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薯籤之物語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蕃薯籤之物語』[/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太平洋之戰,日本失利之後,台灣所有農作稻米,全被搜括送去支援前線。幸好開羅會議之締結,台灣歸還國民政府。自卅四年至五十年間,那時候家裡沒有耕作,父母也沒有固定的職業。一家三口每天睜眼所見,就是三餐不繼的場面。[/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那時候的白米成為稀珍,米貴似金,為了能夠填飽肚皮,蕃薯就變成為主食。尋常人家三餐能吃頓白飯,可說是邀天之倖了。窮家難得見米,中等之家則蕃薯籤稀飯或番薯籤飯陪襯。這種番薯籤稀飯,只見蕃薯籤湯與稀少的米粒。即便是蕃薯籤飯,那也是厚厚的一層蕃薯籤。[/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天天邂逅蕃薯籤,望之生畏卻又無法躲避。更讓人臉紅之事,就是看見鄰居小孩吃白米飯,我竟然會羨慕得口水猛吞。那種表情就像傻瓜看戲,目不轉睛注視著人家,一口一口的將白米飯往嘴裏送。有時候還會心存歹念,盼望那孩子被白飯噎到呢。[/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我家很窮是事實,每逢星期日休假,一家三口一大早便提著竹籃,四處到別人家的蕃薯園,撿拾人家收穫時漏挖的地瓜。運氣好還可以挖到整顆的大蕃薯,那時愉快之心情,比中大獎還要興奮。某次在阿純伯的蕃薯園裏,我發現一堆犁刀無法挖掘的死角。四、五棵未被挖過的蕃薯籐葉,正在風中向我招手。[/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二話不說,一個快步縱躍過去!佔駐地盤之後,先將蕃薯藤清除堆放一旁。然後用小柄挖子慢慢挖掘,天啊!不得了啦!這一挖掘之中,竟然讓我挖出二、三十條大蕃薯。心情又是緊張又是興奮,趕緊將蕃薯裝入竹籃,並將蕃薯藤掩蓋其上,扛在肩上,匆匆快步趕往家中報喜![/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母親見我豐收非常高興,她從碗櫥上的玻璃罐內,拿出兩顆「金甘糖」犒賞我的功勞。趁著中午太陽正當炙熱,母親將蕃薯水洗乾淨之後,拿到曬穀場上刷籤曝曬。曝曬蕃薯籤之時,太陽與風兒是主角。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天空一片湛藍,似乎是在向我道賀今天的豐收。[/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曝曬蕃薯籤是有學問的,通常,曝曬蕃薯籤的場地,必須是乾硬之土地或水泥地面。千萬不可刷放在沙或軟土之地面上,因為,在沙土上曬出來的蕃薯籤,表面帶沙石雜質,燒煮米飯或稀粥不好處理。有些外行人不曉得,結果白白糟蹋了一大堆上好的蕃薯籤成品。[/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此外,氣候陰濕有雨也都不行。在這種環境下曬出的蕃薯籤,容易長霉或生出臭斑。母親不知從哪聽來的辦法,說用烘乾的蕃薯籤可耐久藏。於是她就依法炮製,利用爐火烘乾。怎知這種烘乾的番薯籤,放置一星期後又會回潮。而回潮的蕃薯籤,沒有馬上吃完容易發餿。母親輕信傳言使用乾燥法,只好眼巴巴的將那批蕃薯籤送給豬吃啦。[/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母親儉省對於物質管制嚴格,若見有人將米飯或食物掉落,她一定會說教老半天,直到你耳煩聽膩方止。村人有時會將爛蕃薯丟棄,被她看見一定會撿拾回來處理。她用刀子將腐爛地方削去,剩餘部份哪怕只有一小塊,她也都小心將它刷成蕃薯籤曝曬收藏起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當年我念完高中急著踏入社會,恰逢台灣經濟漸入佳境。那時候的人只要努力工作,每月之收入足夠一家溫飽。這時的台灣有如天堂,家家無閒人,事事有人做。就在眾志成城的努力下,台灣終於走出經濟泥淖,快步的向前邁進!而我們家在這段時日裡,增加人丁也增加收入,從此揮別了吃蕃薯籤的苦日子。[/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緊接著世界經濟局勢暢通,台灣工商受益繁榮起來,人民生活也大為改善。世界各個角落裏,處處都可見到台灣貿易尖兵的足跡。「台灣奇蹟」名聲響亮,五湖四海到處傳揚。於是我們台灣人抬頭挺胸走遍世界,誰都羨慕台灣在經濟工商上的成就。[/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曾幾何時?政黨輪替,歲月顛倒經濟陷入低潮。物價普遍哄抬,有司主管完全拿不出任何辦法。民生凋敝社會動盪,通膨壓力排山倒海而至。有趣的是當時的閣揆夫人,一句驚人語句出籠:「麵粉漲價,我們改吃地瓜吧。」果真福爾摩沙再陷困境,生活必須回到從前吃蕃薯籤的日子,說真格的,我還真的很怕再與蕃薯籤結緣哩! 【[/FONT] [FONT=Times New Roman]2009-09-09[/FONT] [FONT=新細明體]修稿】[/FONT][/SIZE]
對於蕃薯籤的記憶家中長輩也偶爾會提及,
我其實很好奇吃起來的感覺,
應該很"耐嚼"吧?!

