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我非常稱讚那些人物漫畫家,他們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以曼妙之筆觸勾勒出人物嘴臉的特性與優缺點。不管他以任何形象來呈現,總能將一個人的嘴臉面部特性表露無遺。如此的唐突堆疊,以維妙維肖或栩栩如生來形容他,相信無人會提出異議吧?
我最喜歡他們描繪的政治人物,誇張而不過份的嘴臉素描,看了都會令人拍案叫絕。相似度之高,更是令人無不莞爾一笑,激賞不已。一位擅長於人物漫畫得好友告訴我,人類的嘴臉長相越是突出者,越容易受到人物漫畫家之青睞。因為他可以利用它大做文章,招睞數以萬計的閱覽者鼓掌叫好。
人類的嘴臉型型色色,想要出人頭地受到注目,那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人嘴臉長相奇異梯突,有人則是長得一副大眾型嘴臉。其實,只要五官位置長得正確,相貌十分平常,那就肯定不容易引人注目啦。
您若想要引起人物漫畫家的注意,大前提是您的長相務必與眾不同。否則您只好認命,混在平凡人堆中納涼去吧。高中時期,我校有位女學擅長於快筆素描。她對於一般的趣味漫畫,瞬間成畫很有一手。
或許是她持才傲物之個性使然?她幾乎與班上同學或學校師長,如同絕緣體班不相往來。我是班長經常有些事情,必須面陳或交待,所以,我們之間小友溝通。她的記憶力很不錯,任何人從她面前經過,只需她抬抬眼掠過三幾秒鐘,她便可將那人之形象面貌,快速的畫在她的素描簿內。
某日她的心情盪落谷底,上課發呆不用心,被英文老師叫出去罰站在粉筆畫出的圈圈裡。所謂的「站圈圈」之體罰,老師用粉筆在班級旁的地面上劃個圈圈,然後要受罰人站在圈內,直到被罰時間滿數才可以離開。堂堂一個高中學生,好歹她也是個小大人,老師給她這種處罰實在讓人丟臉。
老師讓她沒面子,她便給老師來個小小的報復。她抽出身邊經常攜帶的記事簿與鉛筆,利用罰站的時間,將英文老師的嘴臉套入十二生肖上。好巧不巧,她的素描被老師看見,翻閱之後大發雷霆。老師翻翻看看,一股怒氣寫在臉上。
他越看怒亦越濃厚,到達臨界點瞬間爆發開來。但聞老師一聲怒吼,罵了幾句之後,便將那本記事簿沒收走人。我問她何事如此的激怒老師?她僅搖搖頭啥麼話都沒說。老師原本想用那本記事簿當證據,準備直接去向校長告狀。
但他冷靜之後想想,若將它當作證據,校長一看豈非又要鬧出笑話了嗎?於是他打消了上告念頭。老師以為沒收那本記事不就沒事了,哪知次日反鬧出了更大的笑話。這位女同學為了抗議老師沒收她的記事簿,翌日,她用另本記事簿,利用漫畫手法畫出英文老師,更多更誇張的面貌嘴臉。
她將那記事本交給班上同學輪流閱覽,因為她畫得有夠誇張有趣,看過的人無不捧腹大笑不已。高二那年,她覺得自己個性與這所學校不來電。於是她便自動申請轉學到另所學校,繼續做她的漫畫美夢去了。其實,每個人的面貌乃天生而成。上天一旦賦給你這套嘴臉,你就得與它相處終身。
偏偏上帝又會縱容一些漫畫人才下凡,利用他那犀利的筆觸,將人性的嘴臉赤裸裸的扭曲變形,然後再以誇張唐突之形象面世。每個人的嘴臉各具特色,文學家常將它化為文字,說什麼「尖嘴猴腮」「獐頭鼠目」,「牛頭馬面」、「馬不知臉長」等等諷刺文字。漫畫家將它以誇張唐突之畫作呈顯,那又有何不可呢?
