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168-起陽草韭菜隨筆』

  「蔥蒜薑韭,廚房之寶。些許參與,香氣四溢。」母親在世學歷全無,可能是受到老爸書香世家之渲染,諺語里俗出口成句。以上之句讀,就是家母常在灶頭鍋尾,經常不斷提及之趣味口語。由於從小我就在廚房打轉,所以,對它們之印象深刻。蔥蒜薑經常使用不覺稀奇,倒是韭菜似乎少提,因此趁筆在此提述一番。韭菜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為常年的綠葉菜之一,我家菜園經常可見。

 每年的11-12臨冬之月,母親會在菜園一角鬆土打壟,將韭菜老根頭集中培苗,待至來年三四月間,將新苗分掰予以定植。韭菜通常一次播種之後,它就可以生長多年。一般狀況下,新種之第二年是它的盛產年。盛產期間除收割韭青之外,還可以採收韭花及培育韭黃。近年台灣引進的韭菜花品種廣為種植,產品除少量市銷外,大部分產品出口遠銷美國、日本和加拿大之華人市場。

  在國際蔬菜市場中,韭黃極具競爭力,但是它的發展前景,尚未受到菜農之重視。李時珍之「本草綱目」上記載:「正月蔥,二月韭」。這就是說明二月生長之韭菜,最適合實用且有利於人體之健康。山村中醫師天祥伯曾說過:「血壓低與患貧血者,以及每天早晨起床困難的人,多吃二月韭可以把身子補好。」山村居民極信其說,每年二月吃韭菜已成為村人之習慣。

  天祥伯還說:「韭菜對人體有保溫作用,它還可以增進體力和促進血液循環。經常手腳冰冷或下腹冷冰者,還有婦女腰酸或月信遲來者,可以多吃韭菜可以調和狀況。不過患有扁脁腺炎或鼻蓄膿與中耳炎者,千萬不可以吃韭菜,免得加重其病況。」詩聖杜甫的名句:「夜雨剪春韭」,不是用剪刀到後園裡去剪韭菜,而是在下鍋炒的時候,將它們整齊剪切的意思。韭菜種一次可以繼續採用多次的蔬菜,使用小鐮刀去割就可以啦。

  炒熟之韭菜馨香可口,韭黃清炒牛肉滋味更好。許多人似乎不太喜歡吃韭菜,那是因為他們不知吃韭菜的益處。這干人等,甚至連韭菜炒蛋、韭菜豆腐煮燒肉都不愛吃。可是韭菜包餃子,韭菜盒子,韭菜煎餅他們卻是趨之若鶩。這種喜好態度,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韭菜是一種價美物廉的家常菜,日本人特別喜歡用它來炒豬肝,供給離家久遠的丈夫食用。

  聽說這種吃法具有壯陽之功效,故爾大受民間之歡迎。或許因為它有這特殊功用,所以,它才會有「起陽草」之稱呼吧?一般中醫都推崇韭菜之食用,因為韭菜中含有植物性之芳香揮發油成分,所以,多吃韭菜具有增進食慾之作用。男女老幼多吃韭菜,確實有益於人體的健康。春季天氣多變化,冷暖起伏不定,多吃春韭裨益調和肝脾。

  初春之韭菜品質最佳,晚秋次之,夏季韭菜品味最差,故有「春韭食香,夏食則臭」之說法。行家認為韭菜若與豬肉同燒,這是比較營養的吃法。許多專家認為:韭菜具有揮發作用,烹調下鍋之前才用刀切它。至於烹調方法,最好是急火快炒起鍋,如果受熱過久,恐怕會失去韭菜之風味。

  在我的當兵期間,部隊中有位河北籍之行政官,此人之韭菜吃法非常特殊。他常將春韭整把塞入甕中以鹽醃之。通常,鹽醃韭菜很快就可食用。熟醃之韭菜取出之後,刀切生吃別有一番風味。此人還有一手韭菜炒豆腐之吃法,將生豆腐煎黃壓碎,然後與韭菜一起翻炒,出鍋滴上幾滴香油,鮮香味美食之分外開胃,而且讓人百吃不厭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