃麵﹐雲吞麵﹐粿條﹐米粉﹐老鼠粉﹐可以選湯煮或乾撈。如果選湯煮,它還可以選清湯或油湯或咖哩等等。
此地之「豬腸粉」很好吃,它的名字上有豬腸二字,其實內涵裡並無豬腸。它是由粗河粉(寬粄條)加小蝦米,淋上香菇汁或甜醬或咖哩或都加。張先生極力的推薦加蝦膏,他說這樣可以吃出鮮甜香的味道。
「福建蝦麵 」的湯頭微辣,內容有蝦子、甕菜(空心菜)、麵條可以搭加米粉或其他類之湯頭或麵類。在這裡的店家幾乎都是語言天才,國、台、客語都通,印度話馬來語或英文也通。
怡保老街之「雞絲河粉」,湯頭甜美滋味好,內容有雞肉絲,芽菜。當地所說的麵條,其實就是粿仔條河粉。「炒粿條」之主角就是河粉,也可以是麵。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內容有蚵仔,蝦子、蛋、叉燒等等,可依食客之要求搭加其他。
怡保之「雲吞麵」不錯吃,雖然它是廣式食物,但已揉合著馬來西亞的風味。湯頭可要求加或不加,而不加湯者稱之為「乾撈」。雲吞內包有豬肉、蝦肉兩種。而椰漿飯(Nasi Lemak) 在這裡就像叻沙麵一樣的普遍,它是超普羅級的小吃。內容主要是炸雞塊、椰漿煮的飯、炸小魚干、炒花生和特製辣醬組合而成。
此外,有些攤子是像台灣的自助餐一樣的擺設。扣掉炸雞塊它就是椰漿飯最基本的組合,但是食客可以自行選擇以牛肉、或羊肉、或雞肉、或蘇東(小小捲)或魚肉來當主菜。至於肉骨茶嘛,在大牌檔和茶餐廳裡都可以吃得到。
咖啡算是是馬來西亞的特產,而「怡保白咖啡」乃怡保之地方特產。這種咖啡歷史悠久,馳名海內外。白咖啡原料採用最高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以低溫的方式來烘焙。它的咖啡因成分低,故可讓咖啡的苦味降至最低。
最好的黃金比例,除去了一般高溫及炭烤的焦苦及酸澀味。白咖啡之調配,採用英國皇家御用的高級脫脂奶精,摒棄傳統使用的白糖,而是以蔗糖製成的冰糖溶合調配。我比較習慣喝茶或白開水,對於咖啡淺嚐即止。不過,對於具有地方特色之產物,我都喜歡有個基本之瞭解。
於是我向張先生請教,為何怡保咖啡叫做白咖啡?張先生笑著對我說:「我們這裡的人喝咖啡都加奶精,因其顏色呈現淡白顏色,故爾稱之為白咖啡。在地人的習慣裡,沒加糖沒加奶精的咖啡就被稱做黑咖啡啦。」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道理雖然簡單,但是沒有問個清楚還是不會明白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