在台灣除了漫畫之外,木雕藝術也是一個強項。台灣的木雕是屬於民間工藝, 一般木雕可以粗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工藝,它在我國的工種分類中,被劃分為精細木工。
若以雕刻材料而言,通常木工師傅會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做為雕材。另有一種「根雕」,它是 以自然形態的樹根做雕材,其作品則被稱為「根雕藝品」。
殊有「台灣雕刻之鄉」稱呼的苗栗三義鄉,早期因為盛產樟木而發展出雕刻工業。這些樟木經過設計、打圖、雕刻、修飾、加工,雕出觀賞或為傢具裝飾作品。由於雕工細緻,作品栩栩如生獲得好評,外銷數量逐漸擴張,因而導致三義木雕工業大為興盛。
三義鄉之木雕源起於日據時代,早期以天然奇木藝品為主。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大部分工人被征調從軍,於是木雕業生意無人問津。待至台灣光復之後,尖豐公路於民國53年開通,閉塞之三義鄉門戶大開,加上越戰美軍輪流來台渡假,台灣木雕引起他們注意。
其中有些美軍買它當記念品寄回美國,於是造成木雕之購買風潮。木雕市場需求量大增,原本奄奄一息的三義木雕,獲得新商機之注入,浴火重生再度掀起買潮。時間來至60年代,世界經濟景氣復甦,從此三義木雕工藝欣欣向榮,維持了將近廿餘年之外銷狂潮。
在這木雕工藝繁榮的當下,樟木之需求量激增而造成缺料。一些腦筋動得快的木雕工廠,將雕材轉向樟樹砍伐後遺留下來的根部。樹根去除表層之後,依其原型設計圖案,然後依圖進行雕刻,賦予樟樹根新的生命。
所謂的「根雕藝術」,在三義掀起狂浪蔚為風潮。遽烈之需求造成材料缺乏,隨著兩岸開放之腳步,有人自彼岸購買樹根粗胚,進入台灣之後再加工成為精品,此舉又再激起熱潮。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層的枯木殘根。隨著年代的久遠,枯木殘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壓,改變了它原來的物理機能。而木質內含的脂肪、醣類等等,都在水中溶解得乾乾淨淨。而附以寄生之蛀蟲被清除了,其他細菌的生存空間,也遭水壓浸泡洗淨無存。
那些水底泥埋的古木餘根,表層被水力泥沙腐蝕得絲絲縷縷突出,由是更加的強化了材質上的肌理美感。這些沉水木之外觀相貌,有的變得剛勁挺撥,有的顯示出它的崢嶸之姿。有些樣貌形成了古樸凝重,顯示出銅打鐵鑄般的外觀效果。
至於它的色澤也千變萬化,百色雜並,包括有棕色、灰色、紫色、黑色、亦有外紅內黑、或者是黑皮黃心的相貌。經過長時浸埋的水沉木,其木身木根之碳化現象極為深沉。它所顯現出來的煤炭般的黑色,晶亮耀眼、詭譎多變、神妙非凡。
這干樹根沉木令人稱道者,那就是它們永不變形、份量輕且密度高,掂在手上反映出來的重量色澤,在在令人愛不釋手。一根上好的陰沉木,它可與紫檀木相互媲美。它們堪被稱為「樹中之精,木中之魂。」
一個造詣高深的根雕專家,他們多半對於水底之沉埋木情有獨鐘。因為這是大自然的賜予,更是樹根雕刻之上好材料。根雕家時常會去江畔、河岸、或湖泊之處、尋覓水沉木做為雕材。
根雕藝術家找到合適的水沉木之後,並不急於動刀雕刻它們。他會反復不斷的觀察與品審,花費冗長時間去琢磨思考,之後才構圖設計再動工雕刻。在他們眼裡認為,展現出水沉木的自然美感,這才是雕刻之第一要素,最後才是展示自己的刀工雕藝。
「鬼斧神工,妙趣天成」,這就是根雕藝術家們的至高目標。一件絕佳的水沉木根雕作品,重視材質抓住神韻,把天然材質的奇譎美感,以精湛刀藝將它展現,於是它就會成為垂世不朽之根雕藝術作品啦。
[待續]。
我非常稱讚那些人物漫畫家,他們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以曼妙之筆觸勾勒出人物嘴臉的特性與優缺點。不管他以任何形象來呈現,總能將一個人的嘴臉面部特性表露無遺。如此的唐突堆疊,以維妙維肖或栩栩如生來形容他,相信無人會提出異議吧?
