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後,阿爸在人生地不熟的巷子裡裡外外穿梭。阿爸載著我,由兒科診所騎車離開。
雲朵在天空一層一層,繞成一圈又一圈。我發著燒,坐在阿爸的背後,手緊緊環著阿爸,一
圈。阿爸的機車在巷子間,一圈又一圈繞。
得要繞上三十六圈,有兩面,一共是七十二圈。
一層皆有一百零八。
一家店,一家店。
阿爸來來回回張望,半掩著門還是點盞小燈的便當店門口。
阿爸好不容易停下機車,我坐在機車上頭。
店家門口的紅色綵球猶如剛綻放的花朵,新開幕。
不久,阿爸提著一個便當和一碗湯,向我走來。
紅燈,綠燈。
一整路的綠燈。
拐彎,另一條路,可以看見綠燈,下個街口是紅燈,又是綠燈,接著是紅燈。
轉彎後,另一條街上,一整路的紅燈。
得仔細看,一整路的綠燈,會在何時何地轉變成紅燈。
紅燈在幾秒後,又會全部變成綠燈。
我數著紅綠燈,靜靜趴在阿爸的背上,猜測著下一個街口,紅燈,還是綠燈。
我期望是綠燈,那麼阿爸的機車就會一直騎,繼續騎,不停往前騎,就算是到家了,也
希望一直走下去,不知道要去哪裡,就那麼持續騎在全部都是綠燈的路上。我感覺風是涼
的,身體漸漸輕了,頭也就不痛了,也不會想咳嗽。一圈又一圈騎下去,雲在天空也繞起一
圈又一圈,一面有三十六圈,一共七十二圈,我坐在阿爸身後,頭埋在阿爸濕漉漉的POL
O衫間,阿爸騎著一圈又一圈。
紅燈,還是綠燈。
紅燈。
綠燈。
擲筊的時候,需要連續三個聖杯。
在擲筊之前,必須先秉明自己的心願。
我希望是綠燈。
考試會考一百分,對不對。
請賜聖杯(有杯)。
有杯。
綠燈。
離家太遠之後,我得依靠電話,才能跟阿媽說話。阿媽說香腸,是煙潛。豬肉綁的香
腸,要慢慢煎,豬油往下潛,豬肉裡的水氣成為白煙往上飄,反覆,反覆,香腸的煙與油散
盡,在砧板上慢慢涼。
剛綁好的香腸是一圈又一圈。
端上桌準備吃的香腸,需要被切成片。斜切的腸片呈現圓形,也就稱為圓錢。
過年吃,有喜慶的氣味。
一片一片。
一座一座。
滿布著肉末。
層層疊。
忙碌的過年,直從除夕前,忙到十五暝。
我在電話那頭喚起阿媽。阿媽,重音應當是落在「媽」。「媽」這個音在我嘴裡,在我腦
海間,卻是急速收縮的,「阿」也不似開口音,像是張開嘴巴卻突然停頓,「阿媽」不上也不
下就收束在一個盒子裡,既不是上揚能飄出去的音,也不可能重重墜出去。那樣的阿媽就住
在一個長方形的城裡,屬於她自己的城。
炮城是綁出來的。
擲筊的筊杯,是木頭生出來的。廟裡的梁柱也是木頭生的,跟港口邊一間一間屋子一
樣,全都是由木頭長出來的。籬笆才是竹子生的,菜園裡的籬笆和瓜果藤架全都是竹子生
的,廟宇的金紙也是竹子生出來的,一張一張金紙上有竹子的銘印,那樣的銘印出於水邊,
落入巷子深處那土墼厝的牆內。那樣的屋子是竹子生的,也有菅草生的,跟泥土一起生的。
阿爸是阿媽生的。
阿爸差點就變成是嬸婆的。
嬸婆的名字一層一層一層。
第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再一層。
嬸婆只有一個姓,跟她阿爸同姓。
嬸婆家的姑姑,也都跟嬸婆一樣的姓。
叔公的名字也是一層一層一層。
第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再一層。
叔公跟阿公不同姓。
叔公像是跟著阿母姓,又像是跟著阿爸姓。
