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338-無花果隨筆』

  原本在台灣默默無名的「無花果」,一夜之間在網路上夯起來了。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無花果的果實可供鮮食,可製成乾果或果醬。乾果可入藥,具有補氣血、健脾潤腸與祛風濕等功效。此外,無花果含有較高的果糖、果酸、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它有滋補潤腸與開胃和催乳等作用。它還可加速傷口之復原,對於消化道潰瘍之修復頗有成效。

  此外,它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以及抗衰老的作用,所以,目前它已被國家藥署列為高老年人之養生食品。如此洋洋灑灑的內涵,立即造成轟動。此時我在心中暗想:「此刻栽種者必然生意興隆財源滾滾了吧?」然而它也令我想起,遠在無花果家鄉土耳的商友蘇巴幹。此公雖然雙手沾滿銅臭,但對一些雜學也頗有根基,關於無花果之名自由來,他就曾一口氣將其來由告知。

  他說:「無花果俗稱:(Turkey Fig),或學名:( Ficus Caricaficus ),原產中東或西亞,但是土耳其是全球產量最多的國家,所以,它擁有『無花果家鄉』之稱譽。至於它為何被稱為『無花果』,那是因為它的生態與眾不同。」他說:「此物先結果,果實尾部有一小孔,花則生長在孔內。近孔雄蕊,離雄蕊遠處小孔長雌髓。花粉則依賴榕果小蟲傳播。因是之故,它也被稱做為『隱頭果』......。」

  其實,此植物因為生態關係,古印度人認為不會開花就結出果實,因此就給它一個「無花果」的名稱。佛教與古印度教徒,常會說出:『無花果樹下尋花』之語詞,內涵是指浪費時間做一件毫無意義之事的意思。」而在基督教「創世記」內說到亞當與夏娃,他們利用無花果葉子遮蔽下體的。從這些零星記載理追蹤,可見無花果是中東與西亞產物是正確訊息。至於何時傳入台灣,無從查考。

  根據世界許多生物界之研究認為:無花果可以生吃或製作果乾,其果乾富含食物纖維,鈣銅鎂錳鉀與維他命K,以及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元素對人體健康頗有助益。此外,它還含有抗氧化劑,黃酮素與多酚,對於老人養生有利,此外他還具潤腸通便之效果,對於便秘者是一大福音。話雖如此,大家享受之前,還是請教醫師之後再享受,因為有些族群與無花果是無緣份的。

  此果樹早年台灣人將它稱作「天生子」或「文仙果」,極少人栽培而受到珍視。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它是人類最早栽培之果樹,時間至少一萬年之久。中國是在唐朝輸入栽培,時間上也有一萬三千多年之久。此物雖然樹枝果實葉片與樹根皆可入藥,而且它的藥效不錯,但是中醫界之專家認為:「罹患脂肪肝者,腦血管病變者,腹瀉者,以及血鉀周期性之痲痹者,最好能不吃就不吃為妙。」

  美食家之創意無限,他們將無花果作成水果沙拉,或製作成各種開胃菜,或者與乳酪和火腿一起烹煮,端上桌來無不受到饕客之喜愛。如果利用無花果與紅蘿蔔,加入瘦肉或排骨熬煮成湯,據營養家之分析,此湯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上之CP值甚高。至於利用新鮮無花果實,與獸肉或禽肉一起入鍋紅燒,滋味可口好吃,一吃必然上癮。

  或許台灣之無花果苗栽培者有易拓銷市場,他們在網路上與傳統市場裡大肆宣傳推廣。每天與妻上傳統市場之花草盆栽攤位上,都可見到幾盆倆三尺高,附生三幾顆果實之無花果盆栽,放在盆栽架上招睞,甫剛上架立刻圍攏許多家庭主受到婦詢問。絕大多數主婦會問它是啥麼樹?於是攤主便鼓其三寸不爛之舌,大肆鼓吹此樹功能如何,容易照料又不占地方,尤其藥效如何如何之好。

  那些家庭主婦彷彿受到催眠,個個聽得俯首貼耳,任由攤主人去大吹大擂。特別聽到它能醫療食用並進,整個精神已被引入彀中。此時一位主婦開口問價?攤主人偏起故作思考狀,然後開口說「大家有緣,一口價,每盆三百五十元好了!」就在兩三位臨時僱用的「沙苦拉」主婦發動下,架子上的數十盆無花果盆栽一掃而空。每週主角男女互換,廣告內容如出一轍,但其生意依舊興隆維持數週之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