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目縱能拒絕假象,虛妄一樣能攻陷心房,遙遠的路可以很長,一瞬間的轉念雲外的一片天能在五內翻騰,距離不是情緒的籍口。
《古 學 千 金 譜 》 有 一 段 話 , 說 「 心 」 和 「 物」 這 回 事 。
「從 古 高 人 只 是 心 無 凝 礙 , 空 洞 無 崖 , 故 所見 高 遠 , 非 一 切 名 象 之 可 障 隔 , 又 豈 俗 物之 可 妄 干 。 有 時 而 當 靜 境 , 靜 也 , 即 動 境亦 靜 。 境 有 異 而 心 無 異 者 , 遠 故 也 。 心 不滯 物 , 在 人 境 不 虞 其 寂 , 逢 車 馬 不 覺 其 喧。 籬 有 菊 則 采 之 , 采 過 則 已 , 吾 心 無 菊 … … 」佛 說 : 「 不 要 心 隨 境 轉 。 」 要 不 轉 ,心 就 要 能 靜 ; 心 靜 , 「 即 動 境 亦 靜 」 。「重 要 的 , 不 是 能 走 得 多 遠 , 是 能 看 得 多遠。 」看 得 遠 , 看 到 因 果 , 看 到 事 情 的 「始 」 , 就 知 道 「 末 」 ; 知 道 始 末 , 心 就 不凝 不 滯 , 就 可 以 「 在 人 境 不 虞 其 寂 , 逢 車馬 不 覺 其 喧 」 。
「吾心無菊」的境界,太高遠,太美麗,跟望梅止渴的層次差天共地,無慾無求的精神境界涉及心念,所謂心念有喟:「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說到底,最好的境界是不戰而勝,可人呢!圖的是不戰還是勝?所以總有勸告勸人心息,心息了,萬事皆休,但靜,若是一池死水也是太沒意思的。
何謂自然,可圈可點。只知道事物可以簡單的話就不必複雜,動物毋須知道生物學,不需明暸身體的構造,更不需知道進化過程,遺傳基因與免疫能力更一無所知,生存是一種美妙的密碼在自然中衍生,複雜的原因自已會運作,存在,只是在於自然的環境相生相尅。人類有幾進化都逃不出這種定律。當然環境能改變生物的靈性,而靈性當然會左右環境,存在與毀滅並存。總記住莊子的一句話:「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自然界套用這句話就應該是各安天命的意思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式!形態!有人能告訴我,水喜歡液態還是固態嗎?我當然喜歡水是液態的了,呵呵!
《古 學 千 金 譜 》 有 一 段 話 , 說 「 心 」 和 「 物」 這 回 事 。
「從 古 高 人 只 是 心 無 凝 礙 , 空 洞 無 崖 , 故 所見 高 遠 , 非 一 切 名 象 之 可 障 隔 , 又 豈 俗 物之 可 妄 干 。 有 時 而 當 靜 境 , 靜 也 , 即 動 境亦 靜 。 境 有 異 而 心 無 異 者 , 遠 故 也 。 心 不滯 物 , 在 人 境 不 虞 其 寂 , 逢 車 馬 不 覺 其 喧。 籬 有 菊 則 采 之 , 采 過 則 已 , 吾 心 無 菊 … … 」佛 說 : 「 不 要 心 隨 境 轉 。 」 要 不 轉 ,心 就 要 能 靜 ; 心 靜 , 「 即 動 境 亦 靜 」 。「重 要 的 , 不 是 能 走 得 多 遠 , 是 能 看 得 多遠。 」看 得 遠 , 看 到 因 果 , 看 到 事 情 的 「始 」 , 就 知 道 「 末 」 ; 知 道 始 末 , 心 就 不凝 不 滯 , 就 可 以 「 在 人 境 不 虞 其 寂 , 逢 車馬 不 覺 其 喧 」 。
「吾心無菊」的境界,太高遠,太美麗,跟望梅止渴的層次差天共地,無慾無求的精神境界涉及心念,所謂心念有喟:「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說到底,最好的境界是不戰而勝,可人呢!圖的是不戰還是勝?所以總有勸告勸人心息,心息了,萬事皆休,但靜,若是一池死水也是太沒意思的。
何謂自然,可圈可點。只知道事物可以簡單的話就不必複雜,動物毋須知道生物學,不需明暸身體的構造,更不需知道進化過程,遺傳基因與免疫能力更一無所知,生存是一種美妙的密碼在自然中衍生,複雜的原因自已會運作,存在,只是在於自然的環境相生相尅。人類有幾進化都逃不出這種定律。當然環境能改變生物的靈性,而靈性當然會左右環境,存在與毀滅並存。總記住莊子的一句話:「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自然界套用這句話就應該是各安天命的意思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式!形態!有人能告訴我,水喜歡液態還是固態嗎?我當然喜歡水是液態的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