阿公跟自己的阿爸姓。
那樣的阿公從長長街屋裡,慢慢長了出去,拄著長長的拐杖,拖著長長的身影,緩緩沿
著幾百年前長長的水路走。水道上,長過竹子橋,生過木板橋,後來就誕生了水泥橋。橋邊
多年來,有一層一層的紅磚聚落,聚落外,有一格一格的街屋,那樣的屋子裡,有過餅店。
阿公買了幾塊用核桃、白糖、豬油、蛋黃和麵粉製作的圓餅,圓餅就像是月亮,漫步穿過港
口,踏往家的方向前進,一步一步,上弦月般的街道彷彿由阿公腳下,長了出去。
那一格一格。
一層一層。
一面又一面。
那樣一座巨大的炮城,被小心翼翼安置在家中,嚴禁明火。
嬸婆生下叔叔。
阿爸,終究沒有去成嬸婆家。
阿爸成為我的阿爸,阿媽依舊是我的阿媽。
阿媽坐在絲瓜藤架若一座城裡,那竹架底下,一條又一條絲瓜,一層一層,一格一格,
一個子一個子。
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一百零八。
再一層。
新的家很小,我啪啦啪啦在屋子裡跑,幾秒鐘的時間便能走完一圈。
阿爸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望著我。
「水仙花開了。」我對阿爸說。
那是個接近清洗竹架的日子。
先有一座一座竹架,之後是一座座木架,最近滿街的鐵架和不銹鋼架。
阿爸眨眨眼。
我看著阿爸,一天又一天。
阿爸酣睡成小嬰兒般,鎮日休息著。
嬰兒要睡上十幾個小時,漸漸是十一個小時、十個小時。
阿爸是愈睡愈沉。
借來的輪椅很沉重,並不如同是嬰兒推車般輕盈。
要將阿爸固定在輪椅上,是一件困難的事,需要很多人,與幾個專業的護理人士。
一次又一次。
一圈又一圈。
紅燈,推的人才能好好喘氣休息。
下個街口,綠燈,綠燈。
紅燈,還是綠燈。
無杯。
有杯。
有還是無。
擲筊後,紅色的紙糊燈籠要高掛在家門口。
一年。
兩年。
三年。
一個一個一個。
一層層。
一面,兩面。
一座。
某一年冬尾,阿公突然臥床不起,他整夜咳嗽,有時還發高燒。
診所的醫生來看過幾遍,打了退燒針,阿公似乎睡的比較舒服一點。
靜靜躺臥在床上的阿公,看起來比我當時,還要更像個小孩子。
阿公有時抽抽噎噎。
阿公不時眼眶泛淚。
阿公閉著眼睛,像嬰兒夜驚。
手抽動著。
腳踢著。
睡不好,啼了一兩聲,便又睡去。
我在阿公床邊摺起長方形的平版衛生紙,那樣的衛生紙粗糙,一張紙摺兩回,成為正方
形,就能夠包裹住濃痰。
阿公夜裡咳得厲害。
一次次。
一年又一年。
去過一家又一家的醫院,做過無數次的檢查。
一層又一層。
一個聖杯。
一個笑杯。
一個無杯。
一個笑杯。
一個聖杯。
一個無杯。
一個聖杯。
兩個聖杯。
三個聖杯。
有杯。
阿公能夠起床的日子,便拄著拐杖到處走。
阿媽幾乎不生病,她睜著幾乎看不見的右眼,才對阿爸說,去看醫生。
阿媽非常平靜,忍耐過白內障手術的不適,一個人喝著晚輩們送來的鱸魚湯、雞湯。阿
媽的習慣,會把飯菜全都吃完,分多少天才能吃光,一層一層。阿媽把菜放在櫥櫃裡,木頭
櫥櫃下墊著隔水的碗,櫃門是紗門,在阿媽的眼中,那就是一臺不用插電的冰箱。
阿媽將飯菜分好,從早飯吃到午飯,由午餐,然後是晚餐,多半也會放到隔天,一天,
兩天,三天。
雨天時,老家容易淹水。
每逢颱風天,阿媽便會坐在衣櫃上,等待救生艇的救援。
正在晾乾的救生艇,一艘艘擱在消防隊前面。
聖杯,是有杯。
笑杯、蓋杯,是無杯。
