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掛包

將濾掛包包裝打開,撕去縫線邊,耳掛處輕巧掛在馬克杯邊緣,沖入熱水便能簡單製作手沖咖啡,幾分鐘內便香氣四溢。

茶包的概念似乎更早,不織布袋內事先裝好茶葉,將其中一入投入水杯中即可得到紅茶綠茶花茶或其他,端看內裡的材料。如果不想在一回沖泡中讓味道太濃還可以先取起來另外放置於別的小杯,作為回沖或直接當室內薰香使用。

相傳茶包的概念是一樁饒富趣味的意外,本來是英國商人從東方進口茶葉後,為了在展示會展示方便,將其裝入薄紗袋內供人聞香品香。但在買入的歐洲貴族的「誤會」下,將茶葉連袋一起沖入壺中,於是茶葉沒有散的整壺都是,茶香仍是滿滿一壺,「茶包」的概念於焉成形,幾年內就發展出不織布、紙質材質的茶包袋出現。由於便於攜帶隨時使用,甚至還成為茶葉大量普及的重要原因。至於咖啡的掛耳包約略也是這樣的概念,只是保留更多手沖的味道。

喜歡掛耳包和茶包那樣的易攜性,味道可以輕易取出和收藏。隨身總是攜帶四五入茶包或咖啡包,用一個耐熱的水杯,隨時可以展開一個小茶席:戴上耳機、沖一只茶、呼叫電子書或是先將想閱讀的段落拍照,即可隨時展開品茗賞讀的時光。又或者在三五好友一起出遊時,所有茶包一起沖一大壺,幾分鐘內便可為聚會增色。

乾燥植物是一場土地的記憶,裝入不織布袋內便能隨機旅行。茶包和掛耳包的出現讓喝茶這件事變得可輕易攜帶,隨時完成,將需要的工具幾乎減到最少卻仍不減少繁複器具所給予的儀式感。出外的包包內有一區專門收納各種茶包,並不減少前往咖啡店或茶館的興致,有時咖啡店的咖啡喝完了,要一杯熱的清水,隨即也能手沖續杯。最常則是在火車的兩站間,一趟兩個小時的光景,靜靜的泡茶,看茶色在杯中逐漸暈開,移動的匆忙逐漸轉化成充容,那種感覺多麼溫柔又多麼令人安心。

#濾掛包
#沖泡袋
#隨身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