我最喜歡他們描繪的政治人物,誇張而不過份的嘴臉素描,看了都會令人拍案叫絕。相似度之高,更是令人無不莞爾一笑,激賞不已。一位擅長於人物漫畫得好友告訴我,人類的嘴臉長相越是突出者,越容易受到人物漫畫家之青睞。因為他可以利用它大做文章,招睞數以萬計的閱覽者鼓掌叫好。
人類的嘴臉型型色色,想要出人頭地受到注目,那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人嘴臉長相奇異梯突,有人則是長得一副大眾型嘴臉。其實,只要五官位置長得正確,相貌十分平常,那就肯定不容易引人注目啦。
您若想要引起人物漫畫家的注意,大前提是您的長相務必與眾不同。否則您只好認命,混在平凡人堆中納涼去吧。高中時期,我校有位女學擅長於快筆素描。她對於一般的趣味漫畫,瞬間成畫很有一手。
或許是她持才傲物之個性使然?她幾乎與班上同學或學校師長,如同絕緣體班不相往來。我是班長經常有些事情,必須面陳或交待,所以,我們之間小友溝通。她的記憶力很不錯,任何人從她面前經過,只需她抬抬眼掠過三幾秒鐘,她便可將那人之形象面貌,快速的畫在她的素描簿內。
某日她的心情盪落谷底,上課發呆不用心,被英文老師叫出去罰站在粉筆畫出的圈圈裡。所謂的「站圈圈」之體罰,老師用粉筆在班級旁的地面上劃個圈圈,然後要受罰人站在圈內,直到被罰時間滿數才可以離開。堂堂一個高中學生,好歹她也是個小大人,老師給她這種處罰實在讓人丟臉。
老師讓她沒面子,她便給老師來個小小的報復。她抽出身邊經常攜帶的記事簿與鉛筆,利用罰站的時間,將英文老師的嘴臉套入十二生肖上。好巧不巧,她的素描被老師看見,翻閱之後大發雷霆。老師翻翻看看,一股怒氣寫在臉上。
他越看怒亦越濃厚,到達臨界點瞬間爆發開來。但聞老師一聲怒吼,罵了幾句之後,便將那本記事簿沒收走人。我問她何事如此的激怒老師?她僅搖搖頭啥麼話都沒說。老師原本想用那本記事簿當證據,準備直接去向校長告狀。
但他冷靜之後想想,若將它當作證據,校長一看豈非又要鬧出笑話了嗎?於是他打消了上告念頭。老師以為沒收那本記事不就沒事了,哪知次日反鬧出了更大的笑話。這位女同學為了抗議老師沒收她的記事簿,翌日,她用另本記事簿,利用漫畫手法畫出英文老師,更多更誇張的面貌嘴臉。
她將那記事本交給班上同學輪流閱覽,因為她畫得有夠誇張有趣,看過的人無不捧腹大笑不已。高二那年,她覺得自己個性與這所學校不來電。於是她便自動申請轉學到另所學校,繼續做她的漫畫美夢去了。其實,每個人的面貌乃天生而成。上天一旦賦給你這套嘴臉,你就得與它相處終身。
偏偏上帝又會縱容一些漫畫人才下凡,利用他那犀利的筆觸,將人性的嘴臉赤裸裸的扭曲變形,然後再以誇張唐突之形象面世。每個人的嘴臉各具特色,文學家常將它化為文字,說什麼「尖嘴猴腮」「獐頭鼠目」,「牛頭馬面」、「馬不知臉長」等等諷刺文字。漫畫家將它以誇張唐突之畫作呈顯,那又有何不可呢?