阿媽問了一遍又一遍,由家附近的玄天上帝殿、媽祖宮、千歲、王爺……菜堂、佛
寺……算命仙。
一次一次。
一個一個。
一層一層。
一座一座。
一共有幾個孩子。
多少孫子孫女。
兒媳們。
姪輩。
甥輩。
娘家。
夫家。
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一百零八。
再一層。
擲筊。
高掛紅燈籠。
大龍炮。
竹架上的沖天炮。
兩尺四的炮城。
高空煙火。
有什麼堆積起來,像是一層又一層,一次又一次,一個一個,成為一座座,什麼東西長
了出來。
阿媽生什麼病,確切,醫生也不清楚。
阿媽說:想起來走走。
我在阿媽的病床外,繞了一圈又一圈,日光燈管在我頭頂,也繞著一圈又一圈。樓梯
間、電梯、走道和幾間病房,我一圈又一圈繞著,日光燈閃了一下,閃了,沒閃。
有杯。
無杯。
日光燈一直閃。
我一直繞。
阿媽仍然在病床上。
阿媽就在病房裡。
一直繞。
綠燈。
紅燈。
車子把阿媽載走了。
堂姊牽著我的手,慢慢走回家,路上、街口全都閃爍紅燈,車子飛快開過。
我們在幾乎無人的暗巷裡,穿越一個街燈,等待下一個街燈,轉彎,我們在巷子裡繞,
慢慢踅,就能走回家。
我跟阿爸在街上走著,我有時會想起小時候。阿爸抱著我,遠方兩尺四的炮城,被撕下
紅紙,有煙,有火光,有大龍炮的聲響。十三、十四、十五,後來是十四、十五,十五暝的
夜晚生出一座座炮城,覆蓋著塑膠布,被撤下布,由屋內推到屋外,撕下紅紙……生出一隻
隻響徹天際的金黃色蜜蜂,拖著紅色尾巴的蜜蜂。眼睛看,是一隻隻不斷灑落金粉和白光般
的蜜蜂,拿起相機望,則是抖落一身紅色與橘色焰火的蜜蜂。
蜜蜂明明朝著我飛過來,卻在撞上我之前,轉彎。
一隻真正的蜜蜂。
我對阿爸說。
阿爸說:那是神的蜜蜂。
在一座小屋子般,一間小房間內,就在長方形上,阿爸金金看著我。
兩隻眼睛亮亮的,猶如幼小的嬰孩般。
我說起故事。
有瘟疫襲擊過一座小鎮。
小鎮就位在港口地帶,船艙多鼠。
居民束手無策,僅剩下日日夜夜祈求上天。
眾神明好不容易決定,要讓某位神祉託夢給居民。
是多年前由異地飄來畫像從此駐足的文衡聖帝託夢給居民,燃放大量鞭炮的濃煙,有望
掃除瘟疫。
瘟疫果真消失。
此後,每年為了慶祝疫病消失,便藉著文衡聖帝的飛昇日到元宵節期間,作為節慶的日
子。
阿爸聽著,阿爸搖頭,阿爸點頭。
是鞭炮裡的煙硝味,抑制了病毒。我說。
公元一九○○年。
文獻紀錄,在一八九六年之前。
公元一八八五年。
一枝枝的竹竿,置放煙火的火藥。
竹子生出煙火,是金黃色的一隻隻蜜蜂。
神明收蜜蜂。
神明收下禮物。
蜜蜂是獻給神明的禮物。
蜜蜂是感謝的禮物,也是生日禮物,飛昇日就是化身為神的第一天,是神的生日。
我走在阿爸的旁邊,阿爸的步伐很慢。
我停了下來,用一格格長方形,記錄下阿爸的身影。
「好看。」阿爸說。
「不好看。」
阿爸揮揮手。
一張張照片裡,究竟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有杯。
無杯。
聖杯。
蓋杯。
笑杯。
阿爸像是在忍耐著,好避免在相機前,突然閉上眼,歪一邊的嘴,一眼大一眼小,斜著
一邊臉。阿爸站得直挺挺,就在街邊,在登山步道上,在石階,在木棧道,在石子路,在漫
天沙土的小徑,阿爸小力小力喘著,好讓我覺得他一點都不累。
我騎著機車,阿爸扶著我的肩膀。
「能跨過去嗎?」我問。
