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483-印象中的製鼓工場』

  由於工商社會與科技之飛躍進步,許多農業代之傳統工業,來不及更換它們的步調,迅速的的便已墮入歷史漩渦之中,瞬間消逝得無影無蹤。有些比較耐命之存活者,被擠迫到角落一旁茍延殘喘,載浮載沉,即便是會滅頂,也無人願意前去理睬,其處境真是可憐,足以令人為之同情心生。

  近些年來,已有許多有心人士,意識到大家對他們的愧憾,為挽救他們的最後餘暉,紛紛投入其中,想替它們找出一條生路。可惜這些人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他們發現這份工作並不容易。因為許多業者連地點店面都已不存在,就連製作過程也沒留下任何的紀錄。片羽吉光,追索不易,因此而打退堂鼓者比比皆是。但這些都是時空變化之結果,任誰也無能為力去為他找出答案。

  初中時代,我是搭輪渡上學之通勤者。每天大早走路到渡船碼頭,搭上木船渡過大漢溪到新莊上課。登岸之後轉入中正路,就會被陣陣的鼕鼕鼓聲所吸引。這鼓聲是附近一家,名叫「X仁和」的製鼓工廠所傳出來的。我對打擊樂器頗具好感,所以,每次經過其門前,不自覺的會駐足停步,偷偷的瞄一眼它的內部。這家工廠製程都是公開作業,對其製作技術從未有過隱瞞或禁止參觀之措施。

  因是之故,從他們的師傅打磨鼓身、繃緊鼓面、擂鼓試音、所有的步驟都癱在陽光下,毫無隱私可言。或許這個行業十分專精,不易學習,故爾他們不怕技術外流吧?印象中,每次我經過它的門前,經常忘情的觀看他們工作而遲到。工廠裡有位矮壯的師傅,經常笑臉對我說:「少年仔!你想要學手藝嗎?」當時,我真的在心裡有股想跟隨著他學藝的衝動呢。

  奈何當我將自己想法告知家父之時,卻是換來了一頓粗飽的毒打。老父咬牙切齒的警告我,膽敢再提此事,他就要與我斷絕父子關係!說話之情音生澀疾厲,害得我不敢再吭半聲。事件過後甚久,我的學藝之心並未消滅。每天早晚上下學經過鼓廠,一定會停步流連一番才回家。在睡夢中,我常夢見那位矮壯師傅,帶著我嚴格挑剔的,一起選擇製作鼓身需要之木材。

  他的工作態度讓我佩服,恆常在上學路過地面之時,著他認真工作毫不懈怠。我在夢中會夢見他,大概是受到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自然反應吧?常見納為矮壯師傅的雙手,使盡吃奶力氣將鼓皮繃緊之後,接著便準確而迅速的下釘敲打,很快的便將固定鼓皮的工作完成。矮胖師傅他的捶釘敲打之技術表演,堪稱為該工廠內頂端之一絕。作品整齊一致,令人一見不僅拍手叫好!

  在那整套的工作過程裡,只見他人站立於矮櫈上,滿嘴含著鐵釘,吐出一枚鐵釘,手按捶敲一枚,位置準確,毫不含糊,其敲釘速度之快,更是令人見了為之咋舌不已。特別是它的外觀整齊劃一,釘頭閃閃無傷使人嘆為觀止。只聽到咚咚咚的聲過,顆顆閃亮的圓頭釘,結實的將股皮繃得緊緊不移。旁觀者有人讚嘆而不自覺的鼓掌叫好,他則坦然然的回說謝謝之後,再度埋頭努力於工作中。

  店裡還有一位蹂鼓皮師傅更是高竿,每次工作之時站立於鼓面上,雙手抓緊頭頂上之橫槓,腳踩著剛繃緊的新鼓皮,雙腳在鼓面上磨蹭按壓進退有序,前進退後左右,將鼓皮踩揉得軟硬恰到好處。定起鼓音平穩無變,是高是低絕不會凸槌!這些師傅在這裡工作,每人至少都有十五年以上之姿歷。經驗豐富,技術到家,難怪其產品遍佈全台甚至外銷,他們的產品處處都受到極度之歡迎與推崇。

  這家製鼓工廠的製品通銷海內外,國內之許多陣頭與獅鼓團、寺廟內的神鼓、太鼓、暮鼓、還有學校之鼓樂團隊之鼓樂組、或者著名打擊樂團也都採用他們的產品。現在這家製鼓工廠已由第二代接手,其產品領域更加擴大,銷售範圍已遍及海外市場。此外,許多慕名而來的知名大客戶更是不勝枚舉。目前台灣許多傳統工藝,大都被視為夕陽手藝,認為他們是窮途末路沒有明天而鄙視之。

  然而。仍有許多不甘向命運低頭的智者,大刀闊斧的在其領域內修改路線,尋找新的技巧融入其中,打造出斯行工藝上的新生命。這家台灣的製鼓工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故事說到這裏,或許您會忍不住問我,當初沒加入其中會不會很後悔?其實,我會不會後悔是另外一回事。但若在當初我真的投身其中,或許我就不會有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銅臭生涯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