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名字的城市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1.
  生活,如同從複印紙上不斷地複刻,今天踏下的足跡,明天一樣的拓印,日以繼夜、年復一年,沒有任何不同。這一條路,走得多麼慢長啊!當所有的細節都如出一轍,我們才會驚覺自己的存在,原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實在與堅強。

  那一年的三月,那一天的雨聲,我牽著媽媽的手從病房裡走出來,媽媽的眼睛紅紅腫腫,我抬頭凝望,沒有多說些甚麼,只是雨聲大的嚇人,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彷彿靜止一般。爸爸走了。
  
  在我的記憶裡,找不到屬於爸爸的拼圖,直到媽媽告訴我他的故事。
  
  他是一家日系公司的小職員,因為小時候的環境不好,所以家裡沒有錢供他念書,因此,他只有小學的學歷。然而,日系公司最注重學歷這回事,因此,他勤奮工作十幾年,到頭來只能擔任一個小小的部門主任,與他同期的同事們,不是至少升到襄理、協理之類的,就是已經當上副總。或許,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下,他壓抑著自己,堅信努力的付出一定會有令人雀躍的收穫。
  他總是比別人都早上班,第一個打卡,將生命的每一分鐘都貢獻給公司。像一頭青春期就在田裡耕田的水牛,直到老去還是只能做著耕田的活。聽說,他從不埋怨。他也是最晚下班的人。
  「活著,就是要朝著目標前進才有意義。成就有多少並不是重點,知道自己盡力且從不懈怠,那就沒有甚麼好遺憾的了。」他微笑著說。這是媽媽的記憶裡記得最清楚的話。我猜想這句話應該就是讓媽媽愛上爸爸的原因,從媽媽回憶起這段往事開始,我彷彿見到媽媽少女時代的模樣──右手托住下巴,坐在靠窗的小書桌旁,青澀的凝望所有路過的風,左手拿著小湯匙輕輕攪拌剛熟成的咖啡,一片帶著清香的花瓣悄悄滑了下來。

  「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魯迅曾這樣說道。

  夢想沒有盡頭,時間也會繼續漂泊,可是人的生命無法保持風平浪靜。也許是因為太過操勞,他得了肝癌。沒有多說些甚麼,依舊他平日的作息──第一個上班打卡,最後一個下班回家──聽不到她有任何怨言,這樣的女性值得讚許,可惜她的小孩不懂,為甚麼他總在自己睡覺後才回家。
  他堅持不看醫生,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療程中,不如讓所剩的光陰更有增值的空間。這是他對自己人生的負責。關於家庭,他始終認為父親這角色是扮黑臉的戲份,所以,他把一切交給了母親。我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雖然我覺得他有些無情和自私,但我深深覺得,他已盡到他的責任。以前在電視上看過成龍談自己的家庭,很難想像他的小孩是如何度過這段「爸爸是別人的」時光,但是我現在漸漸能體會,當我越來越接近當一個父親這角色的時候。

2.
  我在三年前考進南部的一所私立大學,此時已經「而立之年」的我對於校園的記憶已然有些許模糊,看著身旁的同學年輕有活力,心裡油然而生一股羨慕之情。正當我迎接校園生活的開始,突然察覺四周的氣氛明顯不對勁,說不出細膩的情節,彷彿,校園裡見不到任何一位大學生。
  在餐廳裡,往來的同學談論著臉書與犀利人妻的劇情;在課堂中,同學專心用著小筆電上網MSN或玩線上遊戲;在圖書館,沙發椅變成了舒服的床,沒有人看書,偶而幾台筆記型電腦撥放著PPS的熱門搶播電影。在回家的途中,我回想起校園的點點滴滴竟然與「桃花源記」不謀而合,彷彿此處孤立於城市之中,而無車馬喧。
  
  我總是早上六點起床,做完運動、吃完早餐後,大約七點半到學校。我的課都在十點之後,但我習慣利用早晨的時光看書,尤其是古典文學類的書籍,可能是這段時間記憶最好,也可能是因為這段時間才能讓校園顯得有大學的樣子。由於學校在山上,所以綠意盎然的景緻隨處可見,不妨,找一塊大樹底下的草地坐著,手上一本老殘遊記,閱讀起來特別有一番古意上心頭。
  學校的圖書館開到十點,我差不多都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起離開,她們也習慣我總是坐在二樓單人沙發區獨自一人默然專注的閱讀。其實圖書館的藏書並不豐富,加上我已習慣在書上筆記,因此,大多時候我都帶著兩本至三本的「課外書」去閱讀,偶而需要一些絕版書籍參考,才會在書架上找查與翻閱。

  我以前極度不愛念書,所以翹課、翹家已成習慣,成天在街頭打混,哪裡好玩就往哪裡鑽,不愁吃喝的費用,因為總是有人願意免費提供。這樣的生活久了,人會行為與思考便會開始遲鈍與固執,隨著年紀的增長,脫出青春期之後,才發覺自己一絲不掛。回家看看老母親,斑白的髮色、憔悴的身影,不似我記憶裡的母親,眼淚止不住的狂瀉──這些年我究竟在幹甚麼?
  
  「錢並不會給我增加什麼。使我能夠活得更好的還是理想。並且錢就跟冬天的雪一樣,積起來慢,化起來快。……保得住的倒是在某些人看來是極渺茫、極空虛的東西──理想同信仰」巴金曾這樣說道。

  我重新找回生活的價值與意義,說也奇妙,以前最痛恨接觸之物,現今變成我手裡放不下的堅持。我開始舉辦起讀書會,雖然大多是空無一人或偶來一、兩位搞錯情況的同學,但我仍然不放棄,因此,我加碼做起地下刊物。在學校老師熱情積極的贊助與推動之下,總算看見文學系的生機,雖然投稿人數仍在個位數,卻隱約可見文學的種子正在慢慢抽出新芽。

3.
  雨後天晴。此時的我坐在書房裡,母親為我沖來一杯我特愛的卡布奇諾,走到我的左手邊,右手搭在我的肩頭說:「又在寫稿啦!這次有沒有把媽媽寫成美麗的公主呢?記住,千萬別把你爹寫成王子,他呀,當一個勤奮工作的農夫就行了,這樣他倒樂活。別寫水牛,你又不是牛仔子」。我笑著說:「我是豬仔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代龔自珍如此說道。

  我終於把父親的拼圖安置好了,恰好填補在我青澀且留白的歲月。我的人生重疊在父親的背影中,然而,時間將繼續載著我向前航行。曾經,我在城市裡遺失名字與價值;現今,我在相同的背景裡拾回自己該有的姓名與存在。

  一切的生滅只在一念之間,無論命運是如何的安排,手中都要緊握住夢想,我們赤條條的來,可不能赤裸裸的離開,人生可以難得糊塗,卻不能一世懵懂。這篇文章獻給所有正在努力為理想打拼、堅持自己理念的所有朋友──我們不是孤單的旅人,而是共同承接希望、傳承志向的「實踐家」。
正因為您有過那樣懵懂的過去,所以至今才懂得珍惜當下的一切吧.

麻吉問好 古塵.

謝謝麻吉的分享^^

此篇三分真七分創意
不過,真的要經歷過某些困境之後才真能懂得珍惜
至此,我一向感激


古塵祝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