阿爸點點頭,小心翼翼抬起逐漸僵硬的腿肢,他謹慎坐好,雙手環著我,一圈。我和阿
爸開始繞起一圈又一圈,雲朵在天空一層又一層。門診外,我繞著一圈又一圈,阿爸坐在椅
子上歇息,我透過長方形的手機,看著阿爸,我沒按下快門。
好看。
不好看。
小小的房間內,一旁的床位,有老人家正在咳嗽。
阿爸一直睡著。
我喚阿爸。
阿爸睜開雙眼,眼睛眨動,一次,兩次,三次。
阿爸又闔上眼。
「今年不會放蜂炮,等你回去看,你回去看,蜂炮才會放。」我說。
阿爸睜開眼,搖了一次頭。
「我沒胡說,今年沒辦法施放。」我說。
阿爸點點頭。
公元一九四六年恢復蜂炮施放。
公元一九五○年出現炮城。
公元一九七四年開始施放大型炮城。
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做兩尺四的炮城。
沖天炮一枝十二公分,一枝一年,為十二個月。
一層一百零八,天罡加地煞。
三十六。
七十二。
天與地。
起身擦汗。
手輕巧來回,拉出引信,置放,避免折斷引信。
黏成一直線的引線。
轉折。
手像一隻蜜蜂巧妙在箱子般的炮城前,預留訊息,透過引線,告知每隻蜜蜂的飛行路
線。
汗水快速被擦拭。
手一格一格,一層一層,猶如彈奏著琴弦,沒有聲音,旋律被預留在施放炮城的那天,
才能聽見琴聲是否悠揚。炮架也似一臺電腦,被寫上什麼樣的程式,等待燃放蜂炮的那天,
才能看見程式執行的結果。
我如此對一位綁炮城的師傅說。
阿爸不知道,有過一陣子,我經常回返小鎮。
綁炮城的師傅就坐在家門口。
我幫師傅照相。
好看。
不好看。
師傅揮揮手。
不好看。
好看。
我陪師傅吃了一頓午飯。
隔壁病床的病人去做檢查。
小房間裡,只有我跟阿爸。我沒說話,阿爸也沒說話,我看著一本書,阿爸閉著眼睛,
並未睡去。有什麼不斷連結著我跟阿爸,使我知道他冷了,餓了,睏了,需要稍微坐起來,
必須再躺下。我跟他說起過年,又講起蜂炮,還聊到老街裡的水仙花。阿爸睜眼看。
我遞上手機。
我們在過去的相片裡繞,一圈又一圈,得要繞上三十六圈,有兩面,一共是七十二圈。
一層皆有一百零八。
相片裡,有說不完的故事。
一遍又一遍。
三十六。
七十二。
一百零八。
相片裡的我,被安置在相片的每一天。
阿爸也是。
我們都在那長方形裡,靜靜等待。
有杯。
無杯。
無。
有。
出了小房間,我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走著,在不熟悉的巨大建築物裡,因為一場突如其
來的瘟疫緣故,繞著一圈又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了門,我提回一個長方形的便當盒。
我不敢擲筊。
筊杯若有杯,一共要有三杯。
笑杯。
蓋杯。
聖杯。
有杯。
無杯。
我喚阿爸吃飯,吃完飯,才能餵藥。
阿爸搖搖頭。
我打開便當,說明著飯菜有多麼香。
飯粒是一層一層的。
有三十六層。
兩面共有七十二層。
飯粒間,一粒一粒淋肉汁裹著,彼此連結。
我來回數,一層是否有一百零八粒。
每一層有一百零八個。
人生也好似是長方形的。
街是長方形。
屋子一個一個。
一格一格。
由海生出來的小鎮也是長長的。
內海。
潟湖。
一個窟。
一隻隻都從那幽深的黑暗,飛出,尋找又一處深沉的黑夜。
我跟阿爸談起我看的書,裡頭說:在一大片漆黑,才更能看見一點微光。
阿爸睜開眼,金金看著我。
我也金金看著阿爸。