在台灣除了漫畫之外,木雕藝術也是一個強項。台灣的木雕是屬於民間工藝, 一般木雕可以粗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工藝,它在我國的工種分類中,被劃分為精細木工。
若以雕刻材料而言,通常木工師傅會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做為雕材。另有一種「根雕」,它是 以自然形態的樹根做雕材,其作品則被稱為「根雕藝品」。
殊有「台灣雕刻之鄉」稱呼的苗栗三義鄉,早期因為盛產樟木而發展出雕刻工業。這些樟木經過設計、打圖、雕刻、修飾、加工,雕出觀賞或為傢具裝飾作品。由於雕工細緻,作品栩栩如生獲得好評,外銷數量逐漸擴張,因而導致三義木雕工業大為興盛。
三義鄉之木雕源起於日據時代,早期以天然奇木藝品為主。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大部分工人被征調從軍,於是木雕業生意無人問津。待至台灣光復之後,尖豐公路於民國53年開通,閉塞之三義鄉門戶大開,加上越戰美軍輪流來台渡假,台灣木雕引起他們注意。
其中有些美軍買它當記念品寄回美國,於是造成木雕之購買風潮。木雕市場需求量大增,原本奄奄一息的三義木雕,獲得新商機之注入,浴火重生再度掀起買潮。時間來至60年代,世界經濟景氣復甦,從此三義木雕工藝欣欣向榮,維持了將近廿餘年之外銷狂潮。
在這木雕工藝繁榮的當下,樟木之需求量激增而造成缺料。一些腦筋動得快的木雕工廠,將雕材轉向樟樹砍伐後遺留下來的根部。樹根去除表層之後,依其原型設計圖案,然後依圖進行雕刻,賦予樟樹根新的生命。
所謂的「根雕藝術」,在三義掀起狂浪蔚為風潮。遽烈之需求造成材料缺乏,隨著兩岸開放之腳步,有人自彼岸購買樹根粗胚,進入台灣之後再加工成為精品,此舉又再激起熱潮。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層的枯木殘根。隨著年代的久遠,枯木殘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壓,改變了它原來的物理機能。而木質內含的脂肪、醣類等等,都在水中溶解得乾乾淨淨。而附以寄生之蛀蟲被清除了,其他細菌的生存空間,也遭水壓浸泡洗淨無存。
那些水底泥埋的古木餘根,表層被水力泥沙腐蝕得絲絲縷縷突出,由是更加的強化了材質上的肌理美感。這些沉水木之外觀相貌,有的變得剛勁挺撥,有的顯示出它的崢嶸之姿。有些樣貌形成了古樸凝重,顯示出銅打鐵鑄般的外觀效果。
至於它的色澤也千變萬化,百色雜並,包括有棕色、灰色、紫色、黑色、亦有外紅內黑、或者是黑皮黃心的相貌。經過長時浸埋的水沉木,其木身木根之碳化現象極為深沉。它所顯現出來的煤炭般的黑色,晶亮耀眼、詭譎多變、神妙非凡。
這干樹根沉木令人稱道者,那就是它們永不變形、份量輕且密度高,掂在手上反映出來的重量色澤,在在令人愛不釋手。一根上好的陰沉木,它可與紫檀木相互媲美。它們堪被稱為「樹中之精,木中之魂。」
一個造詣高深的根雕專家,他們多半對於水底之沉埋木情有獨鐘。因為這是大自然的賜予,更是樹根雕刻之上好材料。根雕家時常會去江畔、河岸、或湖泊之處、尋覓水沉木做為雕材。
根雕藝術家找到合適的水沉木之後,並不急於動刀雕刻它們。他會反復不斷的觀察與品審,花費冗長時間去琢磨思考,之後才構圖設計再動工雕刻。在他們眼裡認為,展現出水沉木的自然美感,這才是雕刻之第一要素,最後才是展示自己的刀工雕藝。
「鬼斧神工,妙趣天成」,這就是根雕藝術家們的至高目標。一件絕佳的水沉木根雕作品,重視材質抓住神韻,把天然材質的奇譎美感,以精湛刀藝將它展現,於是它就會成為垂世不朽之根雕藝術作品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