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一一年,中國辛亥革命同一年),英國政府在倫敦舉辦了一場「日英博覽會」,台灣總督府應博覽會「餘興部」企業集團的要求,派恆春排灣族男女共二十四人,前去倫敦,表演「餘興節目」。
日本總督府一向輕蔑台灣的原住民,治台後使用各種手段去鎮壓原住民,甚至開闢長達四百七十公里的「隘勇線」將原住民生息的山林團團圍住,築鐵絲網,通上電流,簡直將原住民當成圈養的動物看待。
然而,這些日人眼中野蠻的「蕃人」,此次反倒要代表大日本帝國,去「日不落國」表演,這顆東方升起的紅太陽當然不能丟臉。剛起家沒多久,初操殖民事業,去大不列顛這個家大業大的老牌殖民帝國,展示殖民地成績,絕對丟臉不得。是以,總督特別命令兩位山地警察,暫時停職,要他們把「蕃人」當寶物財產,小心看顧,護送到英國去。
沒錯,日本政府的確將原住民當作財產看待,日本政府依文明史觀,認定台灣的原住民是「野蠻人」,列入「殖產興業」一項,也就是否定原住民的人格權,當成如同木材、礦產的「物質資源」。只不過,這些資源會走路,會出草、割人頭,具有威脅性,所以日本人制定了一連串的「理蕃政策」,出動大量軍警,帶著槍彈大砲,用「文明」的方式,拔山涉水,去「馴化」「蕃人」。
只是,這次不是要「理蕃」,而是要送「蕃人」去殖民大戶人家展示。二月二十一日,這批「蕃人」從日本的門司出航,搭著郵輪加賀丸,遠渡重洋,來到了英國,不知是赤足,或穿上了皮鞋,台灣的「蕃人」首次踏上了倫敦的街頭。
表演的過程無由得知,只知「蕃人」六月返回台灣,還沒回去部落,總督就迫不及待要接見他們。
當時的總督名字很長,佐久間左馬太,六個字;任期也是歷任總督中最長的,九年。這九年,他以血腥殘暴、趕盡殺絕方式,圍剿台灣的原住民,台灣北部的泰雅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難,因此後人名為「理蕃總督」。也就是說,他是擅長處理「蕃人」問題的專家,只是這位專家的管理粗暴、滿手是血。
身為「蕃人」問題專家,看到「蕃人」為國爭光,佐久間十分高興,慰問辛勞,贈送禮物。官員報告:此次出國表演之開銷,少者兩百元,多者五百元,更重要的是,還有兩、三人已經會講簡單的英文,收穫斐然。平日恨「蕃」入骨佐久間總督,第一次感到「蕃人」的可愛,深感「理蕃」有成。
當大官總自以為關心民瘼,喜歡問東問西的,更何況當上最高階的總督,於是佐久間要這些原住民報告英倫遊歷的心得,其中一個原住民答曰(應該不是用英文):「倫敦街道好大條啊!人啊、還有那個叫車子的到處跑來跑去,工廠比山上的樹還多,他們的金子、珠子到處都是,像鳥一樣飛來飛去,不用到交易所,路旁就可以買賣東西了,好的不得了啊,勝過台北好多倍啊!」
竟然拿台北來和倫敦比較,佐久間頓感不悅,露出鄙夷的表情。但不久,佐久間想到這只是「蕃人」的「無知」之言,遂原諒了他們;更何況,他們沒去過「東京」,那大日本帝國壯闊華麗的偉哉首都,才會羨幕倫敦,實在情有可原。
此時,那個原住民又說:「只是那個總督啊,倫敦街上的建築物,個個都比山還雄偉;為何我們山地事務所官衙,又矮又小,比山豬窩還不如啊?」
文獻沒有記載,不知偉哉「理蕃總督」佐久間,聽到此話時,作何感想?
◎取材自《理番誌稿》
日本總督府一向輕蔑台灣的原住民,治台後使用各種手段去鎮壓原住民,甚至開闢長達四百七十公里的「隘勇線」將原住民生息的山林團團圍住,築鐵絲網,通上電流,簡直將原住民當成圈養的動物看待。
然而,這些日人眼中野蠻的「蕃人」,此次反倒要代表大日本帝國,去「日不落國」表演,這顆東方升起的紅太陽當然不能丟臉。剛起家沒多久,初操殖民事業,去大不列顛這個家大業大的老牌殖民帝國,展示殖民地成績,絕對丟臉不得。是以,總督特別命令兩位山地警察,暫時停職,要他們把「蕃人」當寶物財產,小心看顧,護送到英國去。
沒錯,日本政府的確將原住民當作財產看待,日本政府依文明史觀,認定台灣的原住民是「野蠻人」,列入「殖產興業」一項,也就是否定原住民的人格權,當成如同木材、礦產的「物質資源」。只不過,這些資源會走路,會出草、割人頭,具有威脅性,所以日本人制定了一連串的「理蕃政策」,出動大量軍警,帶著槍彈大砲,用「文明」的方式,拔山涉水,去「馴化」「蕃人」。
只是,這次不是要「理蕃」,而是要送「蕃人」去殖民大戶人家展示。二月二十一日,這批「蕃人」從日本的門司出航,搭著郵輪加賀丸,遠渡重洋,來到了英國,不知是赤足,或穿上了皮鞋,台灣的「蕃人」首次踏上了倫敦的街頭。
表演的過程無由得知,只知「蕃人」六月返回台灣,還沒回去部落,總督就迫不及待要接見他們。
當時的總督名字很長,佐久間左馬太,六個字;任期也是歷任總督中最長的,九年。這九年,他以血腥殘暴、趕盡殺絕方式,圍剿台灣的原住民,台灣北部的泰雅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難,因此後人名為「理蕃總督」。也就是說,他是擅長處理「蕃人」問題的專家,只是這位專家的管理粗暴、滿手是血。
身為「蕃人」問題專家,看到「蕃人」為國爭光,佐久間十分高興,慰問辛勞,贈送禮物。官員報告:此次出國表演之開銷,少者兩百元,多者五百元,更重要的是,還有兩、三人已經會講簡單的英文,收穫斐然。平日恨「蕃」入骨佐久間總督,第一次感到「蕃人」的可愛,深感「理蕃」有成。
當大官總自以為關心民瘼,喜歡問東問西的,更何況當上最高階的總督,於是佐久間要這些原住民報告英倫遊歷的心得,其中一個原住民答曰(應該不是用英文):「倫敦街道好大條啊!人啊、還有那個叫車子的到處跑來跑去,工廠比山上的樹還多,他們的金子、珠子到處都是,像鳥一樣飛來飛去,不用到交易所,路旁就可以買賣東西了,好的不得了啊,勝過台北好多倍啊!」
竟然拿台北來和倫敦比較,佐久間頓感不悅,露出鄙夷的表情。但不久,佐久間想到這只是「蕃人」的「無知」之言,遂原諒了他們;更何況,他們沒去過「東京」,那大日本帝國壯闊華麗的偉哉首都,才會羨幕倫敦,實在情有可原。
此時,那個原住民又說:「只是那個總督啊,倫敦街上的建築物,個個都比山還雄偉;為何我們山地事務所官衙,又矮又小,比山豬窩還不如啊?」
文獻沒有記載,不知偉哉「理蕃總督」佐久間,聽到此話時,作何感想?
◎取材自《理番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