便當盒內的肉汁由空隙滲入,全收束在便當那長方形的盒子裡。
得暫時用什麼包裹。
我蓋上便當盒。
雲朵在天空一層一層,繞成一圈又一圈。我發著燒,坐在阿爸的背後,手緊緊環著阿爸,一
圈。阿爸的機車在巷子間,一圈又一圈繞。
得要繞上三十六圈,有兩面,一共是七十二圈。
一層皆有一百零八。
一家店,一家店。
阿爸來來回回張望,半掩著門還是點盞小燈的便當店門口。
阿爸好不容易停下機車,我坐在機車上頭。
店家門口的紅色綵球猶如剛綻放的花朵,新開幕。
不久,阿爸提著一個便當和一碗湯,向我走來。
紅燈,綠燈。
一整路的綠燈。
拐彎,另一條路,可以看見綠燈,下個街口是紅燈,又是綠燈,接著是紅燈。
轉彎後,另一條街上,一整路的紅燈。
得仔細看,一整路的綠燈,會在何時何地轉變成紅燈。
紅燈在幾秒後,又會全部變成綠燈。
我數著紅綠燈,靜靜趴在阿爸的背上,猜測著下一個街口,紅燈,還是綠燈。
我期望是綠燈,那麼阿爸的機車就會一直騎,繼續騎,不停往前騎,就算是到家了,也
希望一直走下去,不知道要去哪裡,就那麼持續騎在全部都是綠燈的路上。我感覺風是涼
的,身體漸漸輕了,頭也就不痛了,也不會想咳嗽。一圈又一圈騎下去,雲在天空也繞起一
圈又一圈,一面有三十六圈,一共七十二圈,我坐在阿爸身後,頭埋在阿爸濕漉漉的POL
O衫間,阿爸騎著一圈又一圈。
紅燈,還是綠燈。
紅燈。
綠燈。
擲筊的時候,需要連續三個聖杯。
在擲筊之前,必須先秉明自己的心願。
我希望是綠燈。
考試會考一百分,對不對。
請賜聖杯(有杯)。
有杯。
綠燈。
離家太遠之後,我得依靠電話,才能跟阿媽說話。阿媽說香腸,是煙潛。豬肉綁的香
腸,要慢慢煎,豬油往下潛,豬肉裡的水氣成為白煙往上飄,反覆,反覆,香腸的煙與油散
盡,在砧板上慢慢涼。
剛綁好的香腸是一圈又一圈。
端上桌準備吃的香腸,需要被切成片。斜切的腸片呈現圓形,也就稱為圓錢。
過年吃,有喜慶的氣味。
一片一片。
一座一座。
滿布著肉末。
層層疊。
忙碌的過年,直從除夕前,忙到十五暝。
我在電話那頭喚起阿媽。阿媽,重音應當是落在「媽」。「媽」這個音在我嘴裡,在我腦
海間,卻是急速收縮的,「阿」也不似開口音,像是張開嘴巴卻突然停頓,「阿媽」不上也不
下就收束在一個盒子裡,既不是上揚能飄出去的音,也不可能重重墜出去。那樣的阿媽就住
在一個長方形的城裡,屬於她自己的城。
炮城是綁出來的。
擲筊的筊杯,是木頭生出來的。廟裡的梁柱也是木頭生的,跟港口邊一間一間屋子一
樣,全都是由木頭長出來的。籬笆才是竹子生的,菜園裡的籬笆和瓜果藤架全都是竹子生
的,廟宇的金紙也是竹子生出來的,一張一張金紙上有竹子的銘印,那樣的銘印出於水邊,
落入巷子深處那土墼厝的牆內。那樣的屋子是竹子生的,也有菅草生的,跟泥土一起生的。
阿爸是阿媽生的。
阿爸差點就變成是嬸婆的。
嬸婆的名字一層一層一層。
第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再一層。
嬸婆只有一個姓,跟她阿爸同姓。
嬸婆家的姑姑,也都跟嬸婆一樣的姓。
叔公的名字也是一層一層一層。
第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再一層。
叔公跟阿公不同姓。
叔公像是跟著阿母姓,又像是跟著阿爸姓。
阿公跟自己的阿爸姓。
那樣的阿公從長長街屋裡,慢慢長了出去,拄著長長的拐杖,拖著長長的身影,緩緩沿
