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488-且說高山烏龍茶』

  茶品在寶島的先天條件還算不差。然而因為臭氧層破壞的後遺症,直接影響到茶葉的品質,苦澀度越來越高,迫使茶園不得不往高海拔山上移動,於是焉,台灣高山茶越來越多。而「高山烏龍茶」,就是這批新生茶種之一。由於新茶樹成長環境在高海拔山上,受到日照時間少,所以,它也是屬於低發酵茶種。昔日「凍頂烏龍茶」生長在海拔6-800公尺之凍頂山上,因條件不足而不得不往上爬。

  凍頂烏龍茶之居住環境往上搬遷,主要原因是當前之高度,使它的生長停滯不前,所以,經由茶樹栽培專家之建議,因而往高海拔地方移植。這是台灣近年來的茶園大搬家,因此,今後陸續將會有新的茶種出現,其願景令人期待。新地的新茶葉品質鮮嫩苦澀少,比起老茶葉之粗厚苦澀滋味大相逕庭。對於烏龍茶情有獨鍾的阿海表弟,他對這種新生代高山烏龍茶頗具好評。

  他說:「高山茶園之地質原始毫無污染,所以,它的茶葉質地細嫩輕苦澀,茶湯金黃香氣十足,要它不受歡迎還真難哩!」記得當年他為烏龍茶之品質要求,跑遍兩岸茶山日夜找茶,甚而還遠至錫蘭與印度,最後他情定於梅山烏龍茶身上。今日新品種之高山烏龍茶,其實,大多來自梅山烏龍茶樹之移植。梅山茶農阿土伯是阿海的茶葉供應者,長年以來,阿海的烏龍茶葉都是阿土伯家的製品。

  今天阿土伯帶著一包新茶前來,希望藉阿海表弟之敏銳茶舌,幫他鑑定新茶之品質。阿海一聽有新茶上市,立即興奮的推出他的茶車至客廳。老少二人對坐於茶車兩畔,點火溫壺開始煮水。這回使用的是山泉水,據說水質是北台灣第一棒之山泉。阿海繼承大筆遺產,有錢有閒投注於茶藝。高中時期誤打誤撞認識南港茶農,自此便與烏龍茶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時代,他還是學校茶藝社團之主持人呢。大學畢業後,他像瘋子似的四出找茶。我因商旅時常與他同機出國,所以,我對他的找茶的路線十分瞭解。據他自己說法,他是無意中與梅山茶農阿土伯認識的。那次是他去梅山探望茶友,途中遇雨而借避阿土伯家中。兩人因茶結緣,越談越為投機,本是要去探望其他的茶友,卻因山雨不停而借宿於阿土伯家。

  他借用阿土伯家之電話,向茶友報告他的行蹤,約定翌日雨停才去他家探訪。當晚二人聽雨品茗到凌晨,雙方交換許多茶葉相關知識。阿土伯的種茶執著阿海非常欽佩,而阿海之見多識廣也讓阿土伯欣賞不已。二人惺惺相惜,互相祝福平安快樂。之後二人因茶而結為好友,再由好友變為莫逆之交。二人年齡相差三旬,二人之間的談論毫無代溝,這份情誼實在令人羨慕不已。

  阿土伯的茶園本在800公尺海拔處,新遷之茶園則是在海拔1300公尺之處,經過兩年之辛苦栽培與細心照顧,新茶樹生長狀況良好。是年秋收成果不錯。新茶起摘之日,他連夜製作出約五、六十斤之新茶。翌日熟成完製之後,他立即送來請阿海一起品味,他想聽聽阿海對新茶之評定。此刻二人對坐茶車品茗論茶,阿海早已被新茶之香氣所吸引,臉上掛滿迫不及待之色,令人望之想笑不已。

  阿海先倒些注入聞香杯內,微微晃動之後倒入茶碗,然後細細嗅聞杯內香氣。接著替兩人各倒一小杯,趁熱細啜慢飲體會出新茶滋味之雋永。此時聞香杯已冷卻許久,但其香氣依然清幽不散。阿海試味之後豪興一起,要求阿土伯將所有的新茶全部賣給他。因為阿海家之儲存倉庫正在整修,所以,他要求阿土伯暫時分批交貨。我常去阿海家聊天,可是從未品嚐過他所買下的新茶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