挖地瓜那段好可愛,
讓我微笑了。

問好慕松北北
=)
你好喔
好喜歡由你的文章中去回憶那段屬於自己的童年
文中的情境好熟悉好熟悉...
以前棲村中的老驚伯常常在樹下說日據時代的故事
那時若有收成的白米都要交出去...有時農人會偷藏一兩桶白米
是挖地洞埋起來的...還需做好防潮措施
棲的童年家中也很苦...餐餐也只見地瓜籤...
我家二姐現在不吃地瓜...因為她小時候也要到別人園裏撿地瓜
有一次因為園主很晚才答應給人入園裏撿地瓜
二姐撿好後已經很晚囉...當她經過墓園旁的道路時...
籃子又壞了.她用撿地瓜的鐵枛拉住拖著走...月黑風高...墓園旁又狗狗大吠
當她一路哭回家時...只剩籃子...地瓜掉光光...所以她現在不吃地瓜...

ps:麵糰子...乾的地瓜籤很香...吃起來很好吃...
童年時期,飯甑裡,飯與蕃薯比例經常是一比一左右,鍋蓋一打開卻只見蕃薯滿鋪,白飯要翻開「障礙物」才添得到。但是如果這樣做,表示家中其他成員便只能吃蕃薯了,自己雖然年紀小也只敢偶一為之。
如果是「七十二左」的黃蕃薯還不算差,但大部分都是水水稍硬的紅蕃薯,雖然比較甜卻口感不佳。儘管三餐吃飯配蕃薯,可有意思的是,在正餐以外卻不會排斥,甚至很喜歡蕃薯,尤其爌窯時。
烤蕃薯(有時以瓦片煎蕃薯片)吸引孩子不意外,就連大鍋煮「豬菜」裡的幾條沒有摘乾淨的小蕃薯也令孩子們垂涎,恰足以表示孩子們沒有其他零嘴可吃,所以也就「饞不擇食」了。一大鍋蕃薯藤蕃薯葉久煮時冒出來的味道挺不受用的,不過有機會撈一兩條在兩餐間的空檔吃吃卻別有一番滋味在。

蕃薯纖的印象不太清晰,因為我那年代已經脫離大旱災的威脅,不再什麼東西都種不活,算是慶幸。但據母親回憶,大旱時期,父親遠至竹北、新竹去買一大袋的蕃薯纖回來當食物,又曾經買到發臭的。正常人頂多吐掉這不打緊,恐怖的事是懷孕中的母親吃到臭蕃薯纖時,原來已難吃到像樣點的東西而極不舒服、屢屢反胃,這下子更不得了,整個人吐得死去活來,生不如死到嚷著要自殺的嚴重地步。由此可知臭蕃薯固然噁心,臭蕃薯纖更是簡直要人命!

至於到他人田裡作篩檢式的採收,我還沒作過看過。想是同村里大家一樣窮,自家採收都是兩次三次不肯放過,他人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給咱吧?
[quote="芝言"]童年時期,飯甑裡,飯與蕃薯比例經常是一比一左右,鍋蓋一打開卻只見蕃薯滿鋪,白飯要翻開「障礙物」才添得到。但是如果這樣做,表示家中其他成員便只能吃蕃薯了,自己雖然年紀小也只敢偶一為之。
如果是「七十二左」的黃蕃薯還不算差,但大部分都是水水稍硬的紅蕃薯,雖然比較甜卻口感不佳。儘管三餐吃飯配蕃薯,可有意思的是,在正餐以外卻不會排斥,甚至很喜歡蕃薯,尤其爌窯時。
烤蕃薯(有時以瓦片煎蕃薯片)吸引孩子不意外,就連大鍋煮「豬菜」裡的幾條沒有摘乾淨的小蕃薯也令孩子們垂涎,恰足以表示孩子們沒有其他零嘴可吃,所以也就「饞不擇食」了。一大鍋蕃薯藤蕃薯葉久煮時冒出來的味道挺不受用的,不過有機會撈一兩條在兩餐間的空檔吃吃卻別有一番滋味在。

蕃薯纖的印象不太清晰,因為我那年代已經脫離大旱災的威脅,不再什麼東西都種不活,算是慶幸。但據母親回憶,大旱時期,父親遠至竹北、新竹去買一大袋的蕃薯纖回來當食物,又曾經買到發臭的。正常人頂多吐掉這不打緊,恐怖的事是懷孕中的母親吃到臭蕃薯纖時,原來已難吃到像樣點的東西而極不舒服、屢屢反胃,這下子更不得了,整個人吐得死去活來,生不如死到嚷著要自殺的嚴重地步。由此可知臭蕃薯固然噁心,臭蕃薯纖更是簡直要人命!

至於到他人田裡作篩檢式的採收,我還沒作過看過。想是同村里大家一樣窮,自家採收都是兩次三次不肯放過,他人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給咱吧?[/quote]



[SIZE=120]早安~[/SIZE]

[SIZE=120]在那段艱困歲月裡,尤其是民國39-55間,台灣剛自日本人手中脫離~[/SIZE]
[SIZE=120]日本人該拆該運的都掏洗一空~[/SIZE]
[SIZE=120]剰下來的只有空曠野地和破壞得差不多的工業設施~[/SIZE]
[SIZE=120]民間極困連政府都看傻了眼~[/SIZE]
[SIZE=120]復原期間農家最苦~[/SIZE]
[SIZE=120]每日三餐有蕃薯或番薯籤吃都馬算是幸運~[/SIZE]
[SIZE=120]我家還曾連曾經ㄧ星期吃山芋頭過日子裡~[/SIZE]
[SIZE=120]這種山芋頭就是姑婆芋有毒的~[/SIZE]
[SIZE=120]但伴煮番薯葉可以減輕毒素啦~[/SIZE]
[SIZE=120]奇怪的是當時這種吃法並未吃死人~[/SIZE]
[SIZE=120]更未有四十歲前健步如飛~[/SIZE]
[SIZE=120]四十歲後走路像烏龜的情形產生咧~[/SIZE]
[SIZE=120]^_^.[/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