著幾百年前長長的水路走。水道上,長過竹子橋,生過木板橋,後來就誕生了水泥橋。橋邊
多年來,有一層一層的紅磚聚落,聚落外,有一格一格的街屋,那樣的屋子裡,有過餅店。
阿公買了幾塊用核桃、白糖、豬油、蛋黃和麵粉製作的圓餅,圓餅就像是月亮,漫步穿過港
口,踏往家的方向前進,一步一步,上弦月般的街道彷彿由阿公腳下,長了出去。
那一格一格。
一層一層。
一面又一面。
那樣一座巨大的炮城,被小心翼翼安置在家中,嚴禁明火。
嬸婆生下叔叔。
阿爸,終究沒有去成嬸婆家。
阿爸成為我的阿爸,阿媽依舊是我的阿媽。
阿媽坐在絲瓜藤架若一座城裡,那竹架底下,一條又一條絲瓜,一層一層,一格一格,
一個子一個子。
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一百零八。
再一層。
新的家很小,我啪啦啪啦在屋子裡跑,幾秒鐘的時間便能走完一圈。
阿爸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望著我。
「水仙花開了。」我對阿爸說。
那是個接近清洗竹架的日子。
先有一座一座竹架,之後是一座座木架,最近滿街的鐵架和不銹鋼架。
阿爸眨眨眼。
我看著阿爸,一天又一天。
阿爸酣睡成小嬰兒般,鎮日休息著。
嬰兒要睡上十幾個小時,漸漸是十一個小時、十個小時。
阿爸是愈睡愈沉。
借來的輪椅很沉重,並不如同是嬰兒推車般輕盈。
要將阿爸固定在輪椅上,是一件困難的事,需要很多人,與幾個專業的護理人士。
一次又一次。
一圈又一圈。
紅燈,推的人才能好好喘氣休息。
下個街口,綠燈,綠燈。
紅燈,還是綠燈。
無杯。
有杯。
有還是無。
擲筊後,紅色的紙糊燈籠要高掛在家門口。
一年。
兩年。
三年。
一個一個一個。
一層層。
一面,兩面。
一座。
某一年冬尾,阿公突然臥床不起,他整夜咳嗽,有時還發高燒。
診所的醫生來看過幾遍,打了退燒針,阿公似乎睡的比較舒服一點。
靜靜躺臥在床上的阿公,看起來比我當時,還要更像個小孩子。
阿公有時抽抽噎噎。
阿公不時眼眶泛淚。
阿公閉著眼睛,像嬰兒夜驚。
手抽動著。
腳踢著。
睡不好,啼了一兩聲,便又睡去。
我在阿公床邊摺起長方形的平版衛生紙,那樣的衛生紙粗糙,一張紙摺兩回,成為正方
形,就能夠包裹住濃痰。
阿公夜裡咳得厲害。
一次次。
一年又一年。
去過一家又一家的醫院,做過無數次的檢查。
一層又一層。
一個聖杯。
一個笑杯。
一個無杯。
一個笑杯。
一個聖杯。
一個無杯。
一個聖杯。
兩個聖杯。
三個聖杯。
有杯。
阿公能夠起床的日子,便拄著拐杖到處走。
阿媽幾乎不生病,她睜著幾乎看不見的右眼,才對阿爸說,去看醫生。
阿媽非常平靜,忍耐過白內障手術的不適,一個人喝著晚輩們送來的鱸魚湯、雞湯。阿
媽的習慣,會把飯菜全都吃完,分多少天才能吃光,一層一層。阿媽把菜放在櫥櫃裡,木頭
櫥櫃下墊著隔水的碗,櫃門是紗門,在阿媽的眼中,那就是一臺不用插電的冰箱。
阿媽將飯菜分好,從早飯吃到午飯,由午餐,然後是晚餐,多半也會放到隔天,一天,
兩天,三天。
雨天時,老家容易淹水。
每逢颱風天,阿媽便會坐在衣櫃上,等待救生艇的救援。
正在晾乾的救生艇,一艘艘擱在消防隊前面。
聖杯,是有杯。
笑杯、蓋杯,是無杯。
阿媽問了一遍又一遍,由家附近的玄天上帝殿、媽祖宮、千歲、王爺……菜堂、佛
寺……算命仙。
一次一次。
一個一個。
