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501-蓖麻子的童年回憶』

  不論任何時代,不管社會景氣好壞與否,人們想要賺錢的心態都是大同小異。我的童年時期家窮景氣差,所以,小小年紀的我便很想賺錢幫助家用。當時沒有所謂的零用錢,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錢非常羨慕。斯時若有個賺錢的小機會,我絕不會輕易放過前去爭取。九歲左右我已有豐富的打工經驗,從提著冰桶沿街叫賣冰棒、叫賣油條、幫忙割稻至推車運菜等等,幾乎無所不參與其中。

  而在光復後的艱困年代裏,撿拾破玻璃片或摘採篦蔴籽,更是做得有聲有色。因為我的認真態度,以及誠實不貪的心態,所有的收貨人幾乎都認識我,而且還很樂意與我交易收購。這種生意之興起,源自日據時代末期。聽說日本人為了飛機潤滑油脂之取得,鼓勵台灣人大量提供箆蔴籽,以供其提煉「馬辛油(機油)」。故鄉就在這種壓力下,利用空地大量栽植箆蔴樹採籽繳交軍部。

  日本戰敗之後撤離台灣,瘋狂的壓榨行為終止,台灣人民總算可以鬆了一口氣。而台灣光復之後第五個年頭,我已是個八九歲大的孩子。鄉下又出現收購乾篦蔴籽的小販,收購價格還算可以,因此,再度掀起鄉下人採擷篦蔴籽的熱潮。我正躬逢其盛,所以我也投入採擷熱潮之中。每天下課回到家裏,書包一丟便拿起竹簍往外跑。我的採擷基地在偏僻地方,因為人跡少至所以收穫不錯。

  每次採擷成熟的篦蔴果,將它曝曬於陽光下讓它乾燥,待其蒴果之果殼曬透裂開之後,敲出內裏之種子論斤出售。篦蔴籽有一層帶有花紋之堅皮,去掉之後便見其富含油脂之果肉。平時我們將其種籽穿孔串成手環項鍊當玩具,因為有人誤食果肉狂瀉不止,從此大人就禁止小孩玩篦蔴籽。自從它可以賣錢之後,大人更不准孩子們弄篦蔴籽當童玩了。

  故鄉生長的篦蔴樹有兩種,一種是枝幹綠皮一種為紅皮。印象中綠皮樹脂果實較小,紅皮樹果實大顆。可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收購者喜歡收購綠皮之籽實。因為小顆之篦蔴籽堅實多油,大顆的籽實外觀好看,但它的油脂含量較少。那年夏天,隔壁鄰居的童伴因為爭搶篦蔴果,其中一人滾落崩崗下喪命。恰好收購生意已經終止,山鄉之採擷篦蔴籽熱潮遂壽終正寢矣。

  鄉村之篦蔴籽因為無人收購,所有的篦蔴樹無人糟蹋而大量繁衍叢生。山鄉到處都可見到,欣欣向榮的篦蔴樹蹤跡。不過在農村鄉下,還是會有人自己壓榨篦蔴油使用。遭遇脫榖機轉動不靈活之時,只需在其齒輪轉軸上滴上篦蔴油,立即潤滑好使踩動靈活啦。有人皮膚割傷,塗上篦蔴油很快便收口痊癒。如有孩童秘結排便困難,只須讓他吞下幾滴篦蔴油,腹中堆積立即軟化順暢的排出體外。

  童年在山村的同伴阿清,這人像個餓死廣投胎。每次見到食物就毫無準則,連吃至吃,非到胃囊填滿發出飽嗝,他才會戀戀不捨的離開食物。那年山村大拜拜,他在我家與同學家大吃特吃一頓,結果胃塞秘結多日無法排洩。見他滿臉憂色十分可憐。吃過瀉鹽依然無效,找上中醫天祥伯開處方,結果幾滴篦蔴油喝下去,不久腹肚雷鳴咕嚕,一連串的響屁過後,積糞劈哩啪啦排泄而出。

  由於消化物在他腹中途機多日,大量排泄之後,周遭頓時臭氣沖天令人掩鼻走避,就連住於隔壁的我,也都深受其臭氣之肆虐。此事在山村流傳甚久,連他父母都覺得不好意思。隨著歲月不停的消逝,故鄉受到文明之沖激,水泥大廈一幢幢的出現。為了建築之需要篦蔴樹被砍除殆盡,從此再也見不到它的蹤跡。而早年的篦蔴籽往事,只能留在夢中成為過去的追憶罷了。 【完】