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185-飢餓中的美食』

  所謂的「美味」,應該是切合時宜的新鮮食品。可是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認為:「餓極之時吃到的食物最是美味!」所謂:「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人在絕境面對之時,千萬不要與他談論吃食飲料,因為在這絕境之中,人類的視覺與味覺最是遲鈍之時,他已無法分辨出食物美味與否,唯一的感覺只是如何取得食物或飲料罷了。

  印象依然深刻,那是多年以前四月的某日,外面的天候依然寒冷逼人。趁著清明氣溫稍做回升,我們一行多人前往四福山,進行一次山區生態的田野調查作業。我等六人没有注意到天候便貿然出發。大夥前進行走到天鵝湖附近,氣候迅速的產生變化,寒冷侵襲我們並還下起濛濛細雨。原先預定行程是在武陵山莊吃午飯,但不知怎麼搞的,大夥走錯山徑繞走了半天,竟然找不到預定的目的地。

  這次貿然之行太倉促,此時我真後悔沒有聘請嚮導。大夥自以為是,以為省下些之錢可以另做用途,誰知竟會出此差錯而迷路山中。事已發生埋怨何用,大夥只好咬緊牙關繼續找路。天色越來越暗,我們已在山區繞走兩個多鐘頭,偏偏手機又無法對外聯絡上。此時又冷又餓,個個精疲力竭,但沒有人敢吭聲抗議。就在眾人失望之際,走在最前面的阿弟仔大叫:「火光啊!前面有火光!」

  這一句「火光!」之呼喊,點燃了大夥的所有的希望。一陣急行軍,走過山腰果然看見一座工寮,一束微弱的火光就是從工寮內照射出來的。大家正在高興的時候,小岩突然用雙手拱口,大聲的狂喊:「救命呀!」聲音宏亮在山谷引起迴聲,兩位工寮寄住的山青尋聲而來,很快便找到了我們。我們狼狽的跟著山青,腳步一高一底的,走了半小時才到達那座工寮。

  一座小工寮,但容納大夥綽綽有餘。我問山青可有食物,他說有半隻鵝肉,還有一些山薯,但可煮一大鍋熱湯充飢。不一會,山青利用餘火添柴燃燒起來,放上深鍋加入山水煮將起來。廿餘分鐘之後鍋水沸滾,山薯鵝肉下鍋共煮,頓時香氣瀰漫正座工寮。大夥眼睛皆投注在那鍋食物上,有人還嘓嘟嘓嘟的猛吞口水。這時候阿國與阿清從揹包內拿出四、五包泡麵,一一撕開投入鍋內同煮。

  此時又有人拿出牛肉罐頭豬肉罐頭,全部都打開倒入鍋內同煮。這鍋大雜湯趁熱滾起鍋,大夥各用食具乘食,頓時唏哩嘩啦的吃食聲音充滿工寮。暗冷與飢餓當中,粗煮之食物竟然成為佳饌,大夥吃得飽嗝連連,心滿意足的忘卻了剛才迷路之苦。當夜大夥在工寮內住宿,翌日清晨早起,趁著太陽尚未放熱,大夥精神飽滿繼續上路。兩天後圓滿的完成任務,我們從另路平安回到平地。

  返校一星期之後,大夥完成調查報告,繳交當天在一餐廳聚餐。有人提議再來一次雜煮,這個提議無異議通過,並且委託這家餐廳代為烹煮。阿清將其內容列成清單,交給餐廳老闆代為料理。結果同樣鵝肉山薯與泡麵,一起下鍋同煮後開動。真奇怪!大夥都說味道不如那日山上的雜煮。聰明的看倌,您一定知道其中是甚麼道理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