一層一層。
一座一座。
一共有幾個孩子。
多少孫子孫女。
兒媳們。
姪輩。
甥輩。
娘家。
夫家。
一層,一百零八。
又一層,一百零八。
再一層。
擲筊。
高掛紅燈籠。
大龍炮。
竹架上的沖天炮。
兩尺四的炮城。
高空煙火。
有什麼堆積起來,像是一層又一層,一次又一次,一個一個,成為一座座,什麼東西長
了出來。
阿媽生什麼病,確切,醫生也不清楚。
阿媽說:想起來走走。
我在阿媽的病床外,繞了一圈又一圈,日光燈管在我頭頂,也繞著一圈又一圈。樓梯
間、電梯、走道和幾間病房,我一圈又一圈繞著,日光燈閃了一下,閃了,沒閃。
有杯。
無杯。
日光燈一直閃。
我一直繞。
阿媽仍然在病床上。
阿媽就在病房裡。
一直繞。
綠燈。
紅燈。
車子把阿媽載走了。
堂姊牽著我的手,慢慢走回家,路上、街口全都閃爍紅燈,車子飛快開過。
我們在幾乎無人的暗巷裡,穿越一個街燈,等待下一個街燈,轉彎,我們在巷子裡繞,
慢慢踅,就能走回家。
我跟阿爸在街上走著,我有時會想起小時候。阿爸抱著我,遠方兩尺四的炮城,被撕下
紅紙,有煙,有火光,有大龍炮的聲響。十三、十四、十五,後來是十四、十五,十五暝的
夜晚生出一座座炮城,覆蓋著塑膠布,被撤下布,由屋內推到屋外,撕下紅紙……生出一隻
隻響徹天際的金黃色蜜蜂,拖著紅色尾巴的蜜蜂。眼睛看,是一隻隻不斷灑落金粉和白光般
的蜜蜂,拿起相機望,則是抖落一身紅色與橘色焰火的蜜蜂。
蜜蜂明明朝著我飛過來,卻在撞上我之前,轉彎。
一隻真正的蜜蜂。
我對阿爸說。
阿爸說:那是神的蜜蜂。
在一座小屋子般,一間小房間內,就在長方形上,阿爸金金看著我。
兩隻眼睛亮亮的,猶如幼小的嬰孩般。
我說起故事。
有瘟疫襲擊過一座小鎮。
小鎮就位在港口地帶,船艙多鼠。
居民束手無策,僅剩下日日夜夜祈求上天。
眾神明好不容易決定,要讓某位神祉託夢給居民。
是多年前由異地飄來畫像從此駐足的文衡聖帝託夢給居民,燃放大量鞭炮的濃煙,有望
掃除瘟疫。
瘟疫果真消失。
此後,每年為了慶祝疫病消失,便藉著文衡聖帝的飛昇日到元宵節期間,作為節慶的日
子。
阿爸聽著,阿爸搖頭,阿爸點頭。
是鞭炮裡的煙硝味,抑制了病毒。我說。
公元一九○○年。
文獻紀錄,在一八九六年之前。
公元一八八五年。
一枝枝的竹竿,置放煙火的火藥。
竹子生出煙火,是金黃色的一隻隻蜜蜂。
神明收蜜蜂。
神明收下禮物。
蜜蜂是獻給神明的禮物。
蜜蜂是感謝的禮物,也是生日禮物,飛昇日就是化身為神的第一天,是神的生日。
我走在阿爸的旁邊,阿爸的步伐很慢。
我停了下來,用一格格長方形,記錄下阿爸的身影。
「好看。」阿爸說。
「不好看。」
阿爸揮揮手。
一張張照片裡,究竟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有杯。
無杯。
聖杯。
蓋杯。
笑杯。
阿爸像是在忍耐著,好避免在相機前,突然閉上眼,歪一邊的嘴,一眼大一眼小,斜著
一邊臉。阿爸站得直挺挺,就在街邊,在登山步道上,在石階,在木棧道,在石子路,在漫
天沙土的小徑,阿爸小力小力喘著,好讓我覺得他一點都不累。
我騎著機車,阿爸扶著我的肩膀。
「能跨過去嗎?」我問。
阿爸點點頭,小心翼翼抬起逐漸僵硬的腿肢,他謹慎坐好,雙手環著我,一圈。我和阿
爸開始繞起一圈又一圈,雲朵在天空一層又一層。門診外,我繞著一圈又一圈,阿爸坐在椅
子上歇息,我透過長方形的手機,看著阿爸,我沒按下快門。
好看。
不好看。
小小的房間內,一旁的床位,有老人家正在咳嗽。
阿爸一直睡著。
我喚阿爸。
阿爸睜開雙眼,眼睛眨動,一次,兩次,三次。
阿爸又闔上眼。
「今年不會放蜂炮,等你回去看,你回去看,蜂炮才會放。」我說。
阿爸睜開眼,搖了一次頭。
「我沒胡說,今年沒辦法施放。」我說。
阿爸點點頭。
公元一九四六年恢復蜂炮施放。
公元一九五○年出現炮城。
公元一九七四年開始施放大型炮城。
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做兩尺四的炮城。
沖天炮一枝十二公分,一枝一年,為十二個月。
一層一百零八,天罡加地煞。
三十六。
七十二。
天與地。
起身擦汗。
手輕巧來回,拉出引信,置放,避免折斷引信。
黏成一直線的引線。
轉折。
手像一隻蜜蜂巧妙在箱子般的炮城前,預留訊息,透過引線,告知每隻蜜蜂的飛行路
線。
汗水快速被擦拭。
手一格一格,一層一層,猶如彈奏著琴弦,沒有聲音,旋律被預留在施放炮城的那天,
才能聽見琴聲是否悠揚。炮架也似一臺電腦,被寫上什麼樣的程式,等待燃放蜂炮的那天,
才能看見程式執行的結果。
我如此對一位綁炮城的師傅說。
阿爸不知道,有過一陣子,我經常回返小鎮。
綁炮城的師傅就坐在家門口。
我幫師傅照相。
好看。
不好看。
師傅揮揮手。
不好看。
好看。
我陪師傅吃了一頓午飯。
隔壁病床的病人去做檢查。
小房間裡,只有我跟阿爸。我沒說話,阿爸也沒說話,我看著一本書,阿爸閉著眼睛,
並未睡去。有什麼不斷連結著我跟阿爸,使我知道他冷了,餓了,睏了,需要稍微坐起來,
必須再躺下。我跟他說起過年,又講起蜂炮,還聊到老街裡的水仙花。阿爸睜眼看。
我遞上手機。
我們在過去的相片裡繞,一圈又一圈,得要繞上三十六圈,有兩面,一共是七十二圈。
一層皆有一百零八。
相片裡,有說不完的故事。
一遍又一遍。
三十六。
七十二。
一百零八。
相片裡的我,被安置在相片的每一天。
阿爸也是。
我們都在那長方形裡,靜靜等待。
有杯。
無杯。
無。
有。
出了小房間,我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走著,在不熟悉的巨大建築物裡,因為一場突如其
來的瘟疫緣故,繞著一圈又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了門,我提回一個長方形的便當盒。
我不敢擲筊。
筊杯若有杯,一共要有三杯。
笑杯。
蓋杯。
聖杯。
有杯。
無杯。
我喚阿爸吃飯,吃完飯,才能餵藥。
阿爸搖搖頭。
我打開便當,說明著飯菜有多麼香。
飯粒是一層一層的。
有三十六層。
兩面共有七十二層。
飯粒間,一粒一粒淋肉汁裹著,彼此連結。
我來回數,一層是否有一百零八粒。
每一層有一百零八個。
人生也好似是長方形的。
街是長方形。
屋子一個一個。
一格一格。
由海生出來的小鎮也是長長的。
內海。
潟湖。
一個窟。
一隻隻都從那幽深的黑暗,飛出,尋找又一處深沉的黑夜。
我跟阿爸談起我看的書,裡頭說:在一大片漆黑,才更能看見一點微光。
阿爸睜開眼,金金看著我。
我也金金看著阿爸。
便當盒內的肉汁由空隙滲入,全收束在便當那長方形的盒子裡。
得暫時用什麼包裹。
我蓋上便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